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卷第1期2023年2月Vol.38 No.1Feb.2023景德镇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dezhen University摘要:本文利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于2021年11月,分别对江西省2所地方高校的9794名和6565名大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新生比例高于其他年级,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699(2023)01-0125-05(
2、1.南昌师范学院,南昌 330032;2.景德镇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0)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与教育对策叶寒晓1,叶忠华2收稿日期:2022-10-16项目来源:南昌师范学院教改项目(JGKT-19-15);景德镇学院教改项目(xjkt-33)作者简介:叶寒晓(1991-),女,浙江金华人,讲师,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通讯作者:叶忠华(1964-),男,浙江金华人,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学者提出心理素质的本土化概念,学术界开始对中国青少年心理素质进行系统研究。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积极的心理、健全的个性,是与人的适应-发展-创造行为
3、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1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阶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研究的一个切入口。培养心智健全的人才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L.M.Terman)曾对智力和人格特点进行分析后认为,一个人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人格特点的差异,尤其是意志品质方面。他对 800 名男性进行了 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成就最大的 20%与成就最小的 20%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2精准预防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很重要。很
4、多实证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量化依据。认为大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处于一般水平,整体上有待提高。3本研究结合学生心理素质现状探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之策。一、研究对象与工具研 究 对 象 一:A 高 校 利 用 SCL-90 症 状 自 评表,对全校本专科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实测人数为 9794 人。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同一时间进行测试。研究对象二:B 高校利用教育部开发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 6565 名专科大一新生进行测试。测试学生中男生 2232 人,占总人数的 34.0%,女生 4333 人,占总人数的 66.0%。二、研 究 结 果 及 心 理 高 危 分 层 预
5、警分析(一)A 高校总体结果在参加测试的 9794 名学生中,有心理困扰的人员 1843 人,占参加测验人员总数的 18.82%。筛查出中重度症状人员 355 人,占比 3.62%。问题严重学生中,一年级新生比例较高,女生比例大大高于男生。各二级学院结合测评结果进行针对性约谈,进一步评估筛查出问题严重学生。(详见表 14)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二)B 高校总体结果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共 96 个项目,分为三级筛查,22 个筛查指标,以指标标准分2 为筛查标准。指标标准分2 表示具有某种症状,程度表现为中;指标标准分3 表示症状明显,程度表现为重。参 与 测 试 的 6565 名 学 生
6、中,一 级 心 理 问 题895 人,占测评总人数的 13.6%。二级心理问题1013 人,占测评总人数的 15.4%。三级心理问题1242 人,占测评总人数的 18.9%。根据筛查结果,明显的心理问题依次排序是:幻觉等严重精神病性症状、自杀行为与意向、自卑、网络成瘾、社交恐惧、自伤行为、抑郁、强迫、睡眠困扰、依赖、学业压力、焦虑。(详见表 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不同的表现,需要分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重点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三、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成因(一)环境适应方面有部分学生出现学校适应困难、人际关系困扰、焦虑、学业压力、精神压力等相关心理问题。可能来源于大学期间不同时期所面临
7、的压力源不同。生活适应、职业发展、人际适应、情绪适应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显著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新生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新的生活不能适应。这也是大学新生咨询特别多的问题,性别差异性不显著。但农村大学生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因素,导致入学后不适应表现更明显。Birch4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指导下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完成学业。”张大帅等5认为,“大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与心理归宿感有相关性,年级越高,学生的适应性越强。”谢铃莉等人6的抽样调查得出,大学生手机依赖率很高,他们使用手机最主要的功能为在线聊天。这也是部分大学生回避人际交往、逃避现实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
8、的方法。网络虚拟世界的沉溺,更加剧了现实环境适应的困难。新冠疫情的持续发生则加剧智能手机对个体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手机为他们提供了应对不良刺激并逃避现实的非适应性平台。其他年级学生的环境适应问题与新生不同。大二学生度过了新环境适应期,熟悉了校内和周边环境,学习步入正轨,焦虑烦躁感降低,自主能力增强。大三学生更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个性,所以会比较专注己见,开始考虑未来计划,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紧张的情绪及压力的来源产生于自身的就业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二)人际交往方面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研究表1 SCL-90的总体状况(N=9794)人数占测评总数的比例阳性症状人员184
9、318.82%中重度症状人员3553.62%表2 大一新生阳性人员的分布情况(N=993)男生女生总人数人数319674993阳性人员占比/%17.3136.5753.88表3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N=9794敌对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其他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总均分注:因子分3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因子分3人数97289733975297379743974996529760967197079750百分比/%99.3399.3899.5799.4299.4899.5498.5599.6598.7499.1199.554因子分3人数5759415246431343
