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393063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如何管好文稿“身材”?(上) 我越来越觉得,写作,写的是思维,即便精简文稿,也是如此。 我常听人说到一个观点:认为精简无非是做“减法”而已,把多余字词删掉就行了,即便如此,还得等写好了再精简。 这话似乎有几分道理,仔细琢磨,却觉得有问题,这种观点只关注某个环节和要素,不够全面,也不够系统,明显缺乏超前性和系统性。 我体会,文稿,就是一个文字生态系统。 任何一篇文稿都是由字、词、句、段等文字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之间层层相因、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同时,每篇文稿都是由主题、结构、材料、语言、修辞等表达要素组成,相互之间按特定逻辑关系组成一个表意系统。 另外

2、,写作不是“写”一个孤立动作,它是一连串前后衔接的“组合拳”:领会-构思-写作-修改-校对,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所以我要讲:任何时候都不能孤立地理解写作的某种要素和环节。想写出精简的文稿,就要有超前意识、系统思维,从写作的前端开始考虑,并在写作全过程进行控制,对全部要素进行管理。 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全方位保证文稿不“发福”,始终保持“苗条身材”。 1、 立意构思阶段 主旨最好像小孩一样单纯 意在笔先,苗条身材得从立意开始管起。 因为立意是文稿的主帅,直接决定了谋篇布局、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的方式。当然,也直接影响到文稿篇幅,只有把意给搞定了,身材也才管控得住。 怎样才能让立意构思“单纯”一

3、点呢?我的建议有三点: 1.一篇文稿一个中心 简单说,就是一事一文、一篇一旨。有的同志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总觉得多包含几层意思是好事情。殊不知,这是写文稿最忌讳的问题,因为这样很容易把篇幅撑大了。 我感觉,一篇简洁的文稿,就应该紧扣最想解决的问题、最想说明的事情、最想突出的观点来选题。 比如,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他说:“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你看,这个讲话的意图很简单,就是“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些文稿写得太长,究其原因就是观点不鲜明、不直接。比如,有些人写通知,开头非得写

4、写意图、背景、依据、过程,引用一大串文件名,这样精神、那样指示,绕半天到不了正文上,一个开头就能写三五百字。 也有的人在写作中,表达一个观点旗帜一点都不鲜明,通俗的说就是不直爽,很难直接看出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含糊其辞,王顾左右而言他,模棱两可,字到是堆了一大堆,实际上多是废话。 这里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文书工作有严格要求,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严禁繁文就是其中之一。洪武九年十二月,刑部主事茹太素给朱元璋呈递一份陈时务书,长达一万七千字,共谈五件事。朱元璋命中书郎中王敏读给他听,读到六千三百七十字还没有接触到正题,朱元璋大怒,叫人把茹太素打了一顿,第二天半夜里,又叫人

5、再读,直到一万六千五百字,才接触到所谈的五件事,其中四件事可行。为此,朱元璋命令订立上书陈言格式,繁文违式者罪之,并亲自写了序言。 故事二: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完成了一座雕像后,就请学生来欣赏,学生们观看了老师的作品后,对作品赞叹不已,尤其是对像胸前那双漂亮的手印象深刻。罗丹厅听了以后,很失望,拿起斧头就砍掉了雕像的双手,学生不解,问他为什么,他说:正是这双手过于引人注目,扰乱了我要表达的主题,只有把它砍掉,才能凸显主题。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公文写作中,表达要单纯,剔除多余的东西。懂得“显旨”,也是控制篇幅的有效手段。 3.尝试以小切口作大文章 有些文稿篇幅控制不住,不是说语言不够精炼,也不是

6、材料选用的太多,而是切口太大了。切口大,概念的外延就大,写的东西就多。 举个例子来说: 假如要一个分析报告,主题是工业发展的报告,如果切口不加以限制,着眼于整个工业来写,题目定为关于某地工业发展的分析报告,开口就很大,文稿体量一定小不了。 如果缩小成“制造业”,定为关于某地制造业发展的分析报告,面就没那么大了,不用去考虑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方面的问题,内容自然就少了许多。 如果再缩小一点,定为关于某地制造业发展的问题分析报告,那切口就更小了,只专注于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即可,报告可能就会是个短小精悍的报告。 所以,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根据需要,适当确定主题大小,

