1、 Walter EuckenDIE GRUNDLAGEN DERNATIONALKONOMIESpringer-Verlag,Berlin 1989本书根据施普林格出版社1989年版译出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民经济学基础(德)欧肯(Eucken,W)著;左大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ISBN 978-7-100-07064-5 国欧左国民经济经济学F2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059492号 所有权利保留。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国 民 经 济 学 基 础德瓦尔特欧肯著左大培译商 务 印 书 馆 出 版(北京王府
2、井大街36号邮政编码100710)商 务 印 书 馆 发 行印 刷 厂 印 刷ISBN 978-7-100-07064-5年月第版开本85011681/32年月北京第次印刷印张 定价:元中译本前言左 大 培 瓦尔特欧肯的国民经济学基础问世于1940年的德国,出版后立即在德国经济学界引起轰动,4年之中连续出了4版。连当时著名的德国经济学家都说,此书使他对经济学的明白程度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此书作用如此之大,是因为它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作了清楚而又透彻的说明,对德国历史学派与现代的理论经济学之间的争论作出了公允的结论,对经济学中理论与历史的关系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说明。对于正统的西方微观经济学、新古典经
3、济学的研究方法、逻辑思路,此书作了精确的概括。直至今日,西方的新古典经济学仍然没有突破本书所论述的研究方法的框架。瓦尔特欧肯是40年代德国经济学中的“弗赖堡学派”的领袖。该学派为战后西德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艾哈德实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欧肯早年曾按历史学派的方式从事过经济研究,后来又在边际主义的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但是他最主要的著作是国民经济学基础和经济政策原理。前者论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后者阐述经济政策的基本原理。时至今日,这两本书在德国仍然是经济学中的权威之作。本书中译本据原著1943年版译出。中译本附上本书英译本的一篇绪论和一篇序言。因
4、为这两篇文章扼要地说明了著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历史背景、所针对的主要问题,以及本书在经济学中的历史地位。英译本绪论的作者卢茨是欧肯的学生,他在5060年代是国际著名的资本理论权威。有了这两篇英译本前言,中译本就没有必要再作序了。目录英译本绪论(弗阿卢茨)英译本序言(瓦尔特欧肯)德文第一版序言德文第二版序言摘录德文第三版序言摘录德文第五版和第六版序言 第一篇一个主要问题 第一章国民经济学的一个主要问题从日常经验中产生事实与问题日常经验第二章问题的内在矛盾性:重大的二律背反作为个别的历史问题的问题作为一般的理论问题的问题重大的二律背反 第二篇国民经济学批判。第二个主要问题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经济阶段与
5、经济风格做法该做法批判第二个主要问题 第三篇科学地认识经济实际 第一章事实当前的事实过去的事实第二章各种经济体制集中领导的经济它的两种形式交换经济任务第三章分析各种经济体制各种资料论对完全集中领导的经济的分析展望对交换经济的经济体制的分析各种经济体制的关系各种资料第四章实际的经济。经济秩序与经济过程。运用认识各个经济秩序认识经济过程。理论的运用一个简单的案例经济发展经济权力第五章进行经济活动的人第六章结束语注释人名译名对照表英译本绪论本书的德文第一版出版于1940年。从那时以来,这本书已经又出了五版,并被译成了西班牙文和意大利文。目前的这个英文译本依据的是德文第六版。作者是德国弗赖堡大学的经济
6、学教授。欧肯教授在大学学习的时候,历史学派正统治着德国大学中的经济学教学。虽然他在开始从事专业的时候沿着历史学派的道路做过一些工作,但是,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们在经济领域中从事历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都不能令他满意。这个学派的成员不能说明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通货膨胀这样的经济事件的原因,这是他转向经济理论的又一个理由。他变成了历史学派在德国经济学家中最主要的敌手,在一些出版物中批评了这个学派。通过写作和教学,他为复活对经济理论的兴趣作出了贡献;在20年代,这种对经济理论的兴趣的复活是引人注目的。他又是在德国还剩下的少数几个这样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们在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帮助保持了这种对经济
