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公文要敢于讲真话写公文要敢于讲真话 有一个游戏,叫做“真心话大冒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真话成了冒险行为,甚至在公文写作中,不愿讲真话、不敢讲真话的也大有人在。 假话是公文的天敌。然而,实际工作中统计注水、政绩造假的现象并不鲜见。撰写公文时,也总有人不负责任、昧着良心讲假话、谎话、忽悠人的话,甚至还有人创造出“负增长”这样的词汇,明明增速减慢了、绝对值减少了,可还是在“增长”而不是“倒退”,这样也是一种成绩! 今天看了一则通报,其中讲到在某专项工作督查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蒙混过关,不惜材料造假。有的工作明明没做,却有材料作为佐证;有的工作本来拖了后腿,或是事后才补做的,但写材料的大笔
2、一挥,时间进度立马赶了上来;有的为了图省事,不同年份的材料、不同单位的材料如出一辙;更有甚者,出台实施方案的时间竟然比上级作出部署还早类似的个别情况,之前我也见过,但多种材料造假的手法被集中通报,说明“假风”已经成了小气候,到了非打不可、不打不行的地步了! 有的人即便不讲假话,讲的未必就是真话。比如:面对不良现象、不正之风不敢亮剑,面对缺点错误不愿意唱黑脸,心里明明有意见嘴上却不说,要么一味放“空炮”“礼炮”,要么“逢人只说三分话”,不痛不痒地点上一句半句,甚至看似批评实为表扬。又如:总结工作、反映情况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写起成绩来洋洋洒洒一大版,写到问题最多带个小尾巴。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
3、任何一种不良文风的形成,往往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现实中,很多干部之所以不敢写真话、讲真话,原因就在于怕领导不喜欢、怕上级不高兴,甚至看到有的老实人因为说真话而处处碰壁、备受冷落,有的“聪明人”却因为说假话而得到赏识、平步青云,所以不得不适应大气候,学着用假恭维博取上级一笑,用假数字谎报形势大好,用假典型显示工作有方,“宁当说假话的骗子,不做说真话的傻子”。久而久之,本真的东西被人为地遮蔽了,蒙上了污垢。如果连代表党和政府形象的公文都假话连篇、文过饰非,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 真话是写作和文章的“生命线”。所谓真话,就是坚持真理、传播真知、反映真相、表达真情的话。一篇文章,有
4、真情实感,能感动别人、产生共鸣;有真知灼见,能启发别人、给人教益,那就是好文章。公文不求锦绣,贵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位省委书记说过:“讲真话分两个层次,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是第一个层次,讲出来符合实际则是更高层次。”我们撰写公文的时候,尤其要敢于直言不讳地把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把存在的问题揭露出来,让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都经得起良心的检验,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经验。 真话也是党性和人品的“试金石”。一名干部,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心底无私的境界,才会有讲真话的底气、硬气;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闻过则喜的气度,才会有听真话的雅量、海量。 敢讲真话不容易,会讲真话更不容易。真话包括报喜的话,也
5、包括报忧的话;包括表扬的话,也包括批评的话。报喜、表扬的真话,怎么讲问题都不大;难的是讲报忧、批评的真话。在这方面,季羡林老先生有一条宝贵经验:“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这个经验宝贵在哪儿?就在于尺度、分寸的把握。除此之外,讲真话还要注意看对象、看场合,讲艺术、讲方式。比如,私下讲比公开讲更容易让人接受,欲抑先扬让人听了会舒服一些。当然,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与真正的“敢”是有差距的。我所主张的,是把真话讲成“带刺的玫瑰”“苦口的良药”,不能只见“刺”不见“玫瑰”,只“苦口”却不能“治病”。 讲真话重要,听真话更重要。古文辑要中记载
6、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国古代有一个叫裴矩的人,先后两朝为官。在隋朝做官的时候,因为隋炀帝爱听奉承话,裴矩就千方百计予以迎合,阿谀逢迎、溜须拍马。后来,隋朝灭亡,唐朝兴起,裴矩投诚后继续做官。他很快就发现,唐太宗善于纳谏,和隋炀帝不是一路人。于是,裴矩看准风向、摇身一变,成了常常“犯颜直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人听真话,才有人讲真话;领导乐于听真话,下级才敢于讲真话。 现在,敢讲真话的人少了,实际上是喜欢听真话的人少了。领导干部都乐于听真话、善于接受批评,直言之士、敢谏之人自然会多起来,察言观色、溜须拍马者自然会失去市场。反之,如果听到“好话”就笑,听到“坏话”就跳,或者讲真话没有人听,甚至挨批评、被“穿小鞋”,讲真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明明有满肚子的真话,也会闭上嘴巴、闷在心里。 领导干部的品格和胸襟,对于形成敢讲真话、大讲真话的风气至关重要。作为领导干部,既要敢于讲真话、带头讲真话,又要营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氛围。这样,做人做事作文才能坦坦荡荡,文风会风、党风政风才会清清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