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60668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198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儒学人生哲理概论.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98页
亲,该文档总共1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引言:创造人生的现代启示引言:创造人生的现代启示人是需要研究自己的。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人对自身问题研究的日渐深入。只有当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自身,并把自己从自我意识领域中与自然界完全明白地划分开来时,人才能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使自己的生命进程在终极意义上得到完善。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生命体,人生的命运有时不得不屈从于自然和社会的压力,受到自然力和社会力的制约。但是,人又是一个具有强大反抗力的生命体,人总是在不停地抗争:与自然抗争,与灾难抗争,与邪恶抗争,与一切企图阻碍完善人生命价值的事物和势力抗争。人就是力求在与不可预料的命运灾难的斗争中,在与看来似乎是不可变更的自

2、然界的斗争中,感觉和认识自己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人是一个集合体,一个复数,是由许多个体生命所凝聚起来的社会性群体。人要努力地完善自身,最终落脚点在于每一个具体生命的完善,即每一个个人的自我造就和完善。因此,人生哲理是每一个人今天、明天,乃至于终生必修和践行的最重要的课程,这大概是没有多少疑问的。不论是初涉人世的儿童,还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不论是走上工作岗位正搏击于人生事业大潮中的青年人,还是在人生进程中已尝试过酸甜苦辣的中年人,以及已步入夕阳晚景的老年人,无不经受人生哲理的指导和洗礼。在此,唯一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是自觉意识到的,还是被动感受到的。2 中国儒学就是一种倡导人们自觉地

3、去感知、体味、认识人及人生问题的思想。中国儒学家们就是一批敢于自觉地去认识人和践行人生的思想家。尽管,作为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人生哲理是现代才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一门学问;尽管,作为一种历史的遗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关儒学人生哲理的专著并不多见,成体系的、较为完善的著述就更少见了。然而,对于人、人生以及有关人其他领域的重要问题,儒学家们并没有须臾的忘怀。他们在中国思想史上,疲而不倦地论述着、阐释着、践行着,只不过,他们有关人生哲理的宏大思想多是论述在各类文集中,如零散的珠玑。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不易计数的内忧外患、朝纲更替,无情地破坏和毁灭了一个个兴盛昌隆的王朝及其臻于完善的文化

4、思想。正是作为中华文化大家族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流派 中国儒学所展示的一系列关于人及人生问题的宏大理论,支撑着华夏民族在不断地与人生命运、历史变迁的抗争中,一朝一代地复兴和完善着自己民族的风格和特性,发展和完整地维护着一个古老国家、古老文化生存的永恒精神,从而彰显了中国儒学的内在凝聚力和博大的蓄积力。正是儒学的这种凝聚力和蓄积力,使世界文化宝库中有幸保存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并使今天的炎黄子孙们有幸继承着这一份享用不尽的文化遗产。当我们一点一点地将零散的珠玑贯串起来,漫步于中国儒学博大精深的人生哲理思想之林中时,如细细品味,中国儒学所创造和弘扬的人生哲理思想的精华,将会致力于对一个人现实人生的指导。中

5、国儒学思想家们,关于人与人性的认识,关于人生命意义的认识,关于人生境界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关于人生际遇的认识,关于人生情感的论述,关于人生交往的看法,以及关于人生德性修养、治学修养和行为修养的论述,将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生命意义的永恒所在,并通过对“止于至善”这一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追求和人生实践精神的领悟,给人以创造神圣而高尚人生的现代启示。书书书l 目 录目 录一、人则仁义 儒学的人与人性论(1)(一)人之为人,以其有辨(1)(二)盈宇宙间,人为之长(5)(三)人之初,性本善(1 0)(四)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 4)二、立德立功 儒学的人生价值观(1 9)(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1 9)

