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_范杰.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720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_范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_范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_范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 以出土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范杰摘要东南“海贝之路”既不始于三代,也不因获取宝贝科海贝而开辟,而是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北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使得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直保持使用榧螺科海贝的传统。三代之时,这一路线很可能仍被用于获取榧螺科海贝,但西来的宝贝科海贝已逐渐取代榧螺科海贝成为此时使用海贝的主要种类。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的传播不仅明确了东南“海贝之路”形成基础、传播路径和分布格局,重塑了海贝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也表明,中国古代的南北交通和海陆互动格局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初现雏形。关键词东南海贝之路新石器时代Abstract:

2、The“Seashell oad”in Southeast China did not start in the Three Dynasties(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nor was it opened up for the acquisition of the Cypraeidae;itwas gradually formed during the Neolithic Age when the Olividae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south-east coast to the north In this case,the C

3、entral and East China maintained a tradition of using theOlivida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Neolithic Age During the Xia,Shang and Zhou Dynasties,it waslikely that this road was still used to obtain Olividae,but the Cypraeidae from the West had grad-ually replaced the Olividae and became the main seash

4、ells in circul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Olividae in the Neolithic Age not only showcased the bases of formation,dissemination path and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Seashell oad”,it also reshape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ea-shells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northsouth trans

5、portation and landsea interac-tion in ancient China had taken shape as early as the Neolithic AgeKeywords:Southeast China;the Seashell oad;the Neolithic Age*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五千年文明起源与连续性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AZS01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草原丝路东端汉以前石构石刻遗存与中西交通研究”(项目编号:20BZS1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68DOI:10.16674/35-1066/u.2022.04.00

6、7所谓“海贝之路”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一个命题1,用以阐述内陆地区所见先秦时期宝贝科海贝的传播路径和方式,相关认识可以归纳为东南、西南和西北三条“海贝之路”。其中海贝源于中国东南沿海的说法得到众多学者的支持。2 但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以宝贝科海贝为中心的东南“海贝之路”是难以成立的。3 实际上,海贝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4。狭义海贝特指宝贝科海贝(Cypraeidae),其外形呈椭圆形,表面平滑而富有光泽,花纹多变。生长于水温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我国主要见于浙江以南沿海。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贝作(合集 29324)(集成 3990),其形象与宝贝科海贝相同。这与商代遗

7、址多出土大量宝贝科海贝的现象完全一致。广义上的海贝则是贝、螺、蚌、蚶、蚬、蛤等具有碳酸钙质坚硬外骨骼的各类海洋软体动物的总称。在广义海贝概念下,我们发现,榧螺科(Olividae)海贝是中国古代另一种重要的海贝,如安阳殷墟墓葬中有较多发现。5 有学者认为这类海贝已经产生了货币的含义。6 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东部和中部的部分遗址中就已经发现了较多的榧螺科海贝遗存。这不仅使探索东南“海贝之路”成为可能,也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这一线路形成的史前基础与文化传统。一、榧螺科海贝的发现概况榧螺科海贝属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螺体呈筒状或卵形,壳质较厚,因形似

8、榧子而得名。螺壳表面平滑富有光泽,多有花纹。其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细沙和泥沙质海底,暖温带也有少量种类分布。从潮间带中、低潮区至深海都有发现。中国海域目前发现有 30 多种7,主要见于东海和南海海域,与宝贝科海贝分布海域大致重合。有少数种类,如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 Lamarck)(图 1a)和细小榧螺(Olivella fulgurata)(图 1b)可生长78东南“海贝之路”再认识 以出土新石器时代榧螺科海贝为中心1 2 3 4 5 6 7 张朋川:史前装饰艺术的作用与意义,载 文艺理论研究1991 年第5 期,第6872 页。敖兴全:纪念三星堆考古发现 60

9、周年暨巴蜀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侧记,载 文史杂志1992 年第3 期,第2728页。彭柯、朱岩石:中国古代所用海贝来源新探,载 考古学集刊(12),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年,第 131 页。陈雪良: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第 144 页。李凯:先秦时代的“海贝之路”,载 青海社会科学2010 年第 1 期,第 146150 页。刘斐:中国货贝产于南海,载 社会科学战线1986 年第 2 期,第 205207 页。钟柏生:史语所藏殷墟海贝及相关问题初探,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 年第 3 期,第 687737。刘光曙:从云南出土文物看早期

10、海贝的来源,载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 年第 1 期,第 5456 页。日 近藤乔一:商代海贝的研究,载 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 389412 页。日 木下尚子:从古代中国看琉球列岛的宝贝,载 四川文物2003 年第 1 期,第 2934 页。杨斌: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 234243 页。范杰、田广林:辽西新石器时代的海陆互动 以出土海贝为中心,载 海洋史研究第十七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年,第 331 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691977 年殷墟西区墓