7、理论的兴趣。在这个期间,他出版了资本理论研究(1936年*)和面前的这本书,该书在德国的经济学杂志上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作为本书的补充材料,应该提到欧肯教授的一些文章,特别是克服历史主义(发表于施穆勒年鉴,1938年)和施穆勒式的科学(世界经济回顾,19401年)。无疑地,本书在德语国家中所获得的成功部分地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它填补了文献上的一个空白;这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缺少这种文献。这本书的中心论题是:经济问题的两个方面导致了通过两种途径来探讨它们:一种途径是历史的,另一种是理论的。这当然是一个老论题了。19世纪下半叶广泛地讨论过它;在那场论争中,一方面的首领是施穆勒,另一方面的是门格尔。
8、两个人中的每一方都有其有力的论据。历史学家们可以正确地宣称:在任何一定的时期中,一国的经济发展都是总的历史发展的一部分,从而都只能在关于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和智力的历史知识的背景之下来理解,因此必须用以历史研究为标志的各种方法来处理。他们的敌手们则可以有同样的权利宣称,这些方法并不能够使我们解释一个经济系统内部的各种相互关系,即并不能让我们追溯到观察到的各种经济事实在经济上的原因。这个论争从来也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门格尔不能说服历史学派的追随者们;施穆勒也不能说服理论学派的追随者们;在争论停止以后,经济学的研究仍然像过去一样,沿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进行着。德国和世界过去20年中的各种事件必定引
9、起对这个问题的新的讨论和探索。它们似乎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说明没有什么能够比桑巴特的下列论断离真理更远:政治事件并不决定性地影响经济发展。各种政治革命对于经济的影响变得如此明显,以至于德国年轻一代中的许多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抽象的经济理论几乎不能对理解经济实际作2出什么贡献。追溯一个既定时期中一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到标志着这个时期的各种巨大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智力)力量,似乎是更为现实的。在德国,经济理论从未像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中那样牢固地确立起来,它似乎又注定要采取守势了。作者接受了这个形势所提出的挑战。为了充分认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经济实际,到底需要什么?这是本书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当时,许
10、多理论家似乎与其说把理论当作最终目的在于帮助说明经济实际的工具,还不如说把它当作逻辑上的练习;而许多历史学家则把经济理论当作他们车间里的一种不必要的工具。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这样一本书理应受到欢迎:它从观察有目的地取自日常经济生活的各种简单的经济事实出发,从其中阐发出一般的概念工具;再回到各种事实上来,指出怎样运用这个工具以理解经济实际,该工具对这种理解又如何必不可少;在这个过程中,就回答了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各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样一个问题。这本书虽然探讨方法论问题,但是读者将会发现,它与标准的方法论论文极不相同。找不到对这样一些问题的抽象讨论:例如经济学中的“归纳法”和“演绎法”,或社会科学与
11、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以及诸如此类的通常在方法论的文献中被详尽地讨论的课题。对经济实际的强烈感受;广泛的经济史知识;确信不能靠抽象的论证方法论来找到经济学中的适当做法,而是各种经济问题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这种做法;作者对他的问题和结论的探讨,都是这3本书独有的特征。弗阿卢茨*应为1934年之误。中译者注4英译本序言过去一百多年中,经济学家们作出了无数不同的努力,以便更好地认识经济世界。古典经济学家们建立了一个逻辑上异常一致的体系,阐发了为经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各种方法。但是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现代的经济世界这个产业主义的、有着各种新型社会问题、循环波动以及现代的经济权力斗争的世界。当代的各种问题变得越有压
