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 孙欣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ISBN 清 孙 家族 史料 余姚市 清代 K畅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第 号清代余姚邵氏家族孙 欣 著责任编辑 吴伟伟 weiweiwu zju edu cn文字编辑 魏文娟封面设计 十木米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市天目山路 号 邮政编码)(网址:http:www zjupress com)排 版 浙江时代出版服务有限公司印 刷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盛元印务有限公司开 本 mm mm 印 张 字 数 千字版 印 次 年 月第 版 年 月第 次印刷书 号 ISBN 定 价 元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
2、错 负责调换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 ()v 目 录绪 论()第一节 家庭与家族()第二节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研究现状()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基本材料()第一章 邵氏起源及发展()第一节 “召”、“邵”之源流()第二节 清代浙江邵氏()第三节 清代余姚邵氏()第二章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的家教()第一节 旨归科举()第二节 学以致用()第三章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的家风()第一节 忠孝友悌()第二节 乐善好施()第四章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的政风()第一节 居官明大义 慷慨守忠节()第二节 抗清志士()l2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 第五章 邵廷采及其学术成就()第一节 生长环境()第二节 主讲姚江书院 师
3、承阳明()第三节 倡导事功节义 承上启下()第六章 邵晋涵:昌物兴学 承言济世()第一节 生长环境()第二节 宗法郭璞 海内共推()第三节 治文献之学 博大闳富()第七章 邵友濂:万事为民 道指天下()第一节 台湾巡抚邵友濂()第二节 外交大臣邵友濂()第八章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姻亲()第一节 邵氏与孙氏的联姻()第二节 邵氏与陈氏的联姻()第三节 邵氏家族女子英雄谱()总 结()附 录()附录 枟仕宦录枠()附录 邵学渊源图()附录 邵廷采年谱()附录 邵晋涵年谱()参考文献()一、原典文献()二、研究论著()三、研究论文()四、学位论文()绪 论l1 绪 论家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基层组织
4、形式,其发展、演变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是社会变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学、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李大钊曾说:“原来中国的社会只是一群家族的集团,个人的个性、权利、自由都束缚禁锢在家组织中,不许他有表现的机会。所以从前的中国,可以说是没有国家,没有个人,只有家族的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家族文化也便随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文化是以家族的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余姚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素有“文献名邦”、“东南名邑”之称,这自然离不开余姚历代名门望族所作出的贡献。邵氏便是其中之
5、一。余姚邵氏子孙努力学习枟诗枠、枟书枠、枟易枠、枟礼枠、枟春秋枠,随后“隆制科之选,斌斌文学应运而起”。从永乐辛卯年开始,邵氏子孙登科的“蝉联不绝,甲于海内”。邵氏家族中爵位尊显之人亦不胜指屈,“或宰邑,或治郡,或居翰苑,或屏藩臬,或秉文衡,或提刑宪,或慷慨建言,或巡抚巡按”,为人皆刚正不阿,勤政爱民,为后代树立了榜样。清代余姚邵氏家族更是人李大钊:枟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枠,枟李大钊选集枠,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明)陈有年:枟余姚邵氏簪缨题名录记枠;(清)邵曰濂:枟余姚邵氏宗谱枠,贻编卷二,:。下文注释所见宗谱与此同,只标卷数和页码,宗谱名称和年份略。(明)陈有年:枟余姚邵
