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取景器”进入生命的“河...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_蒋维.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39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取景器”进入生命的“河...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_蒋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取景器”进入生命的“河...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_蒋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取景器”进入生命的“河...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_蒋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6百家评论2023 年第 1 期 总第 62 期从“取景器”进入生命的“河流”评鲁敏的长篇小说金色河流 蒋 维内容提要:70 后作家鲁敏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持续探索书写时代变革中个体的境遇与命运。在金色河流中,鲁敏超越了自己既往的写作对时间跨度的掌控限度,亦突破了自身对城市精神缺乏深度认同与开掘的短板,以“小切口”“长纵深”的叙事时间处理方式和南京“在地者”的“在地性”身份意识,通过“生死兄弟”的罪与罚、“父子手足”的恩亲离合、“人间儿女”的沧海桑田,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南北西东地域空间的关联性的宏阔视野中,书写典型的“南京人”的生命境遇与城市文化精神,力图深刻呈现全球化时代、快速都市化

2、进程中,中国社会四十年的生命观、财富观与心灵史的变迁。关键词:改革开放生命观财富观城市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是我们当代历史中的大时代。身居南京的鲁敏,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时代人,在二十多年的写作史中,持续探索书写时代变革中个体的境遇与命运。在 2006 年之前,鲁敏致力书写市井生存与中产者的苦闷,“对镜写生,数码快照”般描绘城市中污浊的部分,但缺乏超越性救赎力量的城市症候书写,很快让鲁敏感受到“焦灼与轻蔑”的“途穷”危机,于是她转向了日月缓慢、人情持重的“东坝”,书写温暖良善的原乡想象,建造了“我一个人的乌托邦”。因创造热望驱动,鲁敏又并不满足于“邮票大小”的“东坝”历史悠久的“田园”、“童年式审

3、美”文学版图,旋即以世界文学视野审视她此前的城市写作的实质,认为那不过是乡村出身的“阿喀琉斯之踵”对“第二性”的城市的批判,遂又“自我暴动”,开始了对城市精神内里的“暗疾”的探测及开掘。鲁敏的“暗疾”书写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的欲望的窥探,是人物被死亡所塑造、扭曲的精神反射。“独辟蹊径,敏锐地探索人的精神疑难使鲁敏的书写临近了人性的无尽的深渊”。在审视精神深渊的过程中,鲁敏又认识到肉身的沉重与深刻,推出了荷尔蒙夜谈系列,“在理智与情感之外,重新认识我DOI:10.14094/37-1482/i.2023.01.00477作家作品研究们的肉体本能”,认可和张扬生命、身体的“纯粹性”与“独立意志”。但是

4、,当“欲望被放大,而欲望的主体人却在某种程度上被虚化了,这也可以理解成作家为追求小说现代性所付出的某种代价。”在书写城市“暗疾”与“荷尔蒙”系列之后,鲁敏转向以六人晚餐 奔月显影都市生活的倦怠、困顿、不甘与逃离。现代中国文学的社会空间可分为乡村与都市两个大类,中国百年的乡土文学写作彰显出鲜明的地方感与强烈的民族国家精神。“诸多经典的世界文学作品已经证明,文学地理的建构是通往世界文学的有效途径。中国的70 后作家在小镇中建立了自己的文学根据地使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小镇获得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世界性”,但显然新世纪的城市文学除长恨歌 繁花 人世间等少量著作之外,都存在缺失承接历史文化的地方感与精神生长

5、的问题。这与当代城市文学的城乡叙事框架和“反城市”的叙事传统相关,也与中国当代城市文学没能有效处理中国现代城市的审美经验及其精神资源相关。鲁敏作为 70 后小说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在金色河流之前,也并未超越文坛这一写作的“中间物”状态的限度,与“东坝”乡土写作的情感温度相比较而言,鲁敏对在其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的书写,有着新世纪城市写作的普遍的心理疏离感,只是借着其复杂面向来挖掘人性,无意为这座古老庄严的城市树碑立传,因此,鲁敏应将自己对精神层面的超越性期待与关注融合到个体生命之中。也就是说,鲁敏此后的写作应在更宏阔的时空视野中,书写典型的南京“在地者”的“在地性”的生命境遇与文化精神。在自我

6、超越的期许与文坛的期待中,鲁敏于今年 3 月推出了“破壁”之作金色河流,以老病的民营企业家穆有衡的遗产继承为主线,精心布局、巧妙勾连起“生死兄弟”的罪与罚、“父子手足”的恩亲离合、“人间儿女”的沧海桑田。子孙的血脉相继,昆曲的守正创新,财富跨越代际的流传,共同构成金色河流的三大主题。鲁敏致力于在更宏阔的时空视野里,审视个体生命的欲望、情感与理性,以及南京城的人文地理,力图深刻呈现全球化时代,中国快速都市化进程中的生命观、财富观与心灵史的变迁,“我希望这样可以更加细腻地贴近他们,像贴近河水的纹路你、我、他、宜兴小老板、穆有衡、河山、王桑、木良,都是一样的创造者,物质的,非物质的,或是涓涓细流不绝

