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执政水平 1、加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对待群众的意见,做到认真负责,不推诿、不失职,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要通过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形成浓厚的依法办事气氛。 2、改进工作作风,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
2、责的原那么,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广阔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职能部门要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开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1、既要注意快速开展,又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开展之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根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
3、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缺乏的矛盾越来越锋利,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开发征地和城镇改造、环境污染等涉及到的补偿、搬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如解决的结果达不到群众的要求及条件,最终势必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因而,我们在经济社会快速开展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依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开展,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 2、统筹开展,夯实化解矛盾的根底
4、。统筹城乡开展,统筹经济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让最广阔的群众分享到科学开展的成果,营造化解矛盾的良好社会气氛。虽然农村近年来开展较快,根底设施不断完善,但教育、医疗、水电、通信、交通等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不满情绪日增,遇到适当的时机就会爆发,形成集体上访。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协调开展,加快工农业、城乡一体化开展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发生的根底。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前农村有相当局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普法
5、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普法宣传工作中,重点在于守法和用法,教育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群众遇事后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乡镇、村组调委会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法律效劳水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当调解手段无法解决矛盾时,应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通过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认真解决好群众
6、的问题,防止因久拖不决而酿成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控预防机制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要切实抓好农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成人教育阵地进行有方案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 2、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一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标准化、制度化调处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因征地
7、、土地、山林和婚 第二篇: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措施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于为经济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农村社会矛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我认为,要预防和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必须在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干部执政水平 1、加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对待群众的意见,做到认真负责,不
8、推诿、不失职,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要通过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形成浓厚的依法办事气氛。 2、改进工作作风,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那么,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广阔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职能部门要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
9、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开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1、既要注意快速开展,又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开展之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根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缺乏的矛盾越来越锋利,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开发征地和城镇改造、环境污染等涉及到的补偿、搬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如解决的结果达不到群众的要求及条件,最终势必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因而,我们在经济社会快速开展讲求经济效益
10、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依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开展,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 2、统筹开展,夯实化解矛盾的根底。统筹城乡开展,统筹经济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让最广阔的群众分享到科学开展的成果,营造化解矛盾的良好社会气氛。虽然农村近年来开展较快,根底设施不断完善,但教育、医疗、水电、通信、交通等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农民心
11、理不平衡,不满情绪日增,遇到适当的时机就会爆发,形成集体上访。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协调开展,加快工农业、城乡一体化开展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发生的根底。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前农村有相当局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普法宣传工作中,重点在于守法和用法,教育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
12、纪守法,依法办事,使群众遇事后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乡镇、村组调委会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法律效劳水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当调解手段无法解决矛盾时,应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通过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认真解决好群众的问题,防止因久拖不决而酿成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控预防机制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
13、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要切实抓好农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成人教育阵地进行有方案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 2、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一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标准化、制度化调处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因征地、土地、山林和婚姻 家庭等易发生的纠纷且容易激化的特点,经常深入村,深入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并探索新形势下调解的方法和手段。二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各级司法调解中心和基层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特别是
14、村级调委会要立足广阔农村,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坚决 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3、各单位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出现和发生,都与本单位、本部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内部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在所属辖区调解组织的帮助下,主动配合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出现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纠纷要搞好相互协调与配合,主动沟通情况信息,共同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
15、纷的化解工作。 五、强化预警与处置,严格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1、保持信访工作超前性,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信访问题往往是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因此要充分重视农村的信访工作。一要健全信访工作网络,使其“横到头、纵到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实现“重心下移,实行“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二要切实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对人民群众申办的事项,要热情接待,依法审批,依法行政,切实为人民群众搞好效劳;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基层党政组织和企业内部的有关问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做好情况反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要采取“主动靠上
16、去的工作方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疏导化解,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2、建立快速反响、控制有力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危害大,影响面广,因此,事件一旦发生,就要马上处置,把对社会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除要有正确的决策外,还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部门负责人要分头抓,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对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力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而使事件开展严重的,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坚决予以处理。同时,要建立解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网络。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民调、治保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收集、寻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