11、葬发掘报告,载 考古学报1979 年第 1 期,第 27157 页。何毓灵、李志鹏: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年,第 162 页。朱活:商币篇 兼谈建国以来出土的商代货币,载 四川文物1985 年第 1 期,第 511 页。郑小东、曲学存、曾晓起、李琪:中国水生贝类图谱,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 年,第 259 页。于黄海南部海域。1 a 伶鼬榧螺b 细小榧螺图 1部分榧螺科海贝(引自齐钟彦等 黄渤海的软体动物)目前有 7 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至少 60 枚榧螺科海贝,主要见于南海沿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渭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由于其中大部分未做具体鉴定,图

12、片也不甚清晰,甚至未提供遗物照片或线图,因而此处用相对笼统的榧螺科海贝指代相关遗物。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榧螺科海贝,出土于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海南三亚落笔洞遗址,距今 10000 年前后。其经鉴定为彩榧螺(Oliva ispidula),螺塔缺失,同类现象在遗址内并不鲜见,推测是取食时造成的,而非专门钻孔。2 遗址南距海岸仅 15 公里左右,该件彩榧螺应产于本地。中山寨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 M5 出土榧螺 10 枚,原报告未辨明具体种属。出土位置基本都位于头部,其中有 6 枚含于口中,似有口含作用,或代表某种宗教含义。M5 人骨基本完整,仰身直肢,头向西北。经鉴定,墓主为 354

13、0 岁的男性。除随葬榧螺外,还出土楔蚌 2 个。同时期还有3 座墓葬,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不一。中山寨遗址地处淮河支流汝河北岸,可分为五期。其中 M5 所在的第一期遗存属裴李岗文化中期3,年代大致为距今 79007500年。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榧螺科海贝。前仰韶时期最多,分别出自 5 座墓葬,顶端螺塔皆被磨去,形成小孔,长 2.7 厘米。77M9 墓主为女性,头左侧附近出土 3 枚榧螺。77M13 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口部出土 1 枚榧螺。77M14 与 77M13 相邻,墓主为女性,其眼眶中出土 1 枚榧螺。77M10 为一座 5 人合葬墓,随葬品皆位于墓主脚部,

14、未见等级分化和从属现象。其中编号为戊的墓主为男性,随葬榧螺若干。77M18 墓主为女性,出土榧螺 2 枚,但位置不明。前仰韶遗存年代距今约 7000 年左右。处于仰韶文化早期的 78M7,墓主为一儿童,骨骼保存完整,唯缺少手指骨和脚趾骨。眉心插有一根骨头。随葬品有陶器 3 件,其周身有 642 枚成串的骨珠,颈部附近出土 1 枚榧螺科海贝。其年代距今约 67006000 年。另有 F35 出土 3 枚榧螺,长 2.1 厘米。从报告公布的照片可以看出,其螺塔被磨掉。F35 位于第发掘区的东北角,打破 F36。其年代处于仰韶文化晚期,距今约 55005000 年。4 相距不远的福临堡遗址也发现有榧

15、螺属海贝出土。整个遗址可分为三期,但由于出土榧螺的分88海交史研究2022 年第 4 期1 2 3 4 齐钟彦:中国经济软体动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年,第 107 页。郝思德、黄万波:三亚落笔洞遗址,海口:南方出版社,1998 年,第 113 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河南汝州中山寨遗址,载 考古学报1991 年第 1 期,第 60 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年,第 74、112 页。布单位和具体数量未作统计,尚不明确其出土单位和地层。整个遗址年代距今约 55004800 之间,出土榧螺的年代应处于这一范围。1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

16、址 M764 出土 2 件海贝饰,未做鉴定。但根据发掘报告提供的图片,其整体呈弹头形,壳口狭窄,可以确定属于榧螺科海贝。其长 2.8 厘米,顶部螺塔已被磨平,可见一穿孔,应是为佩戴进行的加工。根据出土器物,三星村遗址的年代应处于距今 65005500 年之间。发掘者认为其有别于同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将该遗址命名为“三星村文化类型”。2 三星村遗址位于太湖平原西侧,距离当时的海岸线并不遥远,因而其榧螺科海贝很有可能是就近获得的。大汶口文化王因遗址第层墓葬 M2575 出土一组伶鼬榧螺,共 35 枚。其整体呈枣核形,螺壳为卷叶状,长 2.5 厘米左右。墓主为女性,除随葬榧螺外,无任何其他遗物。层墓葬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年代距今约 62005600。3 伶鼬榧螺分布北界可到黄海南部,因而 M2575 出土伶鼬榧螺可能产自邻近海域。山东郭井子遗址龙山文化地层中发现了榧螺科海贝,距今 47004000 年左右。4 郭井子遗址位于寿光市卧铺乡郭井子村,东北距离莱州湾 15 千米,包含了龙山文化和周代贝壳堤。莱州湾并不适合榧螺生长,该遗址所见榧螺应是舶来品。a 大南沟 M27:8b 沟纹鬘螺c 短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