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影艺术中的光效表达与色彩...以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为例_胡洁.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3981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艺术中的光效表达与色彩...以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为例_胡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影艺术中的光效表达与色彩...以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为例_胡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影艺术中的光效表达与色彩...以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为例_胡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4美学2023/04柳青于 2021 年 5 月 21 日上映,讲述了作家柳青为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从北京高层自愿扎根陕西皇甫村与农民一起搞农业合作化运动,由此写出著名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影片酝酿数载,是一部由田波执导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价值的人物传记电影。根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显示,影片上映首日票房为 7.9 万,与同一天上映便取得首日票房 3.17 亿的速度与激情 9相比较,柳青的票房数量仅为其 0.025%。虽然院线排片很少,票房数也不尽如人意,但却获得了文学界以及电影界评论家的高度认可。在“娱乐化”“票房化”的时代,“柳青精神的震撼和灵魂交融的艺术呈现”可以说

2、是对柳青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的肯定。一、诗意化的影像风格西方电影理论一开始就把“影”看成是电影之本,从巴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到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的复原”,一切的理论都建立在影像上。而中国电影理论则为追求“戏”的影戏理论,受中国传统戏剧以及文明戏的影响,就连技巧理论也蒙上了戏剧理论的色彩。那么为什么西方电影理论注重“影”呢?追根溯源,这与西方一以贯之的科学与技术有关。电影是诞生在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它是科学与技术的产物。从一开始照相术的发明到电影的诞生,电影由黑白到彩色、无声到有声,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而后,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电影逐渐丢掉了戏剧的拐杖。从第五代导演开

3、始,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他们在影片色彩、光影等造型元素上逐步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影像风格。柳青这部电影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诗意化影像风格。(一)主创团队对审美的塑造能力该片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80 后”新锐导演田波编剧并执导,电影美术大师霍廷霄担任总监制和艺术总监,金鸡奖摄影师孙明担任摄影指导,著名演员成泰燊饰演主角柳青,可以说是一部既朴实纯真又极具美学风格特色的倾心之作。首先是影片的导演。田波导演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早期师从电影美术大师霍廷霄并从事电影美术工作,从 2007 年开始相继导演出品了佛陀墕 走马水 路遥敦煌等多部纪录片,且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柳青虽然是田波导演执导的

4、第一部院线上映的影片,但其延续了他拍纪录片的美学风格。他的镜头聚焦于生活的刻画与乡土气息的描绘,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的镜头不取悦当代,我的影像是留给历史的,留给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1其次是影片的总监制霍廷霄,从担任 边走边唱的副美术师开始,他与第五代导演们结缘,不断地在艺术领域探索。由于与陈凯歌、张艺谋的合作,使得他对影片色彩和造型风格的把控越加娴熟。最后是影片的摄影执导孙明。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随后拍摄过 夏洛特烦恼 大唐玄奘 暖 秋之白华等影片,且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孙明的影像风格独具特色,镜头运动流畅舒缓、画面布局简约凝练、光色处理也极尽特色,

5、对影像的诗化追求是孙明的作品中矢志不渝追求的品格。”2正是影片主创团队高度一致的风格塑造了 柳青这样一部具有文艺气息的革命主旋律电影,而影片诗意化的影像风格同时也彰显了整个创作团队的视觉审美塑造能力与对陕西乡土景观的准确把握。(二)导演对影像真实感的追求电影艺术中的光效表达与色彩叙事以人物传记电影柳青为例文/胡 洁摘 要:柳青是纪录片导演田波耗时 6 年创作出来的一部农村题材的人物传记式电影。在“娱乐化”“票房化”的时代,电影技术与艺术创作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一味地追求影像奇观、重视外部形式而忽略内部叙事永远也走不出形式大于内容的桎梏。而影片柳青却很好地以诗化的视听语言

6、、细腻的细节刻画、成熟的影像调度等较高的艺术质量传递出“柳青精神”。关键词:柳青;光效表达;色彩叙事DOI:10.16129/ki.mysdx.2023.04.027135影视美学“二战”以后,意大利的电影创作者们开始倡导摒弃“宏大场景”,主张采用“扛着摄像机上街拍摄”和“起用非专业演员表演”等手段来使电影成为现实生活的真实映射。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给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纪实美学”的高度评价。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街道电影一样,田波导演将镜头聚焦于现实中的人和事,其中很多农民都是采用非职业演员,建立了一个真实的农民群像。此外,柳青从场景设计、影片色调等方面在镜头语

