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在版编目(C1P)数据桐城科举/方宁胜著.-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9(桐城历史文化丛书)1SBN978-7-5398-3047-6I.桐.方.科举制度-研究-桐城市V.D691.3中国版本图书馆C1P数据核字(2011)第196729号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桐城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顾问:戴逸编委会主任:胡连松编委会副主任:王强汪莹纯吴三九娄雪松胡睿徐家涛何炜王靖华编委会委员:杨怀志江小角潘忠荣方宁胜唐红炬丛书主编:杨怀志江小角丛书副主编:潘忠荣方宁胜唐红炬丛书统筹:胡睿桐城历史文化丛书桐城科举方宁胜著出版人郑可责任编辑陈涛欧阳卫东策划田海明韩进责任校对司开江项目总监武忠平陈涛装帧设计武
2、忠平陈涛陈远项目助理王爱华责任印制李建森徐海燕特约审读欧阳发王玉佩出版发行安徽美术出版社(http:/)社址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翡翠路1118号出版传媒广场14层邮政编码230071营销部0551-3533604(省内)0551-3533607(省外)印制安徽联众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开本78710921/16印次2011年10月第1次印刷印张13书号ISBN978-7-5398-3047-6版次2011年10月第1版定价39.00元如发现印装盾量问题,请与我社营销部联系调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木书法律预问:安嫩承义律师事务所孙卫东律师化序序戴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桐城文化真正产生影响应该是在明清
3、两代。明代中后期,桐城文化勃然兴起,硕学通儒不断涌现,达官显宦、文豪诗人接踵而出。他们或以气节名垂青史,或以结社各领风骚,或以文章传诸后世,或以讲学名扬四方,或以政声享誉朝野。清代桐城派是我国文学史上作家最多、历时最长、影响最大、流衍区域最广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得名是由于它的先驱者戴名世、创始者方苞、发展者刘大櫆、集大成者姚鼐皆为桐城人。再有方东树、刘开、姚莹、戴钧衡、方宗诚、吴汝纶、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等后继者不断传播,创下了中国文坛特有的奇观。直到清朝末年,李鸿章还说:“今天下古文者必宗桐城。”桐城派的散文创作和文论主张,被清朝统治阶级视为正统文化,对促进满汉民族融合,推动社会发展,起到
4、了积极作用。因此桐城文化在明清时期影响巨大,毋庸置疑。由于编纂清史,我有幸再次认识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历史上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它的重要性、价值和影响都不容低估。从历史的发展和演进来看,清代桐城派传承了六七代,前后二百余年,从康熙时期一直到五四运动,从方苞到范伯子,可以说是薪火相传。学术的发展一定是团体的发展,仅仅依靠某一个体是不够的。中国学术的发展要靠学派,这个学派一脉下来,时间要很长,只有绵延不绝,才能发展到一个高峰。中国的文学流派,从散文来讲,左传下来是孟子、荀子,此后隔了儿百年转到史记、汉书。史记、汉书之后又没有了,转到六朝骈文,韩、柳、欧、苏一代二代而终。韩愈的传人有李翻,苏轼的传人
5、有秦观、黄庭坚,再下去就没有了。所以,中国文坛很少有像桐城派这样的文派,“代有传人”是桐城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点。桐城派能够延续下来,并产生那么大的影响,这个特点值得研究。桐城派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不仅有文学实践,而且有其理论:方苞提出的“义法”,刘大櫆提出的“神气”,姚鼐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曾国藩、姚莹再加一个“经世”。桐城派在五四运动中受到抨击和批评,是因为作为当时势力最大的文学流派,有些方面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批判的对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发出了一些很激烈的言论,矫枉过正,这也可以理解,毕竞是不破不立。虽然陈独秀等人的言论有片面性,但五四运动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功绩是伟大的。至于他们的一些激烈言论,我们今天应该冷静对待。而至于桐城派,我们更不能把他们的文章都当成糟粕,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