7、,或是滔滔奔流上天,一代又一代迢递相连,那是所有创造者的生命之河,也是人间此在的流传法则。”就小说主题的丰富性、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内容的庞复性与时代精神的纵深感而言,鲁敏的写作已然突破了先前的“取景器”式的窥测模式,进入了吞纳百川、庞然丰沛的“河流”式的表达。一、在生命传承的宏阔视野中书写全球化视野中的本土生育境遇生育是人类与宇宙的联接的原点,亦为人类存续与创造的原动力。在金色河流中,鲁敏以宏阔的心灵视野,涵括宇宙、在我们生存的星球,还有我们迢递绵延的久远历史中,审视与思考微渺的个体的生命的价值及血脉的延续,以穆有衡与何吉祥兄弟及其父子的代际生育困境,呈现了四十多年里的中国社会生育境遇及生育价

8、值理念的迭代变迁。(一)穆有衡家庭两代人的生育困境穆有衡家庭的生育困境首先在于他自身曾有不幸的生育经历,其次为他到老年后,又面临着含辛茹苦养大的两个儿子不能或不愿生育的窘况。年轻时,穆有衡因家族人丁单薄,在发觉儿子穆沧似乎不太正常后,他坚持要求妻子生个二孩。在计划生育政策最严苛时期的 1983 年,他给精神科的主任送礼,换来一个傻儿子证明,拿到了78百家评论2023 年第 1 期 总第 62 期二胎生育指标。心思细腻脆弱的妻子云清却感觉对不起穆沧,又忧心两个孩子都有问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云清罹患抑郁症而自杀,留下四岁多的穆沧和八个月大的王桑。穆有衡自此开始了艰难的单亲抚育俩娃并且艰苦创富的

9、生存模式,期间的含辛茹苦,不言而喻。三十多年后,老病的穆有衡从拼搏半生的生意场完全退回家庭,却陷入祖宗血脉不能传承的压力与渴望天伦之乐但无人膝下承欢的失落。因为次子王桑对父亲当年曾算计他的婚事极为不满,婚后妻子丁宁不孕,王桑便顺水推舟做了丁克。早年穆有衡做生意发达后,曾到安徽乡下“寻根”,上溯到从江西辗转迁徙至湖北的前十一二代的祖先,当切实面向自我生命终点时,他也更因此生出一种传承血脉的责任感与文化焦虑。他极力鼓动儿子王桑生儿育女:“咱们穆王两家的后代还有穆王两姓的祖宗原浆,也就到此为止了。明白吗。”穆有衡不仅平等看待妻子家族与自己家族的血脉传承,并且将血脉传承上升到了宇宙终极意义的高度:“真

10、正的永生是什么?就是生儿育女,人被生下来就要尽这个本分,活着,生养,给宇宙蓝色小球一个交代!”但是,他与时俱进的双系家族血脉传承的责任感与宇宙意义的宏大的生育观,却并不为接受西方丁克观念的小儿子王桑所认同。丁宁的曲折艰难的求孕历程,是现代媒介技术与医学技术交互作用下的世界性生育图景。老病的穆有衡了解到丁宁和王桑婚姻的实况后,以将来捐赠全部遗产为要挟,促动他们去造人救财。王桑为了不成为别人的笑话,善良的丁宁也为了满足穆老爷子的心愿,夫妻俩开始了并不同心同德的求医造人之路。丁宁注册了全球共享的助孕 APP“儿女成群”,在互联网上与世界各地处于各种生育难题中的女性,互助分享有利于生育的现代医学技术珍

11、稀资源,甚至巫术、宗教的图腾或仪式,在医院里接受各种生育检查,承受现代医学技术对子宫的工具化的监管与处理带来的不适与尴尬。科学安排同房时间受孕失败,体外取精人工受孕失败,愈挫愈勇的丁宁启动了试管婴儿计划:“知道取卵针有多性感吗,打毛线的棒棒针那么长,一直伸到卵巢顶里头,要戳十几针”历经各种生育苦境磨难之后的丁宁,终于获得了母亲的身份。在现代医学技术掌控下的生育,身体似乎是主体意志的在场,却又被架空了主体性。丁宁的生育困境,是新世纪世界视野中一种生育的主体性争取与让渡共存的困境的深度显影。鲁敏以两代人的生育困境为原点,辐射到四十年里中国的、世界的诸多群体与个人,他们为生育去做种种形而下的努力,承