6、氏簪缨题名录记枠,贻编卷二,第 页。l2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 才辈出,他们居家为孝子,步入仕途则为廉吏,既爱民又忠君,是余姚邵氏族人的骄傲。不管邵氏子孙处于人生的何种阶段、何种位置,他们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多有表树。“邵氏人文之盛,所云无负于学术,有益于国家矣”,这是很公允的评价。容建新曾说:“家族研究是一种基础性研究,细碎而烦琐,但对宏观研究有积沙成堆、集腋成裘之功。”我们只希望通过基础性的研究,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邵氏家族曾经的过往,曾经的足迹和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以景慕前修,志勉后进。在枟清代余姚邵氏家族枠中,我们依据的主要是清代邵曰濂、邵友濂续编的枟余姚邵氏宗谱枠(年木刻活字印本),同时
7、辅以历史材料(如枟思复堂文集枠等),多角度验证。邵忠是邵氏迁居余姚的始祖,行千八,字诚之,一字克诚,号抑庵,官宋扬州路都巡,自会稽宁桑里迁居余姚通德乡清风里。生三子,长元诚,行亚一;次丙,初名元雍,行亚三;三恭,初名元亶,字子泰,号桂轩,行亚六。而析为亚一、亚三、亚六三房,枟余姚邵氏宗谱枠即三大房所修。综合邵宏璧等人辑录族谱的主张,我们这里讨论的“清代余姚邵氏家族”,建立在亚一、亚三和亚六房上,而不再细分三房。第一节 家庭与家族西方语言中的“家庭”(family)一词源自拉丁语,指居住在一所建筑物里的人们的共同体。而汉语中的“家庭”可有三种含义:其一指家中;其二指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
8、位,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其三指院落、庭院。在家族史的研究中,我们一般所说的“家庭”则取第二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人们最基础的婚姻、经济和社会生活单位,“就其一般性的特征来说,是以特定的婚姻形态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形式”。家庭既是个婚姻生活单位,也是个经济生活单位。前者需要(明)陈有年:枟余姚邵氏簪缨题名录记枠,贻编卷二,第 页。容建新:枟 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大族个案研究综述枠,枟中国史研究动态枠 年第 期。徐扬杰:枟中国家族制度史枠,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绪 论l3 按照社会既定的婚姻制度和道德规范生活,孝敬老人,养育子女,加之正常的两性生活;后者则是家庭成
9、员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以维持家庭正常运转所需,并同时符合同居、共财、合爨的特点。“族”有“丛集”、“聚集”之义。枟庄子 在宥枠:“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家族”就是许多家庭的聚集。家族是以家庭为基础,多指同一个男性祖先的后代,他们或者已经分居、异财或各爨,形成了很多单个的家庭,但还是世代相聚,按照一定的规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正如徐扬杰所说:要构成家族,第一必须是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从男系计算的血缘关系清楚;第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办法,作为处理族众之间的关系的准则;第三必须有一定的组织系统,如族长之类,领导族众进行家族活动,管理族中的公共事务。
10、不论哪个历史阶段、哪种具体形态的家族组织,这三个基本特点都是缺一不可的。家族又称宗族、户族、房头,其中的个体成员称为族人或宗人。家族是具有突出中国特色的社会基层组织,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细胞,虽然家族还不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地方权力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从根本上说,家庭与家族的关系即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数个分别具有同居、共财、合爨特点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有分居、异财、各爨的群体,于是便由聚集的“家”形成了“族”,也就是“家族”。本书所指“家族”含义较宽泛,没有将“家族”和“宗族”加以区分,反而采取简单的处理办法,即“家族”“家”“族”。“家”指“家庭”,是同居并有共同财产的近
11、亲血缘团体;而“族”则涵盖了“家族”与“宗族”的含义。第二节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研究现状伴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家庭家族制度的重大变化,运用近代史学观念,加以社会学、人类学等方法进行的家族研究也逐渐展开,成果丰硕。从徐扬杰:枟中国家族制度史枠,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l4 清代余姚邵氏家族 断代上看,主要集中在宋代、明代和清代。清代家族研究多侧重于望族研究,如吴仁安枟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枠(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和枟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枠(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江庆柏枟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枠(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版)等。据统计,自 世纪 年代以来清代家族研究论文有 余篇,探讨的问
