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实践路径_何斌.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9802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0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实践路径_何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实践路径_何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实践路径_何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5 人才资源开发 39良好法治素养公民是国家层面推行依法治国的主体。因此,加大对个人层面公民的法治素养培养力度,是进行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参与全面依法治国的群体中,大学生群体的法治素养会影响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因而,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就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一、法治素养教育的内涵(一)法治的含义“法治”一词在淮南子泛论训中意指:“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这里的法治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意思。西方的法治思想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要有优良的法律,并还需要民众的普遍遵守”。这个思想就成为当时的法治思想的要义。从上

2、述思想来理解,法治不仅仅是针对民众的,主要是针对政府和统治者的。也就是说,政府的执政行为和管理社会,必须遵守已颁布的法律法规,而不是因为执政者的思想和意志而改变;国家法治机构在调解、公诉和办案、审判过程中,必须依据法律和事实,不能受当事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因素而左右。这说明了法治和人治是两种对立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社会治理思想。(二)法治素养教育法治素养教育就是对民众进行法治知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等进行教育,并将民众培养成为了解法治、掌握法治、运用法治的法治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公民法治素

3、养高低程度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法治氛围和人们对践行法治实践的认同和尊重。因此,教育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二、法治素质教育的目标(一)普及法治知识一是积极践行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落地行动。党的十九大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法治普及,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

4、具体行动。二是有利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功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新境界。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普及法治知识过程中,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和保护个人权益,实现社会和个体的和谐发展,达到马克思主义法治价值的最终目的。(二)增强法治意识一是法治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法治意识要求公民不仅要尊法守法,还要运用理性思维和观察方法分析法治建设带来的社会效果;对国家治理和管理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及时依照法定程序,修订或废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过时法律,实现法与人和谐发展的目标。二是法治意识要求法治社会中的民众具备规则意识和权利意识。

5、因为,规则意识强调的是民众个人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内表现,权利意识强调的是民众个人权利也必须在法律规定内行使。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实践路径何 斌|职业能力|DOI:10.19424/ki.41-1372/d.2023.09.00540 人才资源开发 2 0 2 3.5 (三)培养法治情感一是树立权利观。现代社会,法治是权利的最佳实现方式。法治情感表现实质是通过对依法实现权利的价值诉求。法治情感作用可以让民众争取自身权利,进而形成符合法治要求的权利观;同时,法治情感作用也可以让民众认识到法律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要求。二是树立法治信仰。民众法治情感最终体现是对法律的拥护和信仰。公安、检察、法院等国

6、家法治机构,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公平执法等形式来发挥法治情感的示范效应,达到塑造公民法治信仰的目的作用,使民众认可法律公信力,让法治观念内化于心,使广大民众忠实崇尚、自觉遵守和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治。(四)树立法治观念一是实现对公权的有效监督。运用法治的力量监督立法者、严格执法者、规范守法者,是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民众真诚拥护法律,才能实现法治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对秩序进行服从信守。二是开展全民法治观念宣传教育活动。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把培养公民法治观念作为法治社会制度体系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既要强化制度体系构建,又要增强公民的法治精神信仰。因此,政府、高校

7、等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抓手,开展诚信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员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三、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实践路径(一)强化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质量1.拓展工作队伍层次,形成人人都是法治素养教育者的工作格局。一是注重任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的骨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讲授法律知识、法定权利与义务、社会责任、社会公德等内容,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信仰、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因此,这就需要重视和引导任课教师在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中的作用,运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深入掌握法治观念内涵;通过社会实践课堂,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要求

8、,养成良好的法治公平观和社会伦理观。在理论教学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教师要围绕如何增强大学法治素养这一问题,讲清楚国家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实现增强自身法治素养和自觉树立法治观念的目标。二是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基层思政工作者,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关系十分密切,肩负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出现问题的重任。因此,高校党委要强化辅导员对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日常教育和引导。三是细化行政管理队伍建设。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直接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素养教育,但是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反映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并影响大学

9、生的法治观念形成。这是因为,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和政府的依法行政等的认知,来源于在学校内行政管理人员的依法依规行政和在学校有关制度范围内履行职责的法治行为。因此,高校要运用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方法,形成依法治校的良好文化氛围,让每位管理人员都成为忠实崇尚、自觉遵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治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注重工作队伍培养,形成师生法治素养教育双向互动。一是增强学校依法治校意识。依法治校,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处理学校在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高校要构建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治理体系和科学管理制度,发挥好