6、(二)生益于人,死闻于后(2 3)(三)时当勉励,岁不待人(2 8)(四)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3 2)三、止于至善 儒学的人生境界观(3 6)(一)君子怀德,小人怀土(3 7)(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4 0)(三)仁则荣,不仁则辱(4 4)(四)达则兼善天下(4 8)2 四、行仁止义 儒学的人生际遇论(5 4)(一)杀身成仁(5 5)(二)益者三乐(5 9)(三)非义不居(6 3)(四)福兮祸所伏(6 7)五、知足天宽 儒学的人生情感论(7 2)(一)欲无度者,其心无度(7 3)(二)爱人不独利,憎人不独害(7 7)(三)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8 1)(四)理存而气泄,胸中无败(8 5

7、)六、其乐融融 儒学的人际关系论(9 0)(一)诚其身而天下诚(9 1)(二)孝以和,恭以惠(9 4)(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9 9)(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 0 3)七、尽心知性 儒学的人生德性修养论(1 0 7)(一)修身为本(1 0 8)(二)诚心守仁(1 1 1)(三)静则清明(1 1 6)(四)笃志而体(1 2 1)八、学无止境 儒学的人生治学修养论(1 2 6)(一)学不可以已(1 2 7)(二)成身于学(1 3 1)(三)学而时习之(1 3 4)(四)学不患深详(1 3 9)3 目 录九、见贤思齐 儒学的人生行为修养论(1 4 4)(一)讷于言而敏于行(1 4 5)(二)

8、身正而后令行(1 4 9)(三)三人行必有我师(1 5 4)(四)君子慎其独(1 5 8)十、瑕不掩瑜 儒学的人生哲理辨析(1 6 3)(一)历史的局限(1 6 4)(二)人生的误导(1 6 7)(三)批判与扬弃(1 7 1)(四)继承与发展(1 7 4)十一、大道之行 儒家人生哲理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1 7 9)(一)“人则仁义”的理性指导意义(1 8 0)(二)“仁则荣,不仁则辱”的积极启导作用(1 8 3)(三)“非义不居”的方法论意义(1 8 7)后 记(1 9 2)l 一、人则仁义 儒学的人与人性论一、人则仁义 儒学的人与人性论人,是一个难以说清的话题,又是一个最现实、最需

9、要明确解答的问题。难怪三千多年前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前曾出现“人啊,认识你自己”的铭文,以激励人去认识自己。在中国,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研究,都将会发现,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们,其所论究的问题、研究的对象,大都是以人、人事、人生为题。人及人生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今天,当我们用新的历史视角去探寻人及人生问题的时候,早在两千多年前以孔子为先导者的儒家学派就已经在探索、思考并企图解答人、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了。(一)人之为人,以其有辨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董仲舒说: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较之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人是不同的。这一点,无论是圣人贤人,愚人恶人都是一样的。人,贵于

10、何处?怎样超越群生?这是儒学家们一开始研究人就特别注重的问题。孔子(公元前5 5 1年前4 8 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的创始者。董仲舒(公元前1 7 9年前1 0 4年),西汉哲学家,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开创者。2 人是什么?怎样认识人,确实是一件极难的事,今人如此,古人如此,概天下人无不如此。与中国儒学形成、发展相同历史时期的古代希腊,曾出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希腊哲人柏拉图对他的门徒给出了人的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于是,他的反对者们便提着一只拔光了毛的公鸡到柏拉图那里,反驳说:这就是先生所指的人。柏拉图这位大哲学家一时竟无言可对。后

11、来,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曾对此补充说:人是政治动物。可以说,中国儒学家们在认识“人是什么”的问题上,较之于同时代的各个学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天地万物之间,人之所以为贵,人之所以超然异于群生,正如荀子所说:“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这就是说,较之于动物而言,人作为人,其实质在于有一种特殊的思维判别能力,即理性。在荀子看来,人在许多方面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比如人饥饿了要产生求食的欲望,人冷了要求取暖,人累了要求休息,人好利而恶害。尽管这一切都是人生而具有的自然生理属性,圣人贤人一个样,与动物无差异,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并不是像动物那样仅有两条腿和身上无毛,其关键在人

