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92852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写材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 有一天,一位同事在家里写材料。写着写着,思路卡住了,他一会儿拍脑袋,一会儿薅头发,真是坐立不安。 正怀着孕的妻子看见了,就问他:“你是怎么回事儿,我都替你着急,写材料有那么难吗?” 同事说:“当然难了!你没听人说:苦不苦,看看机关作八股;累不累,想想写手遭的罪。写材料的难处苦处,谁干谁知道。你又没干过,哪儿能知道?” 妻子听了,不服气地说:“有那么夸张吗?难道你们写材料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 同事看着妻子高高鼓起的腹部,回答道:“你们生孩子,再怎么难,肚子里都有货;我们写材料,经常是肚里无货强下崽,

2、怎么憋也憋不出来!” 过后,这位同事跟我和几位写手聊天的时候,偶然聊到他们夫妻俩的这段对话,引起了强烈共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深刻,越加“花”越多。 有的说:“女人生孩子,那是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我们写材料可没那么自由,领导让你生你就得生,不管你想不想生、愿不愿生,都非生不可。” 有的说:“女人生孩子那是十月怀胎、瓜熟蒂落;我们写文章可没那么充足的时间,常常是孕育期不够,预产期也没到,领导的指令就是催产素,说啥时候让你生出来,你就得赶紧地。” 有的说:“女人生孩子再难,生的都是自己的孩子,那是痛并幸福着;我们写材料,常常是代孕,是用自己的肚子帮别人生孩子,那是啥滋味痛并郁闷着!” 又

3、有人接过话茬:“我们不仅要帮别人生孩子,甚至还得忍着痛,把自己的孩子也送给别人。” 还有的更是一针见血:“送给别人还不算痛苦,最痛苦的莫过于明明是自己亲生的孩子,长得还不能像自己,要像领导。” 最后,一位同事作了总结:“女人生孩子,不管怎么难、怎么痛,一辈子就那么一两次,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我们写材料,是生完一个又一个,不知何日是尽头,而且生完了孩子,常常连产假都没有。” 这个故事,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写材料之难。当然,故事中的种种“难”,基本不涉及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主要是写作状态、写作生态问题。我经常说,相比之下,技术问题最容易解决,状态问题要难一些,生态问题最难解决这不是写手一己之力所能解决

4、的,再高明的老师恐怕也无能为力,只有引起“老大”的足够重视,才有望解决。 前不久,中办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其中有不少要求对改善机关写作生态是有利的。比如: 从中央层面做起,层层大幅度精简文件和会议,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发扬“短实新”文风,坚决压缩篇幅,防止穿靴戴帽、冗长空洞,中央印发的政策性文件原则上不超过10页,地方和部门也要按此从严掌握。地方各级、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文件,可结合实际制定务实管用的举措,除有明确规定外,不再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和实施细则。科学确定中央文件密级和印发范围,能公开的公开。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上

5、级会议原则上只开到下一级,经批准直接开到县级的会议,不再层层开会。严禁随意拔高会议规格、扩大会议规模,未经批准不得要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门一把手参会,减少陪会。提倡合并开会、套开会议,多采用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等形式。提高会议实效,不搞照本宣科,不搞泛泛表态,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进一步改革会议公文制度,选择一些地方和单位开展治理文山会海工作试点。 4月15日,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措施。之前,省委部也率先出台了带头改进作风为基层减负的十项措施。这两个文件,都对中办通知精神进行了细化,增加了一些具体措施和量化指标。

6、这些措施和要求,有利于为机关写手减负减压,但我认为,仍属于治标之举,而非治本之策。 那么,什么是治本之策呢?我在这里列上几条: (一)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这是1981年中央下发的一个文件的标题,用文件中的话来说,“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这不是技术性的问题,而是领导工作中的原则性的问题”,“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我认为,这个文件的精神迄今仍然适用,是为写手减负减压的根本所在。 (二)改变领导离了稿子不会说的现象,特别是具有座谈交流性质的会议讲话和表态性发言。 (三)提前审定了稿子的领导讲话,不要搞什么录音整理。 这些措施,都指向“领导”。所以,我们

7、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下病上治”才是治本之策。 生态圈中有一个基本法则:在你没有能力改变环境的时候,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今天,我们着重从自身做起,谈一谈如何认识和破解写材料的技术难题。 关于写材料之难,根据多年的写作经验,我总结了这么4点体会。 第一,写材料之难是动态的,是波浪式、有起伏的 对于写材料,有人说容易,也有人说难。说容易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没怎么干过这份工的,他们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一类是对写材料接触还不深的,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事实上,写材料是上手容易写好难。从事这项工作的时间越长、与其接触越深的人,往往越觉得它难。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机关

8、文稿写作中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 刚开始写材料的时候,觉得这项工作真是太难了,自己什么都不懂,特别是对所写的工作知之甚少,无从着手、无法下笔; 慢慢地,写上手了,找到一些感觉了,觉得写材料不怎么难了,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挑选几个模板,掌握几个套路,依葫芦画画瓢,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材料都不怕; 再往前进一步,觉得写材料还是难,特别是面对老命题的时候,常常有江郎才尽的感觉。“年年工作都相似,篇篇材料要不同”,这不是强人所难嘛!写这类文章,常常陷在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里,怎么也走不出来。写到一定程度,会感觉自己到了临界点,可就是突破不了。这是难在出新、难在求变、难在突破。 这样一个过程,是符合写手成

