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36583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产业调研报告_201804262154001关于我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文化宿迁”建设两步走的目标: 即到 2010 年建成“文化设施齐备、文化特质鲜明、文化生活丰富” 的文化大市;然后跟上全省步伐,建设文化强市。在基本实现文 化大市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初,我们做出了 “十二五”向文化强市迈进的总体安排。围绕“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新 任务,就加速全市文化建设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一、当前现状近几年来,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宿迁文化 建设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在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 化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文化

2、设施不断完善。至去年底,省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实现了“县有三馆、镇(乡)有一站、村有一屋”的目标。五年累计投入 1.5 亿元,建成了 16 个市县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10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 1330 个村级农家书屋, 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苏北率先达标。引导建设了农家大院 65 个,建成了博物馆、雪枫纪念馆、文化名人馆等各类特色文化场馆 60 余个。二是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持续举办创业文化节、西楚文化节、 骆马湖渔火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我市被命名为 “中国创业之城”, 西楚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以广场文化市民乐、民间文化乡亲乐、节庆文化大家乐的“三乐”为主

3、抓手,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3300 余场,完成送戏 2400 多场,送电影72000 多场,送图书近 40 万册。三是文艺创作成效明显。设立了政府文艺作品楚风奖。电视 剧美丽的中国结、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大型音舞诗剧虞 美人荣获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历史 性突破。四是文化产业逐步兴起。率先在全国、全省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市歌舞团、县(区)剧团影院等 44 个文化单位全部改制到位,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组建了报业传媒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设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201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83 亿元,同比增长32.9%, 占G

4、DP 比重 2.05%。我市文化建设虽然不断取得进步,但与党中央文化建设的要求、与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落后于事业发展。 由于经济欠发达,加之观念上存在简单的事业性文化思维误区,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足,基础薄弱。二是文化设施落后于服务需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水平、服务质量和普及率较低。影院、 剧院等各类文化场馆、文化综合体仍然较少。三是文化创作落后于文化活动。文化人才队伍短缺,领军人才严重匮乏,文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要求。四是文化特色落后于发展要求。对于宿迁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弘扬缺乏深度, 还缺少

5、富有鲜明地方特色及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三、对策建议目前,我市的文化建设正处于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迈步, 文化普及向文化提升进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的发展时期, 文化在于内容,内容依靠特色,特色需要发掘、生产和传播。为此,提五点建议:1、在文化生活内容上创特色。着力抓好“三个提升”: 一是在特色文化的主题上提升。以培育创业文化、发掘西楚文化、展示运河文化、放大酿酒文化、兴起创意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宿迁的地域文化不断增加浓度、积淀厚度、提高亮度。对现有的主题文化和节庆文化活动进行优化整合,现阶段尤其要丰富和创新西楚文化节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挖掘和融入更多的历史文

6、化元素和现象,今年将举办全国性的象棋和举鼎大赛。不断提升古徐文化、虞姬文化、酒文化等地方文化特色, 以更多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二是在特色文化的创作上提升。围绕五个重点文化内容,建立全市文艺作品创作题材库,每年编制文艺精品项目创作计划,确定项目资助经费。在文学、戏剧、影视、 书法、摄影、美术等各个门类,抓好重点作品和优势项目,每年扶持推出 12 部在全省有影响、有创新价值的优秀作品,冲刺全国“五个一工程”。今年重点做好虞美人乐坊、少儿京剧和影视作品的制作生产。三是在特色文化的传播上提升。以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社区文化家庭为依托,推进“文化开放户”建设,构建社区、乡村“文化长廊”,每年新发展文化开

7、放户 200 个以上。结合传统习俗和民俗节日,定期举办各类地方文化竞赛和特色文化文艺汇演。不断丰富创新 “三乐”工程内涵,使之成为宿迁特色的大众文化生活常态。2、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创特色。“十一五”期间,在市县乡村 四级基本文化设施建设上,基本解决了“有”的问题,下一步将重 点在“完善布局、形成特色”上下功夫,不仅要设施全,更要功能 齐、特色明。一是以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为重点,健全文化基础设 施网络。市、县城区以建设居民 15 分钟文化圈为重点,编制文化设施布点规划,分批分类组织实施。“十二五”期间,县(区)图 书馆、文化馆均要达到国家二级以上的标准,其中一级馆占 60% 以上,今年启动市图书馆新

