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4中国报业 2023.02(下)摘要作为由非人类实体参与的事件被组织进一个文本中的“非人类研究”叙事,正在被学术界广泛关注。从动画角度切入,依据动画“赋灵”的特点,其叙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人类动物形象。以非人类动物为代表的动画角色作为考察对象,既可以丰富现有的叙事理论,也有利于摒弃研究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对人类与动物为代表的非人类之间关系进行重新理解,为人类更好地介入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思考视角。关键词迪士尼 动画 非人类动物 形象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非人类中心视角下的动物形象反思动物形象在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中比比皆是。因为电影的出现,
2、一些关于动物角色的形象借助影像传播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从1928年米老鼠形象在银幕上的跃然而出,迪士尼所创作的动画电影无疑在动画电影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个里程碑。截至疫情暴发前,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以绝对优势占据了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单,迪士尼的全球影响力毋庸置疑。当我们将研究的视角投射在迪士尼的动画中时,基于其影响力的判断,无疑极具社会普遍参考意义。在迪士尼的动画版图中,关于动物的动画形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迪士尼标志性角色的米老鼠等都是拟人化的动物形象,迪士尼正是通过展现这些动物角色的冒险经历,反映角色成长,以动物来寓意人类社会的种种。正因如此,当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射于迪士尼这些角色动物身上
3、时,我们正是在叩问人类自身与非人类动物之间的关系,本质上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非人类转向中的动物德国叙事学家莫妮卡弗鲁德尼克曾说:“在我的模式中叙事可以没有情节,但却不能没有人类(拟人的)体验者,无论其属于哪种类型、处于哪个叙事层面。”这种观念无疑反映出了传统叙事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虽然在现实时空中,叙事作品确实是由人所创作的,但是在虚构的文本时空中,其内容的呈现可能不再是人类的故事乃至于人类的生产经验。所以在“非人类转向”的研究语境中,人作为故事创造者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的动摇,只是对于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与理解。伴随着现代科学与工业的兴起,人与动物为代表的非
4、人类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复当初,这些以动物为代表的非人类的存在成为人类社会当中的沉默者,关于泛灵论也似乎演变为一场关于人与神明之间的对话。而在科技的引领下神明的话语再次被隐去,世界已成为人类的独角戏,人类似乎也享有了这个世界上绝对的话语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已伴随着全球化的人与自然危机的发生而面临挑战,我们却无法依靠科技的力量去解决。如同疯狂动物城中灵长类动物的消失,阻绝了人类演化的可能,似乎在暗示人类世界的终结,重塑一个全新的文明样态。所以,当危机与恐慌感遍布全球时,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存在的物质基础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坍塌,由此,生命平等的观念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自然为世人所接受。在艺
5、术、文学等多个领域,有关于泛灵论的思想被重新提起,这也意味着关于这种“非人类转向”成为某种学界共识。以动物为代表的非人类已不再是基督教中所描述的乘坐诺亚方舟的被拯救者,而是以主体显现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我们面前,实现了对远古泛灵论宗教的重新皈依。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至极,只是在人类塑造自我文明时,对动物的生命意志进行了忽略。尽管远古时期极个别动物或是虚拟的动物被某些部落所图腾,但这种对于动物的关照王芸芊以迪士尼动画为例新闻现场Xin Wen Xian ChangDOI:10.13854/i.2023.04.0811852023.02(下)中国报业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遗骸却始终不存在。“动物”完全受制
6、于“上帝”摆布,上帝赋予人类管理动物的教义,圣经中是蛇诱惑了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导致其被赶出了伊甸园。虽然这是在基督文明中动物唯一的一次开口,即便是以一个反派的角色而出现,但这对于非人类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体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当以电影为代表的新兴媒介为这种“非人类”叙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别是当中的动画电影广泛存在的动物主体,书写动物们的故事一直是动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非人类动物主体在动画电影当中“可以引发关于性别、种族和民族、世代和身份的问题;可以是无辜的,也可以是颠覆性的,或者是完全不同的”。如何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动物无疑是我们当下所要面临的问题。以迪士尼动画电影为例,动画中的非人类动物
