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为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区*镇*片区党建引领,激活民力,创新党格、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模式,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样板,值得关注推广。 一、“三格”融合的做法与成效 *市*区*镇*片区面积*平方公里,有*个行政村,*个居民会;辖区内有*家企业,常住人口*万、暂住人口*万。*现代物流园坐落在此,有*家较大规模的物流园区,每天进出大、中型货车约*辆、货物进出
2、量*万件。这样一个人员车辆流动频繁、社区治安相对复杂的片区,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多元参与、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筑牢辖区平安“网底”,营造出了矛盾纠纷少、治安环境好、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局面。 1.“党格”增强乡村治理的引领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指导员,村(社区)干部担任网格长,每一名党员都编入一个网格,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片区划分为*个党格,有*个支部、*个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名党员参与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党员们根植于群众中间,既是“政治引航员”,又是“邻里守望员”,每一名党员“定格、定责
3、”,带头开展夜间巡防和为民服务,主动承担起信息员的职责,有效收集社情民意,为村(社区)党组织和联勤警务室处理突发事件和老大难问题赢得主动。 2.“警格”增强乡村治理的战斗力。警力有限,民力无限。*镇*片区以联勤警务室为依托,开展警民联调、警校联手、警企联防,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一是警民联调。组建由乡贤、辖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法律服务人员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专家库”,充分利用本地“人脉”,让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无缝衔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状态。二是警校联手。开展“小手拉大手”校园安全防范教育,建立家长红马甲和教师红马甲队伍,会同辅警上下学期间在校门口维持秩序,警务室每天与校园门口
4、互通治安情况,每周安排人员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安全检查,净化校园治安环境。三是警企联防。联勤警务室与*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共建,建立“警方巡防+企业巡防”机制,实行辅警与园区“一对一”定人、定时联系,对于情况复杂的园区实行驻员工作制,派驻辅警与业主、物业、保安合署办公,增加威慑和快速处置能力。 3.“网格”增强乡村治理的防范力。“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镇*片区在联勤警务室成立网格管理中心,在各村(社区)成立大网格,在各物流园区成立专属网格,下设微网格,落实网格员,聘请警务助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围绕“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目标,网格员有针对性地搜集基础性、动态性
5、、预警性信息,加强反诈等安全防范宣传教育;警务助理从本地、本单位有威望、经验足的群众中选聘,他们与本地、本单位的居民和员工熟悉,进得了门、谈得上话,方便工作,*名警务助理延伸到每一个小区、工地、码头、园区和自然村落,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参与矛盾纠纷的调处,第一时间处置群众的求助。 二、“三格”融合的经验与启示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区*片区“三格”融合的治理模式,有力推动了当地的平安建设,提高了基层治理效能。 1.党建引领,共创谋平安。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片区突出党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并重,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社会治理的各
6、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社区网格上,构建党格、警格、网格“三格”融合模式,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前移,实现“党建格中有、矛盾格中调、平安格中建、服务格中行”,用“党格”凝聚“警格”“网格”,实现的效果,从而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社会协同,共建保平安。做好乡村治理工作,需要辖区内各主体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片区在各村(社区)“党格”基础上,配以民辅警、警务助理、红马甲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和专职网格员这六方力量,围绕“基础信息联采、重点人员联
7、控、矛盾纠纷联调、安全隐患联处、群众求助联帮”五联机制开展工作,将分散要素向网格集中,推动社区警务与社区事务一体化,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党格+警格+网格”融合的转变,让警力向网格延伸,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一些非警务类警情在网格中悄然化解。 3.公众参与,共治促平安。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公众参与是重要基石。中国特色的自治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在服务群众中实现社会治理。*区把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与社区网格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片区联勤警务站联合辖区内的村(社区)、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发展网格中的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物业员工、
8、保安、快递员等2000余人为志愿者,参与辖区群防群治,共同构建社区“自治+共治”、邻里“自助+互助”格局,及时解决老百姓“适需、刚需、特需、急需”问题,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环境安定有序。 三、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乡村是国家的基础单位,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乡村治理中,发动辖区单位和群众群防群治,可以将政府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小事办妥,政府应着力在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更好地为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1.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推进乡村治理社会化。从*片区调研分析来看,当地乡村治理是联勤警务
9、室与村(社区)组织牵头推动,以专职网格员为主体,配以党员志愿者及一些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为辅助来开展,社区治理的参与人员中老年人比年轻人多,多数情况下,是政府和村级组织在行动,社区居民参与度不高。要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发挥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作用为指引,引导社区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享理念,提升居民自主性,不断提高居民自治能力;要制定激励机制,引导辖区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一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凝聚起共建共享共治的强大合力。 2.建立培训交流机制,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从*片区调研情况看,乡村治理中网格员、志愿者和辅警是主要力量,三支队伍的专业化程
10、度还不够。一是要加强网格员的业务培训。让每一位网格员准确理解农村政策法规和走访入户职能,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加强志愿者的安全培训。党员志愿者和红马甲志愿者大多数是由村级组织和社会组织所招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要通过培训交流,为爱心加上一层安全的屏障,确保志愿者不仅能出色地完成志愿服务,还要在志愿服务中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三是要加强辅警的正规化培训。结合辅警岗位特点和职责任务,开展职责权限、岗位纪律、职业道德、日常行为规范的培训,推进辅警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设;要着力做好常用法律法规学习和常见警情的应急处突培训,增强辅警队伍的履职能力和法纪意识,提升辅警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3.建立智能监管机制,推进乡村治理精准化。从*片区经验看,建立联勤警务室为统领的乡村治理平台,实现对辖区社会治理的统一指挥、分层派单、分类处置,有利于优化指挥调度,提高快速处置效率。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管控,形成辖区所有单位、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横向、纵向协调对接,及时研判辖区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措施。要借力数字化改革,按照“一网统管”要求,构建智能监管应用场景,打造集约式、协同化和多元评价的社会治理智能监管平台,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