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写作材料的积累.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238663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写作材料的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写作材料的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写作材料的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写作材料的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写作材料的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写作材料的积累 一、到群众中去取材 劳动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我们作文章,写文件,搞创作都离不开劳动群众。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西汉的汜胜之书、北魏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是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我国古代的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也是在集中了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根底上写成的。不朽之作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直接取材于劳动人民创造的神话传说;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根底上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可以说,离开劳动群众,再高明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都将一事无成,任何精神文化创作活动

2、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北京晚报1982年11月128发表的访名作家马烽的通讯笔端常含泥土香中说:马烽在五十年代就当过汾阳县委书记,他和农民一起吃玉茭,睡破庙,也象农民一样绞尽脑汁地想方法,引水源,同青年们甩开膀子修水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开掘生活的底蕴,这就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创作背景。马烽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有些农民同他相处一段后,还不知道他是作家,但过后当接到马烽寄来的书,他们一看才知道自己被写进了书里,只是更改了姓名。正是由于马烽放下架子,作群众的一员,他才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创作出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作家。 二、在生活中聚材 文章源于生活,效

3、劳于生活。只有长期地体验、深入地思考生活,点点滴滴地积累生活材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刘心武说:提出一个lsquo;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rsquo;的重大lsquo;社会问题rsquo;,需要对社会生活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比方我写的班主任,那其实是从我全部教师生活的总积累中提炼出来的,凝聚着我对生活的长期乃至是痛苦的思考。刘心武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体会到在自己生活中认真思考、探索、点点滴滴地积累生活材料的重要性,这确是是难得的经验之谈。杨干华也曾谈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他说:过去,我忽略的,正是它们,老是埋怨自己没有机缘碰上轰天动地的事件,在生活中守株待兔,致令生活扑面而来,擦肩而过,

4、自己还不知道呢。他还说:hellip;hellip;这个干部但凡外出住招待所、入饭店,为什么不象许多人在临别之时而却在第一个晚上就郑重其事地写lsquo;感谢信rsquo;呢。原来,也要得到以后一连几天更殷勤热情地接待啊。hellip;hellip;我蛮有兴趣地把它们记在小本子上。抚案思考,它们的表现力还真可以,好象也印证了恩格斯的话,不但表现了lsquo;做什么rsquo;,而且显示着lsquo;怎样做rsquo;。尽管一鳞之爪,鸡零狗碎,积累多了,人物形象也就会逐渐完成。 这段话生动地告诉我们。深入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体验,积累材料,抚案思索,生活就能为我们所用。搞创作是这样,写文章,写文

5、件也是这样,没有生活就没有材料,没有材料便没有文章,没有文件,没有方针、政策。这对我们搞伏案工作的同志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三、从书本里集材 一个人的生活时空毕竟是有限的。亲身体验、调查采访固然重要,但不可能事事经历,还必须间接地从书籍档案、报纸杂志中搜集材料。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们的文章之所以博大精深,不仅因为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因为他们博览群书,从书本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之所以深得民心和获得成功,也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以及秘书人员有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因为他们有效地借鉴了历史档案资料。 当然,要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只识聚材之

6、途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切实注意聚材的方法和态度。积累材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搞调查、记日记、剪报刊、做卡片、编索引等都是聚材的有效方法。至于态度,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看来,要获得大量的有用材料,确非一件易事。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和秘书人员的经验说明,要真正积累好写作材料不仅要识途,而且要得法。同时,还必须注意下面三点: 一要吃得苦,持得久。聚材是点点滴滴、旷日持久的事,必须有吃得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血来潮就脚手并用,高烧一退便烟消云散。真正能占有丰富

7、材料的人,应该具有踏破铁鞋的决心,砂里掏金的毅力,打破沙锅问(纹)到底的韧劲和三顾茅芦的精神。 二要记得勤,收得全。做到思全局,勤记录,常整理。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不仅要多思,而且要勤记。做到:眼勤多看,耳勤多听,腿勤多跑,手勤多记,脑勤多思。材料是有系统性的,记,不是只记一些破碎不全的事实,而是要记全,记系统,不仅要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过程,而且还要记当时自己心理引起的情绪和思考出来的道理。否那么,时过境迁,自己就会忘记,使材料成为无用之材。 三要聚得多,聚得精。老舍说: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即不管是现实的,历史的;正面的,反面的;面上的,点上的;直接的,间接的都要,所谓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人不分尊卑,质不分正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一百行字的文章,最少要有一千行字的材料,不然,就只能有什么就写什么,使文章失之浮浅。然而,收集材料不能精华糟粕兼收并蓄,聚材应聚有用之材,要把浮材全部去掉,要多而精。文章大家韩愈关于聚材的十六个字,正确处理了多与精的关系,他说: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聚收并篇,待用无遗。大意是说:收集材料时要求多,待到多时要整理,经过整理的材料,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