10、职代会、学代会、学术委员会在学校管理和学术治理中的作用,运用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学校法人治理学校行为,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师生自主管理能力。构建依法依规实现对校内权力规范运行制约机制,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法治素养教育水平。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要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创新法治素养教育方式方法和实践教学途径,达到开展法治素养教育效果目的。学校坚持既要立德又要树人的理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教育大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法治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学校还要对其他教职员工进行法治素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杜绝个别教职员工法治意识低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现象。后勤

11、工作人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问题,实现隐性法治素养教育的目的。(二)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空间1.利用微博特征,传递法治素养教育正能量。一是利用微博草根性强和传播方式裂变式特征。微|职业能力|2 0 2 3.5 人才资源开发 41博是利用移动数字媒体技术,及时快速向关注者分享、传播信息资源。例如:教育者可以在微博空间通过简短文字表述和数组图片,即时发布 3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 法制宣传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相关法律知识活动文字和图片。同时,还可以利用微博“一对多,多对多”裂变传播特性,发布相关法治活动信息,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法治权益、践行宪法精神和

12、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等法治素养教育。二是利用微博技术语言要求低和便捷性特征。利用微博对技术水平和语言组织要求不高特征,学校官方微博转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和人民网法制频道关于重大法治信息的标题新闻,提高大学生对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关注度。利用微博便捷性特征,学校官方微博转发新华网微博等关于法治新闻、关于教育和大学生利益的法治原创性信息,引导大学生参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之中。2.借助官方微信公众号,提高法治素养教育信息关注度。一是打造特色栏目。截至2022年6月,微信用户超过 12 亿,成为国内最大的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移动通讯工具,而大学生手机网络群体则是这一群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针对这一实际,学

13、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建设法治教育栏目,栏目内容可涉及西方法治思想源流和我国法治思想发展等,引导大学生把法治素养作为一种信仰,增强大学生法治知识和运用法治技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二是创新信息标题。网络已融入人类社会发展每一个领域和个人发展的每一阶段。网络媒体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和传递思想渠道。因此,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要创新法治素养信息标题,吸引大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法治信息。比如你的网络消费权益得到保障吗?,引导学生在遇到网络消费问题时,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一张图读懂十九大报告,让大学生认识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意义,并分享大学生关于依

14、法治国的观点看法,引导他们树立法治观念。(三)优化宣传教育环境,营造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氛围1.优化制度环境,为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提供保障。一是健全民主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要健全民主制度,建立健全学代会、团代会等学生基层组织,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在参与民主管理过程中,实现在维护学校集体利益的同时体现师生个人利益的教育目的。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把学校改革发展、学校重大工作、重点工作、招生考试政策、大学生管理制度等重要情况,通过公告栏、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告知大学生,让大学生在了解学校政策执行、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法治品质。二是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对照法律规定,制

15、定或修订学生行为规范,依规依纪处理违规学生,让大学生认识到学校规章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的校内法规,只有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才能做到自觉遵守社会法律法规。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既要对学生进行依法强化和行为规范,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特征,这样的教育体现了公正合理的法治精神。2.优化物质环境,为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提供基础。一是建造模拟教学场所。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需要现实教学场境。法律的强制性和司法的神圣性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体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高校可以建设一个用于模拟庭审的法治教育活动场地,组织学生模拟审判法官、原告、被告、辩护律师、听众、媒体记者和特邀旁听人员,结合某一案例,

16、完整完成一次司法审判过程,大学生现场感受到法治实践在法庭活动中体现出来庄严和神圣,真实体验到法治文化背后隐藏的法治力量。二是配备模拟教学用品。司法体现公平正义还需要外化于具体符号元素。法官在进行庭审时要穿法袍来体现法官有别于其他人员、用来代表司法公平和维护法律尊严。与此同时,司法的神圣性除现场庄严的布置,还需有一定的严谨仪式。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过程中,还需要配备检察官服、法警制服和法槌等象征公平正义的符号元素,以及电脑、投影、音响等实践教学设施,营造庄严神圣的司法审判氛围,提高大学生在推进法治化社会建设进程中学习法律知识的参与程度,增强树立法律意识的欲望和渴求。【基金项目:2018 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研究”(2018B462),2021 年度教育法治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大学生法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2021-JYFZZXKT-083);作者单位:河南技师学院。】编辑 周 俊|职业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