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华语电影的再经验:以地母神...银幕“自孕之母”的角色固恋_尚文思琦.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6874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语电影的再经验:以地母神...银幕“自孕之母”的角色固恋_尚文思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华语电影的再经验:以地母神...银幕“自孕之母”的角色固恋_尚文思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华语电影的再经验:以地母神...银幕“自孕之母”的角色固恋_尚文思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52022第22期 “固恋(fixation)”作为精神分析学领域的概念,是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的一种现象,指个 人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在某个阶段的停留。借用这一概念,提论华语电影中女性银幕形象的固恋,指因人类早期思维活动的灵感触媒,电影创作者重复创作出的那些有着鲜明特征,凝结着久远记忆符号,具有代表性价值的女性银幕角色。电影创作者的各类女性角色固恋,已在社会文化与技术因素的交叉阐释中得到了不同领域学者的缜密解读。而笔者再次尝试使用这一概念,旨在修正早期精神分析电影理论中关于身份认同的常见解读,如倾向于把男性角色的凝视与女性角色在凝视下消极被动的客体化倾向看做人物塑造的深层动因。这

2、种性别分析并无问题,但考虑到华语电影的文化谱系,我们仍可以选择以“神话原生母型”为方法进行再实验,尝试在精神分析理论之外,重观华语电影银幕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自孕之母”的角色固恋。“自孕之母”的形象,来自于我们最熟悉一位地母神女娲。当盘古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壮举之后,人类,这一神话的创造和书写者,便迫不及待地使自己出现在神话叙事之中。讲述人类如何诞生是创世神话的重要主题,女娲就于此时登上了神话的历史舞台。关于女娲的上古神话,在 山海经 淮南子太平御览 等古籍文献中多有记载。传说中她化生万物,补天固地,灭火止水,抟土造人,安排婚姻,制作乐器,事无巨细亲自操劳,是一位慈祥的母亲之神。1与盘古同

3、作为创世神的女娲,其种种繁衍、巩固、富饶人类世俗家园的行动,展示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对女性的生殖崇拜。由女娲神话而生的人物原生母型“自孕之母”,寄托了早期人类对女性纯化人格与特殊力量的神圣想象,在长久的演化中,形成了电影作品里有着根源性古老意涵的女性形象。电影中的“自孕之母”作为人物原生母型所产生的神话能量,主要释放在两个维度里:其一是注重女性独立繁衍和保育后代的执着,强调“母亲”的身份和“自孕”的能力;其二是体现人类对理想化的乡土文明的赞美和依恋,强调“自孕之母”与土地的联系。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女性形象的“自孕能力”“母亲身份”和“土地依恋情结”并不会减损“自孕之母”的独立文化含义。在下文的案

4、例中,尽管有着男性角色与“自孕之母”们产生联系,但并不代表“自孕”只是【作者简介】尚文思琦,女,河南新乡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影视创意思维研究、编剧理论、电影美学研究。尚文思琦华语电影的再经验:以地母神话为方法重观银幕“自孕之母”的角色固恋固恋(fixation)又译“固着”。此概念提炼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三卷)M.车文博,主编.吉林:长春出版社,2010:323.原文:两个患者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她们都“固着”于她们过去的某个特殊地方,就好像她们都不能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并因此而与现在和将来都脱离了关系。根据普罗普对故事形式的分类,故事具有原生(基本)

5、和次生(派生)两种形式。“原生母型”中的“原生”强调的就是神话叙事作为人类思维活动“起源”的地位。具备原生形式的原型,就是原生母型。提炼自: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47.原文:在形形色色的造人神话中,人们最熟悉的,还是泥土造人的母题。这个母题早在汉代已经载入典籍,并且与我国最伟大的女神女娲的事迹联在一起。DOI:10.16583/ki.52-1014/j.2022.22.02366YOUTH SCHOLARS FORUM青年学者论坛在简单地为父权利益服务。因为只有女性接受了“孕育”的能力,它才有具体的含义,也只有女性本身的肯定与阐释,才能充分决

6、定它的文化意涵;而对于乡土的依恋,主要在于土地作为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境基础与女性孕育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不仅源于意识形态建立在性别印象里的一种经验主义,同时也是土地的自然特征与早期人类无意识幻想的配合。本文将从“自孕自育的女性”和“与大地叠影的女性”两重维度进行详述,来观察这种银幕固恋的形成与现象。一、永续循环:自孕自育的女性山海经 大荒西经 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2这十名叫做“女娲之肠”的神人,奠立了女娲的身体可以繁衍生息的力量。后郭璞在此句的注释中说“或做女娲之腹”,又注“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更进一步说明了这十名神人是在女娲“一日七十变”的肚子里化生而来的。上述

