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廖静文原著,崔立秋改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 0 1 1.8(大师的青少年时代)I S B N 9 7 8-7-2 0 2-0 5 9 9 4-4.徐.廖 崔.徐悲鸿(1 8 9 5 1 9 5 3)生平事迹.K 8 2 5.7 2中国版本图书馆C I P 数据核字(2 0 1 1)第1 7 8 5 4 9 号丛 书 名书名原著改编责任编辑美术编辑责任校对出版发行印刷开本印张字数版次书号定价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第二辑)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廖静文崔立秋王轶段鲲付聪于艳红付敬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河北人民出版社(石家庄市友谊北大街330号)河北
2、新华联合印刷有限公司8 5 0 1 1 6 8 毫米1/3 26.1 2 51 1 8 0 0 02 0 1 1 年 8 月第 1 版2 0 1 1 年 8 月第 1 次印刷I S B N 9 7 8-7-2 0 2-0 5 9 9 4-4 I 8 4 41 3.6 0 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徐悲鸿的青少年时代一水乡小镇 二启蒙画师三“江南贫侠”四流浪少年五勇挑重担六四赴上海七取名“黄扶”八悲鸿画马九结识康公十一场婚姻十一北平任教十二巴黎!巴黎!十三拜师达仰十四问学康普十五穷途末路001005012017022030043054069078090108117124130目录十六买画卖画十七游历欧洲
3、十八“二徐之争”结语徐悲鸿和他的学生们后记137152158170191一水乡小镇 001一水乡小镇1895年7月19日深夜,塘河水无声地流淌着,岸边一所灯光摇曳的小屋里,忽然传来一声婴儿呱呱坠地的清脆哭声,接着便是一串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打破了沉沉黑夜的寂静。于是一阵阵狗叫声此起彼伏,在这个江南小镇宽宽窄窄的巷子里久久回荡。这个婴儿就是徐悲鸿,他出生的小镇是宜兴县屺亭桥镇。有一座石拱桥将河的两岸连接起来,桥的名字叫屺亭桥,小镇也因此得名。徐悲鸿在悲鸿自述对这个江南小镇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距太湖之西三十里,荆溪之北,有乡可五六十家。凭河两岸,一桥跨之,桥曰屺亭。吾先人世居业农之所也。吾王父砚耕公
4、,以洪杨之役,所居荡为灰烬。避难归来,几不能自给,力作十年,方得葺一椽为庐于桥之侧,以蔽风雨,而生先君。室虽陋,吾先君方自幸南山为屏,塘河为带,日月照临,霜雪益景,渔樵为侣,鸡犬唱答,造化赋予之丰美无尽也。002青少年时代dede徐悲鸿的故乡江苏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接壤之地,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陶都”和“江南水乡”。紫砂壶便是宜兴递给远方客人的一张靓丽名片。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期属吴国,秦置阳羡县,是宜兴设县的历史源头。宜兴可谓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散落在黄土地上的一座座石碑,无言地见证了宜兴的千古文明和沧桑岁月。被称为“江南第一碑”的“国山碑”,历经千年风吹雨打,文字大多湮灭不见,这座三国吴孙
5、皓封禅的古碑,记录了宜兴境内最早的地震资料。晋陆机撰文,王羲之书写,记载周处射虎、斩蛟、改过自新“除三害”的生平事迹,被称为“一庙三绝”的“平西将军周府君碑”,在全国现存古碑之中亦可列为珍品。吴越春秋中记载宜兴乡女救伍子胥的“贞义女碑”,由唐李白撰文,李阳冰书并篆刻,有极高的文史价值。宜兴是“梁祝”故事的发源地,这里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还有记载梁祝故事的“碧藓庵”碑。在宜兴,人们随处可见很多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飞来飞去。当耳畔响起梁祝的千古爱情绝唱时,很多人都会突发奇想:在这些美丽的蝴蝶中,是否有一对由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而成的呢?宜兴还有关于范蠡与西施的美丽传说。范蠡帮助