7、不能一味求大。我觉得,只要是把意图表达清楚了就行了,不一定很全面、很系统。 例如,毛泽东同志在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别的事我不讲,只讲工作方法,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工作方法,要会做工作。”这就是一个小切口大文章的典范。 2、 谋篇布局阶段 结构最好像板凳一样简洁 写文章和盖房子一样,结构设计决定了建筑体量大小,所以,想管理好“身材”,还要从谋篇布局上下功夫。 一篇文稿篇幅的长短,其实从谋篇布局就定下了,如果不防患于未然,大概率上会把文稿写的很臃肿。 我的观点是,文稿的“骨架”一定要清瘦、简洁,不要太复杂,否则很难控制得住。建议避免三个误区。 1.切忌面面俱到,生怕漏了什么 很多人写文稿很累,写出

8、来的东西也很长,就是有照顾心理,什么问题都想兼顾,生怕漏掉什么。 精简的文稿,设计时一定要敢于抓大放小,不搞面面俱到。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管理学上的“二八定律”,这个定律在写作上也是成立的。在影响事物发展的要素中,关键因素往往是少数,大约占20左右,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回过头来思考写作,意味着,只要抓住了关键少数,分清表达的主次,一定能够用最少的文字把问题解决掉,不用担心有些东西不写进去,事情办不了。 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抓关键,他在1961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上就讲到这一点,他说:“今后不能搞那么多文件,要适当压缩,不要想在一个文件里什么问题都讲。为了全面,什么都讲,结果就是不

9、解决问题。” 这告诉我们,写文稿不要面面俱到,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讲,其实就如同什么都没讲,读者或听众不知道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白白写了很多文字、流了很多汗水,一点也划不来。 2.切忌多多益善,认为多写是水平 写的多,是水平的体现。这是有些人的错误认知。 好文稿并非以字数来衡量的,真正的好文稿应惜墨如金,遵循“经济学原理”,讲求表达的效益。 我体会,以最少笔墨表达最多信息的文稿才是最好的,至少,也是最有效益的。 如何走出这个误区?我有个观点,写作应符合经济学规律。 学过经济学的同志都知道,什么是经济效益?就是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越少,效益越高嘛!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效益的函数里,投入和

10、效益是成反比的,控制投入量是提升效益的“关键一招”。 把这个理论映射到写作中,你不妨想想,如果把文字量当成“投入”,把所要表达的最起码的信息作为“产出”的话,那么,最有效率的表达方式,无疑就是最少文字表达最大信息。 怎么做到这一点?我体会,至少应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观点需讲则讲,不需讲则最好不讲。二是素材当用则用,不必用的,最好不用。三是能用一句话、一个段落表达清楚的,最好不要用两个。 3.切忌层层嵌套,认为那样才系统 有些同志写文稿提纲写得太复杂,层层嵌套、叠床架屋。 我觉得这也是导致文稿“发福”的重要原因,精简的文稿纵向分层不宜过多。 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写作者在前期的谋篇布局时做好“

11、规划控制”,从最开始就保持骨架不“臃肿”。 我的经验是,用文稿的内在逻辑来统领写作,能用一个层级说清楚的,尽量不用多个层级,因为层级多了,脉络就容易乱,也容易横生枝节出来,弱化主干。 我见有些同志写材料,提纲设计时写“一”“(一)”“1”还不过瘾,还要加上“(1)”甚至是在正文里还有“一是”“二是”等等,四五个层级,篇幅不大才怪呢。 这对大型学术研究而言,还可以,但公文来说,不行。毕竟,行政资源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把问题搞得那么复杂,既没必要,也不可能。 毛泽东反对这种做法,称之为“甲乙丙丁,开中药铺”“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是党八股的一大“罪状”。 今天,我们思考“廋身”问题,这算是一个很好的思考维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写作指导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