7、言上真实又富感染力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关中乡村的风土人情,为其蒙上了一层艺术滤镜。银幕上的每一帧都自带强烈的油画感,如金黄的稻穗、金灿灿的玉米、丰收的打麦场、柳青骑车载着马葳路过一望无际的麦田、耀眼炫目的阳光,等等,它们是艺术诗意化与象征性的呈现。同时,镜头也深入且真实地展现了柳青的工作与生活,让观众们真切地领会与感受那个年代的历史人文情怀。据了解,为了使影片足够真实,导演在采访中说道:“影片中所呈现的麦田与玉米田,均为实际种植而成,而非 CG 动画技术虚拟绘制。”这种无 CG 全人工的场景设计,真实还原了作家柳青笔下的诗意乡村,给观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对比一下于五一档上映的谍战片悬崖

8、之上,影片延续了张艺谋导演利用色彩进行叙事的创作风格。悬崖之上以白色为叙事主色调强化突出红色热血的革命气息,而全片贯穿始终的厚厚白雪都非真的雪。田波导演对真实的追求促成了影片诗意化的影像风格,而这种诗意化的影像风格与柳青的创业史共同构成了一种革命美学范式。二、光线的表达作用在西方神学理念中,上帝创造天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创造了光,可见光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而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光/光线则是电影视觉呈现之画面的核心,是画面影像的灵魂。我们可以将光线分为两种,即自然光与人工光。自然光即字面意思,由大自然所产生的光;人工光则不同于自然光,它突破了自然光的自身局限,丰富了光影的多种可能。在这部影片中我

9、们可以看到摄影执导孙明对光影的处理和运用上较为大胆。而这一大胆的尝试一方面发挥着光在影片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导演对于传统革命主旋律题材的电影在视觉上的突破。一般情况下,光在影片中有塑造人物、表达人物情感、营造场景气氛、构建整个影片的视觉风格作用。(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是参与电影叙事的最主体部分,而人物形象不仅仅代表了某一个人的肉身,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象征符号。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有多种,除了台词、道具、服装等元素以外,光线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如何在影片中用光影变化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需要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配合。我们可以在康拉德霍尔

10、镜头下感受光影的魅力通过窗户上的雨水映在主角脸上,营造出主角在流泪的假象。我们也可以在柳青的布光中看到主角光环。这种主角光环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影片刚开始主角柳青深入农村第一次开会时的场景,此时的柳青以一个村干部的形象出场,影片给了一个会议全景,大厅门口照进一束光,紧接着给了一个柳青的中景从侧面打在柳青身上,一束柔光散发出光晕。这一刻彷佛刚刚大厅门口的那束光与众村民的目光一起聚在柳青身上。第二次是马葳在多年前第一次见到柳青时的场景。这一次的柳青是以著名作家的身份出现在马葳学校举办的一次讲座上,光跟随着柳青的脚步移动到台上,这样的主角光环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柳青作为作家受人尊崇的形象。以上两次

11、主角光的出现看似不真实且戏剧性强,但却都具象征意味,将柳青还未扎根农村、深入农民生活前的高大形象尽显出来,与影片后面柳青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农民衣衫,扎根在农村并为农村建设打开一片蓝海的形象,以及被怀疑为事件幕后的黑手关进“牛棚”形成强烈的对比。导演通过对光影变化灵活而娴熟的运用,不仅给影片增添了艺术效果,更是突显出柳青令人难忘的鲜明形象。(二)塑造画面空间早在公民凯恩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了运用景深镜头来塑造画面空间,那是一次纵深的空间塑造。在画面的空间塑造上,我们除了利用道具、构图以外,光也可以作为塑造画面空间的方式存在。镜头内部的空间感和立体感136美学2023/04在光影的作用下显得更为深远