9、长规律的,实际上也体现了机关文稿写作的规律。 对初学者来说,写材料之难,往往难在“写不出”。要么没话说,要么有话说不出,原因就在于储备不足没有“料”,业务不精没有“底”,思路不清没有“谱”,方法不会没有“招”。这些,都属于“入门煎熬”。 写上手以后,难题往往变成了“写不快”。时不时会出现思路卡壳、短路、掉线以至断片的现象,原因主要是功夫没练到家,对有关情况摸得不透,对所写内容思考不深,对写作方法操之不熟。这些,都属于“半瓶子醋”。 写出一定经验、上到一定水平之后,难题往往又变成了“写不好”。这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没高度、观点没新意、内容没亮点、语言没味道,好像越写问题越多、困难

10、越大,越写反而越不会写了。这些,都属于“进阶障碍”“写作瓶颈”。 这是什么原因,是写作水平在倒退吗?当然不是!这说明你对自己的要求、对文章的要求在提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写文章的标准已经不一样了,上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心有余”才会感到“力不足”,这是前进中的困难、黎明前的黑暗。当你感到吃紧的时候,往往是在走上坡路。 第二,不同类型的文稿,在写作难题难点上有共性也有特性 从我的切身体会和同事们的普遍反映看,机关文稿写作主要有“四难”: 一是受命作文,领导意图难摸清。新闻写作写的都是所见所闻,文学创作、论文写作则是想写就写、有感而发,我的文章我做主。机关文稿写作大不一样,很多时候是受命作文、捉刀代笔

11、,是旁观式、转述式、换位式的写作,写作意图不是自己的,写的东西也不是自己所经历、所熟悉、所想表达的。尤其让人憋屈的是,该不该写、能不能用,自己说了都不算。谁说了算?上级说了算,领导说了算!上级需要了解情况、督查工作,让你写个报告、交个总结;领导需要发布政令、指导工作,让你发个通知、拟个讲话,这时候,不管你有没有兴趣、有没有想法,都得按指示办。 受命写作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把领导的工作意图变成自己的写作主旨。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们很忙,交待一件事,常常就是几行批示,或者当面吩咐几句,有时还假手他人、层层传达下来。在信息不对称又没有面对面交流、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要把领导意

12、图理解到位,进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文稿写作任务,确实很难。所以常听到有人抱怨:那些天天跟在领导身边的人不用为领导写稿子,我们既见不着领导的人,又与领导说不上话,却要把稿子写得合领导心意、对领导胃口、像领导口吻,这不是强人所难吗?!这种“非我不才,实我难为”的现象,的确普遍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因为有这样的难题存在,更能检验写手的水平,更能锻炼我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是闭门造车,情况不熟难下笔。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之所以无从落笔,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而是不知道该写什么。文思不畅,根子在于情况不熟、业务不精、思考不深。 导致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从主观上看,确实有的同志对业务

13、学习、调查研究重视不够,没有养成“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好作风好习惯;从客观上看,不少机关单位没有建立把写作与工作融为一体的运行机制,把做业务的看作是“主外”,把写材料的看作是“主内”,导致负责文字工作的同志天天忙着办文核文,被文山会海死死“捆”在工作岗位上,离不开、出不去,只能“坐在屋里想点子,打开抽屉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 三是文约事丰,内存不足难支撑。一份公文,字数不能太多,又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把情况反映到位,把道理说个明白;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文,真是“简约不简单”。 机关文稿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政治性、政策性、知识性、技术性都很强,需要撰写者调动多方

14、面的知识储备,运用多方面的实际能力。毛泽东说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写文章慌不慌,关键看心里面有没有“数”,脑子里有没有“料”,肚子里有没有“货”。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临阵又不磨“枪”,到了动笔的时候,怎么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也没有用。如果硬凑硬写,就只能是堆砌文字、应付了事。 四是要求严格,质量不高难过关。机关文稿写作从文种到文风、从体例到格式、从起草到印发,都有严格的标准、严密的规范。这些要求,要一一搞清楚、弄明白很不容易,严格执行起来就更不容易。 一份公文的出台,要经过很多道工序和关口。众口铄金是最有说服力的,众眼挑刺也是最严格的。面对一双双火眼金睛,公文中的各种瑕疵很难遁形。一套流程

15、走下来,有的公文被改得面目全非,连起草者自己都不认识了。也常有公文因为达不到领导要求,被打回修改、推倒重来,甚至一次次从头再来。这样的事情如果在一个人身上反复发生,真的会让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不能自我反省、吸取教训、改进提高,迟早会被淘汰。 当然,在写作的难题难点上,不同类型的文稿除了共性,也有很多特性。我专门总结过3类机关文稿的写作难点: 写领导讲话,难就难在领导意图“难摸清”,领导风格“难适应”,领导高度“难达到”。 写工作总结,难就难在工作平平“难出彩”,年年要写“难出新”,闭门造车“难合辙”,面面俱到“难取舍”。 写干部考察材料,难就难在一时半会“难看准”,知人知面“难知心”,寥寥几笔“难画像”,德的表现“难写实”。 就这么短短几句话,浓缩了我多年的写作体会。反过来看,难点对面是亮点,难处往往也是最有可能出新出彩的地方。 第三,一篇文章的不同写作环节,难题难点往往是不同的 写作的基本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写作指导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