7、神话令人联想起母亲分娩胎儿的过程,而“生出十个神仙”的情节显然是上古时期人类对女性生育能力的神话式夸张。1982年,辽宁喀左县东山嘴出土的与怀孕女性体态十分相似的新石器时代女神立像,及后续三年考古过程中,红山文化区域内以“神显”的方式创造孩童的女性拓描彩绘岩画,都展示了原始社会对女性生育能力的崇拜。3(一)伟大身份建构:男性缺席下的女性在场在神话中,生育工作交由一位女神处理,一是因为人类发展早期缺乏科学常识,对女性怀孕和生产的直观感受导致人类出现了女性可以独立孕育生命的潜意识;二是由于上古时期战争、疾病,以及严酷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寿命造成了限制,因此初民们夸大女性的生殖繁衍能力以保证氏族部落的续

8、存。总之,这种神话思维在女娲故事里得以保存,如今各类艺术作品中的“自孕之母”形象,实际都是这一原生母型诞生之初,对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一种高度理想化,神圣化的呈现。在男性缺席的情况下,独自繁衍后代、哺育生命,是“自孕之母”人物原生母型所具备的重要特点。在社会系统的作用下,“自孕之母”所蕴含的那种勤劳隐忍、宽厚包容的韧性,以及抚育后代的能力与行动,成为叙事创作中用来愈合历史灾难与疮痛的重要艺术形象。例如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思潮下的华语电影,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迫切需求里,摒弃了20年代电影中那些在情感私域里软弱敏感,伤感多疑的女性形象,塑造出大量释放着“自孕之母”神话能量的女性角色。她们生活在苦难

9、中,缺乏男性帮助,以悲壮的自我牺牲来实现对他人的救赎。从 天明(1933)里身世坎坷,冒死救下参加革命军的表哥而自己被押赴刑场的菱菱,到 神女(1934)中为儿子卖身的母亲。她们的付出不仅指向对某个单一个体的捍卫,而是对下一代接受文明教育的权利,对受压迫民众自由解放的希望的保护。在“自孕之母”转化为银幕固恋的过程中,女演员们美丽的外表是女性脉脉温情的佐证。同时视听语言里大量的特写和推镜头运动,构成角色处于中心的内向性画面。女性在混乱时局中的内心挣扎,最终以一个坚定毅然的神态为落点,完成“自孕之母”的伟大身份建构。(二)隐形道德逻辑:从“自孕母”升格为“国民母”借由女娲哺育广博、自生万物的象征,

10、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中“自孕之母”形象交托给了那些舍弃个人家庭而投入更大社会家庭的“国民母”,她们以不可思议的坚韧与无私,成为遭受战争摧残时代里的镇痛剂。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由司徒慧敏执导,夏衍编剧的电影 自由神(1935),主人公陈行素是一名青年女学生,同丈夫私奔后生育了自己的儿子,丈夫却在广州起义时牺牲。后陈行素随军北伐,在战争中与亲生儿子离散,她隐忍着自己的痛苦,保育着战场上其他参见郭璞注,蒋应镐绘图:山海经明崇祯时期刊本.“人物原生母型”的概念提炼自:陈建宪.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52.原文:贞洁受孕:女娲是一个独立创造人类的女神。在中

11、国神话中,女人不需要与男人结合就自己怀孕,生下某个氏族祖先的故事,在古代文献和现代口传故事中时有所见。672022第22期 失去亲人的孩子,成为一众孤儿的母亲。影片中,陈行素在课堂上领唱 自由神之歌:“不分男女性,合力奔前程。我们不要忘了救亡的使命,我们是中国的主人。”慷慨激昂的曲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片名“自由神”中的“自由”,并非指女性真正成为独立主体,获得精神解放的自由,而是符合彼时进步思潮和革命需要的“自由”。陈行素的“自孕之母”形象,在女性理应为亲缘关系牺牲奉献的属性之上,再次被政治修辞抹去性倾向,留下实用的“国民母”身份,成为激发观众救亡热情的一种手段。在华语电影的历史进程中,银幕上