12、力,经济科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就变得越令人不能容忍。19世纪经济学中的两个最重大的发展,都来自更好地认识实际经济世界的努力:这就是历史学派和现代的经济理论体系。门格尔、瓦尔拉斯、杰文斯和其他大师们规划并开始建立了经济理论的现代结构,他们的目的一直是:通过重新思考经济生活的各种基本条件而更好地把握经济实际。历史学派的道路则完全不同。他们排斥理论,致力于广泛地描述特殊的工业部门、不同国家的社会条件、农业和其他许多东西。这些都被视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并被塞进了经济发展的各种“阶段”和“风格”之中。不管这两个运动在方法上和结果上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怀着同样的冲动:渴望更好地认识现实的经济世界。正
13、如弗里德利希冯维塞尔1891年所指出的:“二者都追随着时代的精神,排斥玄学的理论,在观察的王国中寻求它们的结5论。”各种经济发展和经济波动的理论都有着同样的目标。在认识经济发展的进程时,它们的目的在于更加接近经济实际,在分析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上架起桥梁。充分就业理论也在试图向经济科学中引进更多的现实主义。在这方面它走得很远。提出它的人们相信,经济分析应该放弃各种比例、相对价格和各种物品的边际量;他们使用消费、生产、投资和储蓄的总量的术语来进行分析。在这方面,他们走的是重商主义者们的道路。我们在这里不想进行批判,我们只是要强调:充分就业理论的目的也在于更好地认识现实的经济世界。这本书产生于同样
14、的原因。集中的计划、各种充分就业政策、新形式的经济危机和异常迅速地变化着的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事实,都在强迫经济学家们再一次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把握现实的经济世界。现代的经济世界使经济学家们不断地面临着各种新的要求,而我们在这里试图回答的正是这些要求。我们的结论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必须、也能够扩大,以便包括对经济现象的形态学的研究(morphologicalstudy)。对经济史的这种形态学的研究揭示了有限数量的纯粹的形式,所有过去和现在的实际的经济秩序都是由这些纯粹的形式构成的。我们的两个任务是:提炼出这些纯粹的形式;同时为将会解释经济运行过程的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基础。尽管经济发展带
15、来了种种变化,但仍然可以观察到形式的一定的恒定性。我们不应该再集中注意力于6试图在我们的科学理论中跟上日复一日的、迅速的经济发展。这种尝试只是令人想起坦塔罗斯(Tantalus):当他伸手去摘果实时,果实总是移得离他越来越远,使他总是落在果实后面而够不到它。我们的目的毋宁是:建立一个形态学的和理论的体系,它能够包括一切经济生活,不管经济生活如何发展;它能够像一张网一样捕捉住不断变化的经济实际的形态。有了这个形态学体系,也就有可能为我们现代的各种问题而充分利用过去的理论成就。经济学在盎格鲁撒克逊各国的发展与在德国极不相同。19世纪70年代的英国政治经济学没有受到历史学派像在德国所具有的那样深远的
16、影响,从古典经济理论到现代经济理论的过渡不是通过“革命”,而是在马歇尔的无可争议的领导下逐渐进行的。于是,连续性就成了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经济学的特征。但是最近就完全不同了。发生了突然的危机。作为凯恩斯的理论的出发点的各种问题、它用来工作的方法和范畴,都与那些过去占统治地位的东西不同。许多过去似乎牢靠的东西现在都成问题了;这个危机已经波及所有国家的经济思想当中。在这样不确定的时代中,回到经济世界的各种基本事实上去,把一切意识形态都坚定地抛到一边,似乎是有价值的。英国和美国的读者过去可能不会像在现在的形势下那样能理解本书的目的。当我们洞察了经济生活的各种实际条件时,就会十分清楚:精确把握现实经济世界要求认识经济活动在其中发生的那各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形态学的分析必须先于理论的分析。所以我相信,恰恰是本书7中的各种形态学的观点可能会使英国和美国的读者们感兴趣,特别是从经济政策的各种原理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TV哈金森先生以如此之大的谅解承担了本书的翻译工作,我理应特别愉快地感谢他。瓦尔特欧肯于布拉艾斯高的弗赖堡1950年3月8德文第一版序言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著作,它的对象是经济实际。对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