12、、立体。比如当马葳在村里做着各种各样的杂事时,她的三个女同学和两个男同学来到村子里看望她,一束光打在三位女同学的身上,而马葳是背对着镜头,处于暗处。这样的布光设计一方面塑造了空间感,表明此时的马葳与三位女同学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同样都是大学毕业,马葳沦落到农村,而三位女同学不是在报社就是在教育局工作;另一方面此处的光是一个象征自由的符号,暗示了马葳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个女性处于黑暗面要向光明处反抗的象征,同时也呼应了后面马葳丢下柳青去追求自己事业的情节。再比如在两个社员偷吃被抓的这一场戏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房间内,有两束光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方向,显而易见这并非自然光,而导演这么做的目的就是

13、为了塑造两个被分割的空间,让人物处于一个对立矛盾的状态。除此以外,此处社员背后的这一束光还起到了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将主体表意部分的层次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三)营造场景氛围光效具有感染力,它能创造一种环境气氛感。影片整体的光线是柔和的,时而也会出现大量的束光,在摄影当中称为丁达尔现象。大部分影片场景的光效给人一种身处早晨或黄昏乡间的意境中。一般来说,早晨和傍晚的光时间短、变化快,其整体光线是柔和的且色彩感强,饱和度高,一般偏橙黄、橙红色。这种光线非常适合拍摄抒情写意性的画面。然而剧组在拍摄时,不可能每次都集中在一天的早晨和黄昏时拍摄。因此,现场的人造光就发挥作用了。光的色彩可以分为冷色光

14、与暖色光,混合色光营造气氛,通过控制色温区分不同场景或表演区域。柳青作为一位作家的传记电影,在镜头处理上特别注重画面的塑造与场面的张力。比如,同样在偷吃这一段,偷吃的人处于阳光的一面,而指责他的同伴与人民公社的负责人则处于冷光处。按照常理来说,偷吃者应该处于冷光照射的地方,以冷色光表现偷吃者的行为应该是消极的、错误的,但导演通过光进行反常的设计暗喻了当时实行人民公社是一条错误的道路。三、色彩的叙事功能与审美效果对于历史片应该拍成彩色的还是黑白的,屠明非在其书中记录了弗朗索瓦 特吕弗与内斯托尔 阿尔芒都的争议。特吕弗曾认为描写过去的电影应该拍成黑白的;而阿尔芒都的看法则相反,他通过绘画了解过去,

15、大多数绘画是彩色的。“1967 年,内斯托尔阿尔芒都在侯麦导演的彩色影片 女收藏家 中利用黄昏的日光使画面带上暖橙色色调。这在当时是非常规的照明处理。”3阿尔芒都对色彩的探寻是继 1964 年欧洲第一部真正的彩色影片以来一次伟大的创新。而电影柳青以彩色片的形式来重现历史,色彩不仅还原了当时真实的历史场景,在强化景物色彩的浓度和饱和度的同时,还参与到影片的叙事中,承载了影片的叙事功能。摄影执导孙明在采访中说道:“故事一开始,是从一个干部和欢快的角度切入这个故事,然后逐渐随着时代的变更,人物走向了低谷。所以我们从影像来说是一开始让镜头运动的灵活一点,而后影像和运动会少一点,反差大一点,让整体影调显

16、得沉重一点。”柳青长达两个小时,影片在色彩影调上的转变可分为两次,导演以成熟的视觉审美塑造能力以及影像调度能力通过色彩进行叙事,将影片整体故事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影片一开始的整体色调呈现出一种明亮柔和的暖色,给人一种欢快轻松的愉悦感。在这一部分,影片主要讲述了身为当时有名作家的柳青刚来到皇甫村时所发生的一些事。例如,组织上给柳青介绍对象、皇甫村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队调整稻种因此赢得大丰收、柳青与农民融为一体由此写的第一部 创业史并取得成功,这些都是表现美好的一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64 年开始,因为历史事件“四清”运动的开始,国家在农村中“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和清财物”,社队被抓,合作化运动导致柳青的第二部创业史没办法按时交稿,他住处寺庙被强行拆毁,影片开始变为以冷色为主的暗调,不仅光线失去了色彩,连人物的服装也从彩色变成了以黑白灰为主调的冷色调。这样的影像调度直接给观众视觉上的情感形成冲击。随后,从柳青被通知无罪释放开始,影片的色调又逐渐恢复成暖色调。房间内明亮的光彷佛象征着一束来自天堂的光,使影片本身、片中人物以及观众从昏暗的地狱中拉回来。这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创造出具有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