10、31127943百分比/%0.580.600.420.530.470.441.370.341.140.810.44因子分4人数921552811181百分比/%0.090.020.010.050.050.020.080.010.110.080.01表4 大一新生达到中重等程度的人员分布情况(N=993)男生女生总人数人数70145215中重等程度占比/%19.7240.8560.56表 5 心理健康筛查情况筛查人数百分比/%程度一级89513.60严重二级101315.40一般三级124218.90发展性困扰126者指出“因为缺乏沟通与交流、沟通技巧匮乏、人际关系建立和适应困难、对人际关系认识
11、存在偏差等而导致心理问题。”7“若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往往会出现焦虑、孤独情绪。”3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职业发展。个人特质也会影响人际交往,情绪积极的学生,更愿意面对面表达、倾诉自己的想法,也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而部分学生性格内向、情绪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独来独往,或交际圈比较小,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把现实交往转移到网络世界。从长久来看,不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实现,对未来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不利。(三)情感方面恋爱和交友的心理受挫与压力,没有及时疏解和释放,容易积累爆发情感危机。有观点认为,“恋爱受挫是高校青年学生遭受的最严重情感创伤事
12、件之一。”8大学生的情感危机会产生忧郁、失落、烦闷、焦虑甚至憎恨等诸多不良的心理体验和生理反应。这种生理和心理的失衡,轻者影响专业学习、对他人和自我的悦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重者会产生反社会人格、严重的报复心理。恋爱受挫的现象有很强的个体差异,如毕业去向未定、就业压力大、过于自我、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有双方道德责任感淡薄、不纯粹的恋爱动机、挫折体验少等原因。9(四)自杀倾向问题此次一级筛查出有自杀行为与意向的学生人数应引起重视,新生中有 800 多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通过对筛查出的对象各种信息的汇总,有家庭原因,比如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冷漠、长期缺少父母陪伴、父母期待过高;有学业压力,如成绩
13、不理想导致的心理失衡;有学校原因,如校园欺凌和方式不恰当的批评;有网络原因,比如网络成瘾网络暴力,新冠疫情加重了手机依赖,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和暗示;有自身原因,如敏感个性,出现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帮助疏解,日积月累使心理问题愈发严重。还有前面提到的恋爱受挫也可能导致自残自杀的严重后果。四、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影响因素(一)内在因素一是生理因素。大学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生理的成熟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奠定了生理物质基础,提供了可能性。不健康的身体和生理病变可能导致心理异常。二是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冲突为亲密对孤独,表现为大学生与他人建立亲密
14、的友谊,从而感受到爱情与友情,否则将产生孤独感。10大学生容易出现自身人格缺陷、情绪冲突、个性社会化角色还没完成的心理问题。还有大学生渴望成功、希望被人尊重等因素。多种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交互作用时,心理平衡就可能打破,失衡造成心理素质脆弱,出现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二)外在因素首先,时代背景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观念交相杂陈,不同价值取向并存。同时,面对近年来的全球疫情流行和我国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学者认为,“网络信息化发展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11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思想困惑、精神焦虑增加,心理疏
15、导任务更显重要。其次,校园的生态环境会影响到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大学生在一种温馨、和谐、创新、融洽、奋进、积极的氛围中,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积极的熏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最后,不良家庭环境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这些家庭因素包括重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暴力、父母陪伴缺失、重男轻女思想。”12原生家庭是学生最早的成长环境,不良因素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会影响到其今后的成长。同时,在每个人各自的成长经历中遇到的重大挫折或伤害性体验,以及从小应对这些挫折的方式和方法都对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产生巨大影响。结合以上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
16、用的结果。个体需要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外环境来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五、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因人因事因段分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叶寒晓,叶忠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与教育对策2023年第1期127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一)给予统一政策指导,建立预警和联动干预体系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和基本建设标准。遵循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在心理健康普查、心理高危分层预警下,高校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制度。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一名校级领导挂帅,多个院系、多个行政部门人员参与;保障专兼职师资队伍的稳定;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重点锻造二级心理辅导站。院系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宿舍设置心理联络员,寝室设立心理健康日报告制度;学校成立心理发展部和朋辈心理成长营的学生组织,安排指导老师。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校院班寝”心理危机四级预防体系的作用,开展有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