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治_软弱涣散_ 奔向_新福安康_夏彪 整治“软弱涣散”奔向“新福安康” 密山市黑台镇新福村整治“软弱涣散”纪实 夏彪 范士友 本报记者 于海彦 密山市黑台镇新福村村民为了追求“新福”梦,几代人固守在人均4.5亩的土地上刨食,却刨不出金银,“新福”的梦真是难圆。 2014年,新福村被列为密山市“软弱涣散”村,省级贫困村。 土地少,人均耕地4.5亩,人均收入7000元,是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下限”,生产难发展; 书记、村长一肩挑,一支笔,一张嘴,民意难表达;村级领导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方法套化,作用难发挥;三资管理混乱,账目不公开,村集体机耕地已发包至二轮土地承包结束,和现在的
2、市场价比,地租价格低的贴地皮了,村民组团上访、打官司,问题难解决。“四难”让新福村民不“新福”。新福村的发展扯了全市的后腿,新福村成为全市落后村、涣散村、贫穷村、“打狼”村。 新福村的“软弱涣散”,引起了各级部门的关注。民不悦心不安,民不富心不甘。一个让新福村民过上“新福”日子的整治会战开始了。 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卜炳浩到新福村“挂职”;市农合办领导任新福村“第一书记”;黑台镇党委书记刘志新、乡党委副书记张士勇及两名乡干部包村。三级领导10余人形成帮扶网络,他们下沉、驻村、蹲点、一身从简,走农田路、吃农家饭,唠农家嗑、办农家事。直接接触群众、直接触及问题,层层尽职,层层问责,坚决拔掉“软弱涣
3、散”的根儿。 大家坐在农民的炕头上问计于民,循着田间路查找减产原因,听到了农民说出的大实话,抓住了一大堆的棘手问题,这些统统装在了领导的心里头,一件件地解决,一件一件地突破,突出解决问题的时间、速度、现场及效果。 给新福村下第一个“诊断”:软弱在村级领导上。更换新的村级班子。党员选举39岁的于涛当村党支部书记;村民经过两轮选举,37岁的周福刚任村主任,新一届领导平均年龄40岁,比过去老班子年轻20岁。推举产生的村集体和民心、顺民意。 给新福村下第二个“诊断”:涣散在思想观念上。抱个膀守在故土难离的村,守在4.5亩的土地上。给农民算账,4.5亩土地种水稻,丰年纯收入5000元左右;种玉米纯收入2
4、500元左右。紧靠这么一丁点的土地填饱肚子都难。明白账让农民彻底明白了,思想先转弯,调整种植结构,让4.5亩土地增值,这回,不用号召、不用命令,一场土地革命在新福村开展起来。 30户农民扣大棚种草莓,亩收入2万元;20户扣大棚种西香瓜,亩收入1万元;16户种甜 玉米,亩收入5000元。经济作物准成、价高、来钱快,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155户农民走出土地,把自家的地流转给本村的水稻合作社,农民到农场承包土地、到俄罗 斯承包土地,全村外包土地近1.5万亩。 1200多亩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为了村民富裕,土地整理项目落在了新福村。1350亩低洼地、涝洼塘改造水田,2015年,增收100万元。 7万
5、平方米闲置的场地盘活。在原小学建起牛场,黄牛存栏145头。10多名农民当工人。秸秆升值了,牛场购买作为黄储饲料。 准确“诊断”,多个措施并举,让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在农民人均收入“疯长”的前 提下,农民的好日子如约而至。建村部、建卫生室、建文化室、建休闲广场。农民有了议事、充电、健身的地方;村里出资, 为六、七组农民修路,农民告别了“泥水路”;修石砌明排500延长米,修水泥桥30座,修农田 路10公里,挖壕清淤9000延长米,3栋泥草房新建,栽花种草上万株,一夏一秋,新福村变新了、变美了。 村级凡事都公开,制度上墙,账目上墙,村干部“三严三实”的承诺上墙,全体党员参与“评星践诺”。村里就是修一条路,绿化一条街,就是芝麻大的事也要一事一议,农民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篱笆墙打开了,两层皮的现象杜绝了。 新福村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摘掉了压在农民身上、透不过气的“软弱涣散”的帽子。穷怕了、没底气的农民腰杆壮了,“阳光”多了。安宽带、玩“互联网+”,跳起健身操,有的在城里买楼,过上了“候鸟”生活。带头告状的李某,内心舒坦了,开始研究包地生产了,村委会班子成员之间、班子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抱团发展生产,他们手拉着手走在“新福安康”的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