8、馆建设。乡村两级以建设“半小时文化 圈”为重点,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管理和效益。按照“一 站、一校、一会、一馆、一舞台”的要求,丰富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功能特色。发展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流动演出车等新型文化设施。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特色文化大院,建设文化小戏台。 二是以挖掘和展示地方文化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设施。 围绕建设“百馆之城”目标,着力抓好洋河酒博物馆、知青馆、粮食博物馆、花卉博物馆、项羽纪念馆等建设。推进东大街、皂河古镇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三是以适应群众多元化文化需求为重点,构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县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影城、 书城和文化综合体,推进网站、动漫园等文

9、化娱乐设施建设。借助民营文化资本力量,发展设施先进、内容丰富、安全时尚的综合性文化游乐项目。到“十二五”末,全市加入主流院线的影院不少于 10 家、600 座以上演艺广场 5 家以上、文化主题公园和大型游乐场馆 5 家以上。3、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创特色。实施文化产业“快进计划”, 重点在文化项目、文化企业、文化园区上实现突破,形成富有宿迁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体。做到“三个重抓”:一是重抓文化项目。立足已确定的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品生产和休闲娱乐业等产业重点,编制文化产业重点招商项目手册,加大招商力度,招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文化项目落户宿迁, 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兴特色产业优势。

10、年内以“文化产业发展年”活动为抓手,文化产业“8210”工程为龙头,推进拟建的 102 个 项目建设。二是重抓文化企业。把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安阳工艺品、沭阳画材等企业,并争取上市。宿迁报业传媒集团、市广播电视集团在做优新闻主业的基础上,着力发展网站、手机电视、网络游戏、网络培训、出版发行等新业态, 到 2015 年,两个集团业务总收入分别达到 5 亿元。推动西楚网、楚凤文化、中创恒晖动漫、东方文体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年产值超亿元文化企业达到 30 个以上。三是重抓产业园区。着力抓好四大基地建设,即以运

11、河文化城为主体,集历史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影视创作拍摄等为内容的文化旅游基地;以宿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为依托,动漫研发、制作、交易为主导的网络动漫基地;以泽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 艺术展览、产品研发及创意生产制作为内容的文化创意基地;以沭阳画材、工艺礼品等重点企业为基础,集世界工艺礼品研发和销售中心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基地。4、在文化人才培育上创特色。文化人才特别是优秀文化领军 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市文化发展的瓶颈。“十二五”期间, 将重点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十百千”计划,即每年培养引进 10 名文化企业领军人才、100 名文化经纪人才,并通过五年努力,培育1000 名文化创作和表演

12、人才。具体采取三个途径:一是招引一批。将文化人才尤其是经营性人才和创意性人才纳入全市创新创业人 才引进计划,编制文化人才引进需求名录,吸纳优秀文化人才。 鼓励支持文化企业以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兼职、定期服务等形 式引进或使用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文化 企业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激励机制。二是发掘一批。对现有 文化人才队伍和民间艺术人才进行选拔培养,建立文化艺术人才 库,在文艺创作、文化经营等领域确定一批带头人,力争每年有810 名优秀人才进入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行列。支持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做好传统文化项目传承点和传承人的扶持 工作。三是培训一批。扩大市艺术学校专业设

13、置和招生规模,增 设文艺创作、影视表演等专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学校年招生规 模达到 1000 人,并独立办学。在市属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相关文化专业,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等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依托泽达创意产业园等建立 2-3 个学研产相结合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5、在文化机制建立上创特色。努力营造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不断形成富有宿迁特色的文化建设机制。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搞好文化规划。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宣传文化部门初步制定形成了“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特色文化培育方案和文化设施布点规划,近期将进一步完善,并做好衔接和实施。在特色文化培育方案上,市县(区)

14、都将明确重点培育内容和项目。 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以项目、产品和活动为支撑的、覆盖全 市城乡、特色鲜明的宿迁文化体系。二是制订文化政策。在 2006 年我市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基础上重新制订完善促进政策,尤其加大对特色文化在资金引导、税收、融资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 三是健全文化体制。将文化发展纳入全面小康建设体系,建立起文化发展量化和物化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着重考核县(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四大类指标,目前,正在与市统计局开展调查统计工作。设立县(区)文化产业办,建立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筹备建立宿迁市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写作指导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