6、越王勾践灭吴后,知道越王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的人,便悄悄地带着西施,深夜乘了一条小船,秘密地离开吴都,逃往宜兴。在无以为生之际,偶然发现了宜兴的紫色陶土可以制陶,后来范蠡就一水乡小镇 003成为宜兴紫砂陶器的祖师,许多制陶工人都供奉他的画像。此外,宜兴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湖泊遍布,风光优美,竹林苍郁。当年苏东坡走遍天下,从天府之国到河南开封,到杭州,再到海南,最终却在宜兴买田置宅,准备在此安度晚年。他在菩萨蛮一词中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如今,在宜兴周处斩蛟的蛟桥下,还保存着苏东坡亲笔题写的“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的石碑。徐悲鸿的祖父砚耕公曾参加太平天国起义,革命失败
7、后便在屺亭桥镇上做工,茹苦含辛地十年,才在河边盖起一所小屋躲避乱世风雨。徐悲鸿便出生在这间小屋里,并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徐悲鸿曾经满怀着美好的爱恋回忆这所小屋:我们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南山作屏风,塘河像根带子,太阳和月亮,霜和雪都点缀了这江南水乡的美丽。我们在这里和打鱼砍柴的人做伴,鸡鸣犬吠,互相唱答,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妙。然而,现实生活却并不像徐悲鸿在文章中所描述的这般风花雪月,当时的清朝政府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徐悲鸿出生的1895年,正值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004青少年时代dede的马关条约,台湾与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康有为、梁启超率一千三百名赴
8、考举人上“万言书”,要求光绪帝变法维新;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高举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大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动荡的中国农村日益凋敝,农民、商人、小手工业者很多都破产流亡。徐悲鸿家境贫寒,他刚一出生,便体验到了刻骨铭心的生之艰难。徐悲鸿曾经多次用“坎坷”、“落拓”、“颠沛”、“流离”、“穷困”等词语来形容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不幸遭遇。在如此乱世背景下,父亲徐达章希望徐悲鸿长大后能够健康长寿,过上幸福的生活,遂给儿子取名“寿康”。徐悲鸿是家里的长子。徐家有六个子女,兄弟三个,姐妹三个。子女众多,使这个家庭的生活倍加艰辛困苦。二启蒙画师005二启蒙画师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号成之,地
9、方名士。自幼喜爱绘画,但因家贫,请不起老师,完全依靠刻苦自学,成为当地知名的画师。徐达章是徐悲鸿人生的第一位启蒙画师。徐悲鸿在悲鸿素描集自序中说:余自脱襁褓,濡染先府君至诣,笃嗜艺术。徐达章的人物肖像工整而传神,现今留下的一幅松荫课子图,是他37岁时所作。画中徐悲鸿坐在课桌前琅琅读书,达章公持扇坐在儿子身后凝神谛听。当时能将人物画得这样形似而又传神的人是不多的。更微妙之处还是画左面徐达章题写的那数行小字:光绪三十有一年,岁次乙巳中秋之月,澹我斋主人自绘并题:荏苒青春卅七年,006青少年时代dede平安两字谢苍天;无才济世怀惭甚,书画徒将砚作田。平生淡泊是天真,木石同居养性情;切愿康儿勤学问,读
10、书务本励躬行。求人莫若求诸己,自画松荫课子图;落落襟怀难写处,光风霁月学糊涂。白云留住出山心,水秀峰青卧此身;琴剑自娱还自砺,寸心千古永怀真。徐达章的写意花卉深受徐渭和比他略早一些时候的任伯年的影响,清新淡雅。他的山水画也是写实的。宜兴的私人收藏家至今仍收藏着达章公画的荆溪十景图,描绘了宜兴的风光景色,如张公洞、善卷洞等。徐达章还擅长书法、篆刻、诗文。现存他的印章有“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儿女心肠,英雄肝胆”,“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等。二启蒙画师007徐达章一生鄙薄功名,不求闻达,从来不与官府往来,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来蔑视富贵荣华。据宜兴图书馆存的一部宜兴县志记
11、载,当时的宜兴县令很器重徐达章的才学,曾以访贤为名,前来看望他,谁知他听闻后立即躲藏到一所寺庙里去了。在松荫课子图的题诗中,徐达章便流露出他当时的心境:“无才济世怀惭甚,书画徒将砚作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不满:“落落襟怀难写处,光风霁月学糊涂。”徐悲鸿6岁开始跟父亲读书。当他看到一块玩耍的伙伴跟着父亲学画时,喜欢涂涂画画的小悲鸿也萌生了跟父亲学画的念头,却遭到了父亲的拒绝。在悲鸿自述中,徐悲鸿这样记载道:先君为人敦笃,慈祥恺悌,群遣子弟从学,习画问字者多伙。有扬州蔡先生者,业医,能画,携子赁居吾家。其子曰邦庆,生于中日战败之年,属马,长吾一岁,终日嬉戏为吾童时伴,好涂抹。吾时受先君严督