12、受各种身心煎熬,但这些行为又不仅仅指向个体的基因传递或“家财存亡、户籍香火”的现实目的或家庭伦理,还具有更宏阔的宇宙生命参照系里形而上的宏大价值:“这最原始不过的血缘关系仿佛包含天地大义,一代又一代人生死相连,浩浩荡荡它们将一直在这个星球上流传下去。”鲁敏借王桑在父亲死后的对生命本义的领悟,传达出自己对于生育的终极意义的思考。这正是身为母亲的鲁敏,对于个体暂时让渡的主体性与生育之苦的超越性价值的发掘与认定。(二)“孤儿”意象折射的民间“拟家庭”抚育行为的失范现代社会,基于血缘与婚姻关系构成的家庭是承担抚育功能的最佳载体,其他类型的民间社会“拟家庭”的抚育,可作为家庭抚育功能的必要补充。在金色河

13、流中,河山被抚育的经历即为其时社会代偿性抚育中存在的负面现象的个案。何吉祥意外去世,沈红莲沦为非婚单亲妈妈,辗转在不同的底层男人的身边谋生,何吉祥的遗腹女河山遂沦为“拖油瓶”和家暴的源头,求“家”而不得的沈红莲,出于自私心理将河山丢回了天水老家,让年迈衰病的姨奶奶照看,姨奶奶死后,79作家作品研究由于沈红莲漠视母职,不到五岁的河山被收养进了魏妈妈的民办孤儿院。魏妈妈性格复杂,对失亲的孤儿或被遗弃的残障儿童既有一定的关爱善心,又不乏在利益引诱之下利用他们以谋取不义之财的大量恶行。河山因为身体健全和美貌被魏妈妈特别关爱,但不到十三岁就被魏妈妈利用为玩“仙人跳”的工具。不久,魏妈妈东窗事发,死于狱中

14、,河山遂再次沦为“弃儿”。魏妈妈于社会灰色地带的“拟家庭”式的抚育模式,让我们窥见社会底层那些不幸的生育的暗影,从而显影了其时家庭之外的民间抚育保障制度有待弥补与改善的不足或缺陷。受益于“大哥”的穆有衡,辜负了何吉祥之前的“助育”之恩与“托孤”之情。未下海之前,何吉祥曾尽心诚意帮助丧妻后焦头烂额的穆有衡抚养儿子。下海后,因穆有衡须照顾生病的小儿子,遂出面帮助穆有衡处理生意事务而遭遇车祸,临终前,何吉祥郑重对兄弟穆有衡进行了“托孤”。之后,穆有衡却出于潜意识的私念,并不信任沈红莲,对疑似何吉祥的“遗腹女”的河山,并未决意去查证落实。数年之后,为减轻对兄弟的罪恶感,穆有衡给予身处民间儿童福利院的河

15、山只见钱不见人的“结对子”资助。或许是因为对何吉祥的歉疚和负罪感,让穆有衡逃避与河山的直接接触,又或者,不辞艰苦抚养两个儿子的他,对沈红莲的生活方式以及放弃母职,还有着道德感的比较优势。沈红莲与穆有衡在河山的成长中的缺位,造成河山对既给她关爱,又利用她经营灰色业务的魏妈妈,怀着别样的亲情,这深刻影响了她对伦理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何吉祥于现代商业语境下“托孤”失败的故事,是鲁敏于当代商业社会个人主义的“重利”语境下,重新审度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忠义”思想下的“托孤”叙事,此本土化的“孤儿”叙事,还与雨果、大仲马笔下的经典“孤儿”叙事形成了互文的关系,深化与拓展了小说的思想性与人文的视野。二、在时代变

16、革中书写财富的流动逻辑及其观念变迁作为改革开放同时代人,鲁敏对于改革开放后社会财富的增长和流动有着贴近生命经验的感悟,又通过近二十年来有心积累的各种企业家的故事素材,鲁敏对时代的财富流动与观念变迁有着比较宏观的认识:企业家的财富观念经历了四个阶段:创业致富,起伏沉浮,“灵魂转向”,回馈社会。以此为底层逻辑,鲁敏塑造了变革时代的“小老板”典型穆有衡,建构起了他的兄弟、父子、朋友等社会关系网络,形象书写了改革开放四十年财富的流动逻辑、个体财富观的变化及其代际差异。(一)财富流动的逻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在全球流动。中国20 世纪 90 年代的深化改革与转型,启动了社会财富的加速生发与流动。深圳特区成立,民企大量涌现、国企逐步改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意味着社会财富的相应选择性的流向,具有财富眼光的部分个人,顺应财富的走向开启了自己的创富之门,何吉祥在电影院濒临倒闭后南下淘金,下岗的穆有衡为养家投身于民营经济。有总顺着政策红利大动脉周边发散布局着自己的生意,关注政府机关报纸的头条信息隐藏的某种创富路径,并且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广东作为经营生意的样板,“有总做生意的思路,昆山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