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赵德馨经济史学特定的对象与任务,要求研究者有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在融合经济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文字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生态学等诸多相邻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思维方式。而现行的教育体制与科学研究体制不利于这种融合,不利于经济史研究者养成经济史思维方式。以在这些相邻学科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经济学与历史学为例。在本科生阶段,既没有经济史系,也没有经济史专业或经济史专门化。经济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在研究生阶段设置经济史专业。这些专业分别设在高等学校的经济系和历史系,社会科学院的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系、所,研究生人学的考试科目不同,因而决定生源不同。他们被录取后,攻读的学位不同,导师之专业特长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所处的学术氛围不同。上述种种不同,导致他们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不同,各有特点和优点。相对而言,一方之优势往往正是另一方不足之处。如历史系、所培养的,熟悉历史过程、历史文献、典章制度,掌握古汉语、史学理论、史学研究规范和分析方法,等等;经济系、所培养的,掌握经济理论、数学、统计学,对当代经济或现实经济知识比较了解,熟悉经济学研究规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