12、读书,深羡其自由作画也。我们知道徐悲鸿最擅长画马,但是他人生的第一幅画却不是马,而是虎。有一次,读到论语中卞庄子之勇,徐悲鸿问父亲:“卞008青少年时代dede庄子有什么勇?”“卞庄子能刺虎,虎是百兽之王,勇猛无比。”父亲答道。接着,父亲给徐悲鸿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代,鲁国有个非常勇敢的人,名字叫卞庄子。有一次,他独自一人逮住了两只凶猛的大老虎。这件事传到齐国,齐国正想侵略鲁国,听说鲁国有这样勇敢的人,就不敢发兵打鲁国了。这个小小的故事使幼年的徐悲鸿沉浸在幻想中:虎是什么形状呢?他一面读着那册发黄的木版刊印的论语,一面不平静地想着。在穷乡僻壤的村镇,既无动物园,又无动物画片,而他多想知道“百兽
13、之王”的形状啊!有一天,他找到一个人,替他画了一只老虎,他悄悄地依样描绘下来,心里暗暗欢喜。不久,父亲发现了,问他:“这是什么?”小悲鸿快乐地答道:“老虎。”父亲却很冷淡地说:“这哪里是老虎,像条狗呀!”小悲鸿睁着失望而疑惧的眼睛望着父亲,泪水涌到眼眶里。父亲爱怜地说:“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所以必须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接着,父亲极其严肃地说:“画画是要用眼睛观察实物的,你没有看见过真的老虎,怎么能画出老虎来呢?”从此,徐悲鸿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先读书,后画画。直到九岁时,他读完了诗、书、易、礼、春秋、左传,父亲才开始教他绘画。徐悲鸿最初学画的时二启蒙
14、画师009候,每天吃过午饭之后,都要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界画。吴友如是清代末年最著名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绘楼台亭阁、虫鱼鸟兽、奇花异卉,甚至千军万马。父亲更着意叫徐悲鸿写生,画父母、兄弟、邻人、乞丐有时,父亲带着他沿河岸步行,引导他观察和欣赏大自然。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奇姿异态的怪石,诗一般的翠竹晴岚,梦境一样的晓雾渔舟像美妙的音乐一般,温柔地触动着徐悲鸿那颗稚嫩的心,神奇地将美术的肥硕种子,撒在了徐悲鸿的心里,使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乡土。徐悲鸿天资聪颖,从小就展现出了极好的绘画天赋。有一天,徐达章告诉儿子他要出门一趟,如果有人来找,就叫他留下姓名,回头好联系。父亲出门后,果然
15、有人来了,问徐悲鸿:“你父亲呢?”徐悲鸿答:“他不在。”这人没说什么就走了。徐达章回家后问是否有人来过,徐悲鸿答:有人来。问来人是哪位,徐悲鸿答不出来。父亲很生气,埋怨他不问问来人的姓名。这时候,徐悲鸿也不辩解,只把手摊开,父亲一看徐悲鸿手心里所画的人像,就明白方才来的客人是谁了。在宜兴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徐悲鸿家隔壁的老太太死后,家人很伤心,一边哭一边感叹,遗憾生前没能给老人拍张照片,连个念想也没有留下。徐悲鸿听了,记在心中,回到家里悄悄地画了一张老太太在河边洗衣服的画。看到徐悲鸿的画,老人的儿子万分感激地说:“这就是我的母亲嘛,你是怎么画出010青少年时代dede来的呢?”徐悲鸿说
16、:“我经常看她在河边洗衣服,我看见过她的样子,心里想着就画出来了。”当时,江南兴办学校之风盛行,不仅富人的子弟都进学校读书,一些家境勉强过得去的人也都送子女入学。幼年的徐悲鸿很羡慕伙伴们背着书包上学校,更何况他自己已经开始展露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徐悲鸿10岁那年随父亲乘舟赴溧阳时,曾写下“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的诗句。许多亲友都来劝徐达章送徐悲鸿入学,说:“画画是吃空心饭呀!怎能靠它谋生呢?”的确,在民不聊生的旧中国,画画是没有出路的。一个画家很难靠卖画维持生活,达章公自己的遭遇就是如此。听到亲友们这些好心的劝说,达章公轻轻地叹息着。有时,他用爱抚的眼光长久地默默注视着徐悲鸿,仿佛要在儿子那张眉目清秀的脸上写下他的歉意。是呀,当时徐达章在镇上鬻字卖画已不能维持全家生计,还要起早贪黑地耕种七亩瓜田。徐悲鸿的母亲也忙着养蚕,以蚕丝的收入贴补家用。即使这样,全家人依旧过着入不敷出的艰辛生活,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学读书呢?年幼的徐悲鸿经常跟着父亲去地里干活。家里没有牛,借邻人的牛犁田,就要替邻人放牛作为补偿。在山冈水湄,牛寻嫩草,徐悲鸿觅野花,这是他童年甜蜜的回忆。有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