12、“自孕之母”的原生母型不断与崇高的事物缝合在一起。从30年代左翼电影开始,女性把力量与灵魂献予家庭成员的命运与理想,继而又献予整个民族的命运与理想。“母亲 这一指称也开始在现代国家主义叙事中,成为象征符号。母亲 进一步被虚幻化,被从她自身(作为人母的具体的女性身体)中抽象出来,反复地和过渡地与民族、国家、大地、领袖、政权、河流等无数巨大的事物相联系。”4“党=母亲=民族”这一隐形道德逻辑,借助母性身份宽恕、包容了 一切政治灾难带来的异己暴力经验,甚至对市场文明导致的强势道德冲击起到了深刻弥合、抚慰作用。”5(三)原生神话能量:创伤固恋与愈合叙境弗洛伊德曾在谈起精神生活中对于致病的创伤的“固恋”

13、,称存在着一些人“他们不但能回忆起久远的痛苦经历,而且在感情上对它们依依不舍。他们无法从往事中摆脱出来,但却由于这些往事而忽略了真实的目前的生活。这种精神生活中对于致病的创伤的固恋 便是神经症最为重要、最有现实意义的特征之一。”6在华语电影当中,可以从伤痕电影里“自孕之母”的存在看到这一理论的体现。伤痕电影中女性角色的是把男权文化下民族与个人的困境转移置换,从而再一次回到早期神话中生殖崇拜的叙境女性因其本能的母性关怀成为生命力的象征,从而与民族的陨灭和复兴联系在一起。如谢晋的电影作品中,在动荡的时局中被打成右派的年轻男性,无论是 牧马人(1982)中的许灵均,还是 天云山传奇(1981)中的罗

14、群,都是在李秀芝、冯晴岚这种有着“自孕之母”特征的女性角色富于牺牲的共患难之下有了避风港。这些女性角色往往心底纯真、勤劳无私,得益于她们的收留和帮助,男性及其象征的历史创痛才有了得以愈合的可能性。以 牧马人 为例,主人公许灵均被发配至甘肃牧场与马为伴,甚至一度生出自杀的念头。解救他的是他口中的“人民、劳动、大自然”,而他的妻子李秀芝正是这三重要素的凝练。这个比许灵均年轻十五岁的乡下姑娘,栽杨树、盖院墙、养育孩子、操持家务,甚至要化妆成男性和许灵均一起上山放马。她独自制脱两千块土坯时,电影以大仰拍将布满汗水的女性面庞置于无垠蓝天的后景之上。许灵均也不禁在画外感叹到:“她身上竟积蓄着那么大的创造力

15、!”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牧马人 的男主人公许灵均本身就是一个自幼失母的受难者,他对于李秀芝的感情包含了一种长久的寻觅,以及与家国情怀相联结的崇高。与李秀芝初识,他便认为这个女孩给予了自己无限的信赖、深沉的理解,这种近乎于宿命般的相遇,即是许灵均的生命里一次“失母寻母”的过程。虽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许灵均的学识与眼界都要广远许多,但是李秀芝却用无数朴素的道理解释了他的矛盾与困惑。李秀芝对许灵均的爱停留在前现代时空,并不受政治裹挟,也不因现代性和商品社会所改变,她的感情带着一种原始基因里质朴而苍凉的浪漫,这正是神话中“自孕之母”的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彼时的动荡、贫瘠与李秀芝逃荒而来、缺衣少食的命运彼

16、此呼应。而李秀芝对于艰苦生活的那种舒展的态度,并不是单纯的在意识形态的鼓动下盲目的希望,而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性的信仰,她充分的信赖自然的法则,信赖人心的善意和自己的力量。随着运动平息、黑暗远逝、许父回国,许灵均本将再次离开“祖国母亲”时,李秀芝又通过手上的“风筝线”将他留下。许灵均从再次失母的危机中解脱,重回母亲的怀抱,在这里,“自孕之母”与家国之爱紧密缝合。通过上述例证可以看出,“自孕之母”所形成的角色固恋除却延续生命、抚慰伤痛,在引申意义上她们与“土地”这一要素也息息相关。“自孕之母”的代表地母神女娲,其名字中的“地”字已经说明了在“母亲”68YOUTH SCHOLARS FORUM青年学者论坛的伦理身份之外,它还具备着与“土地”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大地叠影”即是“自孕之母”角色固恋的又一重表现。二、理想衍射:与大地叠影的女性万物复苏的春天,冰层融化后凋败的大地重新钻出嫩芽,就像女性生产婴儿,母畜生产幼畜,一切勃勃生机的草木似乎也是由沉默而宽广大土地孕育而出,如同陈建宪在 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 中所写:“大地是一个产妇”。金枝 中弗雷泽记载了世界各地关于女性大地之神或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