12、题多集中在清代家族组织制度(包括祠堂、族产、族谱、家训等)、清代家族与区域社会史研究(主要是个案研究及对家族兴衰原因的分析)、家族教育与科举、家族人口与婚姻、家族文化与观念、家族文学与艺术等方面。就清代余姚邵氏家族来说,目前所见主要是置于整个浙东史学宏大背景下展开的个案研究,集中于邵廷采的史学、理学研究和邵晋涵的史学、经学研究。另有关于政治家、外交家邵友濂的数篇研究论文,而鲜见邵氏家族其他成员研究。至于清代余姚邵氏家族的整体研究,目前未见。第一,关于邵廷采研究。从 世纪 年代至今,共有 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对邵廷采的研究,分别是日本,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和内地。研究邵廷采的日本学者是和田歌大学潼
13、野邦雄,其著作枟邵廷采的思想形成枠(未见)。自 世纪 年代中期始,邵廷采在香港学界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年,何冠彪完成硕士论文枟邵廷采思想研究枠,钱茂伟在枟浙东史学研究述评枠中对该论文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但因主要在香港地区流传,致使外界鲜有人知。数年后,枟邵廷采思想研究枠一文的主要内容被独立为 篇文章单独发表,即枟跋邵念鲁年谱订误枠(枟文史枠第 辑,中华书局 年版)、枟书全祖望答诸生问思复堂集帖后枠(枟清史论丛枠第 辑,中华书局 年版)、枟浙东学派问题平议 兼辨黄宗羲与邵廷采之学术渊源枠(枟清史论丛枠第 辑,中华书局 年版)和枟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经学与理粟品孝:枟组织制度、兴衰沉浮与地域空间 近八十
14、年宋代家族史研究走向枠,枟社会科学战线枠 年第 期。白宝福:枟 世纪 年代以来明代家族史研究述略枠,枟中国史动态研究枠 年第 期;徐扬杰:枟宋明家族制度史论枠,中华书局 年版;常建华:枟明代宗族研究枠,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版。钱茂伟:枟浙东史学研究述评枠,海洋出版社 年版,第 页。绪 论l5 学之辨析枠(枟九州学刊枠 年第 期)。其中枟浙东学派问题平议枠对上自章学诚,下至陈训慈所述的清代浙东史学源流提出了不同见解,影响很大,成为日后挑起内地学者展开邵廷采研究的引子。邵廷采的学术研究也引起了台湾学者的注意。台湾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胡楚生专力于清代学术史研究,写有枟邵念鲁枙学校论枛析义枠(枟清代学
15、术史研究枠,台北学生书局 年版)。胡楚生学生吴季霏的硕士论文枟论邵念鲁在清代学术史上之地位枠于 年成稿,肯定了邵廷采在学术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地位,后被分成枟邵廷采在史学方面之成就枠(枟“建国”学报枠 年第 期)和枟邵廷采对理学发展之见解枠(枟“建国”学报枠 年第 期)两篇文章发表。年台湾大学吴志铿发表枟邵廷采的史学枠(枟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枠 年第 期)认为邵廷采开辟了“藏理学于史学”的新路径,启发了章学诚的义理史学。内地的邵廷采研究是由何冠彪直接挑起的,缘起于枟浙东学派问题平议枠。在该文中,何冠彪对邵廷采下启章学诚表示赞同,却并不认可邵廷采于黄宗羲的继承,进而挑起浙东学派谱系之争,随后浙江学者
16、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予以回击。先是文善常于 年写成硕士论文枟邵廷采史学思想研究枠,随后沈敏之发表枟关于枙浙东学派问题平议枛的商榷 兼论邵廷采的史学思想枠(枟浙江学刊枠 年第 期),提出浙东学派间的师授关系,除及门亲炙外,还存在私淑的重要观点,因此将邵廷采列为浙东学派的重要成员,也是顺理成章的。之后钱茂伟的枟也论邵廷采的学术成就枠(枟浙江学刊枠 年第 期)可以看做是沈敏之文章的继承与发展,他从邵氏学术的渊源、邵氏治学的风格和邵氏学术的内容倾向三个方面肯定了邵廷采确实是浙东学派的一员,确有承上启下之用。唐燮军的枟邵廷采史学述略枠(枟宁波大学学报枠 年第 期)对邵廷采的史学思想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经史合一的观点,并指出邵廷采的思想虽夹杂着陈旧、落后的观点,但进步仍是其思想主流,其在史学上的地位和影响亦不容低估。年王绪的硕士论文枟邵廷采学术思想述论枠完成,结构与钱茂伟文相近,内容仍主要围绕 世纪 年代的争论展开,指出邵廷采虽与浙东诸学者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组织严密而延续不断的学派,因此邵氏所谓承前启后的作用便无从谈起。世纪 年代初,还有钱茂伟的枟姚江书院派和邵廷采的学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