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6409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272 大小:1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2页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2页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2页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2页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2页
清代吴中词派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272页
亲,该文档总共2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越明代而上接宋元,这是可断言的。词发源于五代,到两宋总算登峰造极了。清词能上接两宋,实因具有下列两种优点:一,托体尊;二,审律严。词本合乐,到南宋后歌词的乐谱即渐渐失传了,自元迄明,词家都不讲究了。在清顺治和康熙两朝词,不合律的也很多,直到万树、戈载编著词律、词韵,归纳各词家作品,定出一个标准来,于是填词的人,始兢兢于守律。所以清词词家很少有不合律的,不但讲究平仄,即四声阴阳亦不容混,这也是清词的独优之点。”(清代词学之撮影)但是,现代学者讨论清词的尊体,往往只是从苏轼一路着眼,忽略甚至无视清人在“辨体”方面的努力。其实俞樾早就说过:“词莫盛于宋,元曲兴而词学稍衰。有明一代非无作者,而不尽合律

2、,毛公所谓徒歌曰谣者也。至我朝万红友词律出,而填词家始知有律。然榛芜初辟,疏漏犹多。道光间吴门有戈顺卿先生,又从万氏之后密益加密,于是阴平阳平及人声去声之辨,细人毫芒,词之道尊。”(绿竹词序)由此而来的“词之道尊”,无疑是对清词中兴的一个有力支撑。先一的著作不仅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而且将其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揭示了戈载探讨词韵的重要意义,这反映了他敏锐的问题意识。但是,守律的动机是希望写出好词,结果却又不见得相符。即如戈载的词,谢章艇就予以批评说:“平庸少味,阅至十篇,便令人昏昏欲睡。因其室有馀资,喜结纳,才名易起。谓之好事则可,谓之名家则不能也。而人转因其守律之严,反恕其临文之劣,则律者真裁拙分谤之具也。”(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五)这似乎是一种宿命,即过于看重形式,往往就流于为文造情,文胜于情。对此,先一也没有为他的研究对象避讳,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戈载深于律而拙于情的弊病,并且进一步试图挖掘其中的原因。包括:1、矫枉过正是文学史上经常出现的现象,戈载欲对疏于声律的状况纠偏,当然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