12、有自己的思辨能力。荀子说:猩猩形体笑容与人无异,且有两条腿,也无甚多毛,然而人能吃其肉、喝其羹,其差异,就在于人有思辨能力,而猩猩没有。因此:“夫禽兽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故人道莫不有辨。”故“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荀子非相)尽管,荀子关于人的这一认识思想,从今天研究人的角度看,未免简单、粗糙了些,但是,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而言,这一思想已基本概括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方面,即人作为动物柏拉图(公元前4 2 7年前3 4 7年),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 8 4年前3 2 2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荀子(公

13、元前3 1 3年前2 3 8年),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3 一、人则仁义 儒学的人与人性论而言与禽兽无异,但人却不是禽兽,因为人有与禽兽不可相比的“思辨”。人有思辨是人唯一的特征。有思辨,人就有判断能力,人就能通过后天的学习向好的方面发展。为此,荀子将人与动物进行了比较。他说:“人化而为善,兽化而为恶,人而不善者,谓之兽。”(鬻子下卷)儒学关于人具有思辨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学认识人及人生问题的思想基础与逻辑起点。后来的中国儒学者们无一不把人具有思辨看成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独一无二的特征,只是在提法上有一些差异而已。唐朝儒学家李翱(7 7 2年8 4 1年)认为:“人之不力于道者,昏不思也。

14、天地之间万物生焉,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就在于人有道德之性。”(复性书下)北宋大儒程颢、程颐说:“万物皆备于成,此通人物而言。禽兽与人绝相似,只是不能推。然禽兽之性却自然,不待学,不待教,如营巢养子之类是也。”(二程集遗书)明朝儒子何心隐将人兽之别发展为:“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不人不仁,不人不义。不仁不人,不义不人,人亦禽兽也。”(何心隐集原人)儒学关于什么是人的认识以及推而广之的定论,在今天仍不失其合理性与深刻性。事实上,人既是禽兽又不是禽兽,既创造了神仙又做不了神仙,所谓“人兽之间”就是这么一种辩证关系。既是禽兽又不是禽兽,那是说人的生物基础是与禽兽相同的,无论如何也跳不

15、出生物规律的控制。人与禽兽都赋有生存的本能的天性,所以兽性与人性,初时相差的程度,原本不多。人之所以能战胜禽兽,是因为人不但知道用力,而且知道用工具,能合群与爱群,有思辨,有理性,能创造。儒学在认识人是什么的问题上,事实上是把握住了我们今天认识程颢(1 0 3 2年1 0 8 5年),程颐(1 0 3 3年1 1 0 7年),均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推,此处作“推想”、“推求”解释,转意为:思辨、思想。4 人所概括出的两种不同思考角度:一个是生物学的或生理学的角度;另一个是社会学的或哲学的角度。而儒学也正是在将人与禽兽的比较中,将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辩证的统一了起

16、来。今天,无论对人是什么的认识有何深入的发展,也无法超越儒学关于人是什么这一问题认识的基本定式,只是在其基础上更精细、更明确、更科学的补充罢了。作为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迄今已知生物进化的顶峰,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独自特点,拥有一套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独特的基因结构 遗传物质。这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作为生物的人,不可否认其是地球上生命进化的产物,它具有自动调节、意识、代谢、变异和遗传等一切高级生命的全部属性。作为生物的人,人的发展总是以个体发育为中心的,而人的个体发育又总是在特定的4 6条染色体编码的遗传程序的控制下,在不同的个别有机体中实现的。这是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在生物学或生命学领域中对人是什么的回答,但它仅完成了儒学对“禽兽与人绝相似”的详尽而确定的解说,人等同于动物,人首先是动物。但是,人不是禽兽。人作为生物学生命,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存在至今,在自然的和历史的进化中已经获得了无限发展的能力,已经具有最大容量的遗传多样性和社会可塑性,因此,人作为人而存在的时候,便已经不再是纯生物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