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书书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上册)王立平主编江 苏 大 学 出 版 社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全 册 王立平主编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机 王 行政事业单位 素质教育 中国 教材 中国版本图书馆 数据核字()第 号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全 册)主编 王立平责任编辑 林卉顾海萍出版发行 江苏大学出版社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园巷 号(邮编:)电话 排版 丹阳华鑫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安徽宣城海峰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经销 江苏省新华书店开本 总 印 张 总 字 数 千字版次 年 月第 版 年 月第 次印刷书号 总 定 价 元(全 册)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发行部
2、联系(电话:)前言 前言 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 的编写工作历时近一年,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关心、策划与共同努力下,终于面世了。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要求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书根据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队伍现状及其提升素质学习的共同要求,把机关工勤人员素质要求的内容分为 个方面,即国情、省情、政治理论、公共行政、经济、法律、科技文化、人品道德、岗位技能、礼仪文明、心理调适、公文写作及工考政策。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实际上就是做人与做事两大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也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人力资源,是机关事业单位推进工作、完成党和政府各项管理工作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
3、力量。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 和 江苏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的要求,切实履行国家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素质提升”的需要。本教材是继 技术工人新知识读本、技术工人信息化 之后推出的又一本内容全面、知识容量大的素养型培训教材。目的在于能够使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综合素质在一定时间内有一个全面的较大的提升,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以下特点:()新颖。本教材从谋篇布局到章法取舍都从提升人的素质这一要求出发,不是单纯停留在知识介绍层面或偏重
4、理论说教,注重人文知识的涵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上册)盖,与以往的技术工人教材相比编写结构有了一定的创新。()实用。本教材形式灵活、语言流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被培训者自学与复习时快速掌握并领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文。本教材共 章 节,内容涵盖丰富,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既是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提升素质的培训教材,同时也是一本提升大众人文素养的读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能说明这个人是有德的,因为有德是对他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只有当这种做好事的行为方式成为习惯和性格时,才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有德的人。这本教材就是体现着这种超出一般知识涵盖的人文类知识素养读本。我们相信,通过江苏
5、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事工考工作的同志以及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广大工勤人员的共同努力,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业绩和成就,一定能为全面提升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章我国的基本国情阅读提示:国情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了解和掌握国情知识,提高国情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6、制。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环境保护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最重要的因素。知识创造财富,知识促进发展。知识创新不仅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持续增长,而且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上册)第一节国情概述国情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历史源远流长。
7、年 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尽管经历了风风雨雨、艰难曲折,但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政治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技事业日新月异,文教事业全面发展,军事实力不断强大,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中国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更为关注。了解国情、认识国情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爱我中华、兴我中华,首先必须知我中华。了解国情、认识国情、反思历史、认识现实、把握未来,才能增强兴国的责任感和
8、自信心。一、国情概略(一)“中国”名称的由来“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朝。由于商朝的都城位于东、南、西、北各方诸侯的中间,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位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也是政治、经济中心。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没有国名。人们所说的“中国”是地域、文化上的概念,即后世所称的“中原”。真正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自此,“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一章
9、(二)中国的版图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是背陆面海、海陆兼备的国家。这样的海陆位置,既有利于同众多陆上邻国的联系,也有利于同海外各国的交往。我国陆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 万多千米,海域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为世界第三大国,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领海由渤海(内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 万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 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 平方千米。我国陆地边界长达 万千米,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
10、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我国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从纬度位置看,光热充足,而且跨纬度范围广,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三)中国的语言文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 个民族,共有 多种语言,约 种文字。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我国除
11、占总人口 的汉族使用汉语外,有些少数民族也使用或兼用汉语。现代汉语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年 月 日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除汉族外,我国 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其他 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四)中国的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我国 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12、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素质读本(上册)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有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
13、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于 年 月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 年 月 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二、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
14、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实践。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经济和技术发展状态:三重社会我们已不再生活于某种传统意义上的典型的社会形态中。在目前的社会里:少量高技术产业同大量传统工业、小农生产并存;一部分尖端科学技术同近代科学技术及文盲半文盲并存;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二)经济社会体制:二元结构目前我国以户籍制度、粮食供给制度、住宅制度、招工制度、征兵制度等,把公民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标志鲜明的类别。由此,形成城市繁荣、农村落后以及城乡之间物资、资金和人员不合理流动等弊端存在的二元社会。(三)经济运行机制:双轨制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状况
15、下,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双轨运行,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轨联动。随着物价和工资改革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建立新的市场秩序,以增强其自主调节机制。(四)区域格局:梯度发展我国地域西高东低,自然资源西富东贫,但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却正相反。随着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一章 沿海地区经济加入国际大循环,我国存在差距继续拉大的“马太效应”。(五)生产环境:人地失衡我国占世界耕地总面积 左右的耕地需养活占世界 左右的人口,且人口和耕地呈反运动状态,人口以每年净增 万左右的速度增加,耕地则每年减少 万亩。我国耕地面积承受力将可能处于临界状态。(六)政治结构:垂直集中的调控体系建设高度民主,实现国家政治和整个
16、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还需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七)利益群体:尚未形成竞争机制的社会条件下产生分配不平衡目前我国的社会利益群体主要有:国有和集体职工群体、农业劳动者群体、知识分子群体、管理干部群体、私营经营者群体、乡镇企业工人群体、城乡企业家群体等。协调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已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稳定的“安全阀”。(八)文化背景:多元文化并存我国不仅存在着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当代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而且还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信息文化同传统工业文化、农业文化的竞争。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高水平需要全民族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大力提高。(九)国际位置:经济总量世界前列和人均收入世界落后我国农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 名以外。三、中国的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就是指立国、治国之策中最基本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央制定的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一)计划生育国策()确立: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内容:实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