7、的表现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动物常常被一分为二地看待:要么动物作为人类,要么动物不是人类。在动画电影中涉及非人类动物时,大多数观众都将其默认成动物是人类的延伸,以借助动物的故事探讨事件对于人类的意义,动物在这期间成为讨论人类关系的替代物。无声的沉默者赫尔德说:“语言是人的本质所在,人之所以成其为人,就是因为他的语言。”语言的问题关乎人的问题,是关于对人的简单定义,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是会用语言的动物,因为有了语言就有了人。所以当我们去关照动物时,动物因其不存在类似人类的语言系统,进而被人类视为附庸,成为故事叙事中无声的沉默者。对于产出大量动物动画电影的迪士尼也不例外,作为叙事的动物似乎永远是一个他者的
8、存在,如同现实中人们对于动物的态度。这些非人类的动物即使是在一些以动物为主体的动画中也可能成为物体,成为主体动物的使用物。如高飞作为一只狗的形象其宠物是宠物狗布鲁托等,所以这些动物对于迪士尼来说,即便是动物作为主体,其指代的内涵就是人类,而动物永远是作为次一级的他者存在。动物就其本身而言就是真实的非人类动物的代表,它们的身体、需求、欲望和行为与它们的物种身份一致。但在动画中无论动物的造型渲染有多精确,它永远都是一种复制,一种不纯粹的模仿。所以,对于动画中的动物而言,我们不是试图通过分析动画电影来了解真实的动物我们是想了解我们对真实动物的看法。人猿泰山中的人类主角泰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将其
9、视作非人类动物。人猿泰山是由一个与人类完全隔绝的大猩猩家庭抚养长大的,未被人类文化所同化,电影的中心是泰山脱离兽性实现人性的过程,所以,大猩猩在影片中具有明显的非人类特质。片中的跨物种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作为灵长类动物的大猩猩和人类之间的实际相似之处来实现的。动画借助拟人化的手法,即设计一种独特的猩猩语言实现动物群体之间的交流。传统观念认为语言一直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语言中枢的存在是区别于人和动物的重要因素。在大部分关于非人类动物电影中,动物的语言使用就是人类的语言使用。猩猩的语言确立了其作为独立种群的存在,似乎实现了某种与人类的对等。在人猿泰山的叙事中,主人公的文化、姿态和反应都是由他与猿
10、类的关系所塑造的,而他的本能则让他成为一个典型的人类。遗憾的是电影虽然成功地创造出了与真实动物外表和行为一致的非人类动物角色,却使得社会环境背景在影片中完全被遮蔽。电影中关于非洲大陆的环境问题,如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等威胁到真正的大猩猩并未获得解决。尽管影片对于以捕获大猩猩为代表的珍稀动物贸易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可电影的结尾依旧是浪漫快乐的,在这个结局中,没有人会担心可能有更多的人来捕猎交易大猩猩。然而,语言无法成为我们考量动物与人类在地位上有何不同的评判标准,我们将动物看作是无声的沉默者,而沉默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力量,动物恰恰是用沉默来讲述自己的处境。动物角色在动画当中的沉默似乎使它们失去了具有
11、实质性意义的机会,但是却可以揭开它们的真实境遇。公主与青蛙中,夏洛特是富裕的但被宠坏的,她怀抱中的小白猫是她的特权象征。事件过去了,没有做进一步的评论。这是一个非人类动物被用来为人类性格发展提供背景的明显例子。这只小猫在这一幕中的目的,是要表现出夏洛特作为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小猫也没有进一步的身份或价值。这也表明了使用非人类动物角色并不会挑战观众对非人类动物的看法,即使角色有虐待动物的行为。小白猫不会说话,但它的经历就是在表明现实世界中的动物很多可能沦为人类的宠物被圈养起来,也有一些动物正在遭受人类的虐待。作为生命的主体自文艺复兴以来,关于人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反复的确认,但是伴随着研究的非人类
12、转向,关于主体性的探讨也获得了扩大。在以汤姆雷根为代表的动物权利论者将“生命主体”作为理论出发点,认为作为“生命主体”的非人类动物也拥有道德权利,并要求赋予非人类动物与人类同样的道德地位。遗憾的是,在多数非人类动物电影中,动物更186中国报业 2023.02(下)多的是作为一种拟人化的形象而出现,这种拟人化的叙事从某种角度而言仍未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叙事,这些动物仍未成为其自我生命的主体,仍是人类的附庸。疯狂动物城中通过对食肉与食草动物所具有的深层矛盾的挖掘,隐喻了社会当中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问题,强调了拒绝偏见的重要性。而狐狸与兔子的形象在主题讲述中完全存在着角色替代的可能,只要满足食草与食肉动
13、物这一基本条件,似乎并不会对故事的叙述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对于非人类动物而言,它们在电影中的出现更多是以一种人的面貌而出现,即具有人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判断,对于动物本身的身份而言似乎无关紧要,随时存在着置换的可能。在动物角色拟人化的过程中也不排斥对于动物自身本体的指涉。疯狂动物城 中朱迪作为一只兔子,电影中不吝啬地展示了兔子与食物胡萝卜之间的联系,无论是朱迪的家庭职业、手机品牌或是她的晚餐,胡萝卜就是代表着对兔子这一物种本身的习性勾连,但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人们对于兔子的刻板印象。这也恰恰是这些电影在动物拟人化塑造过程中,与人所产生的共鸣和对动物本身的真实描绘的恰当平衡。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动物角色
14、名字的缺失,只是作为工具而存在。没有名符的动物自然无法成为被世界可认识的部分,就像民俗学家乔治弗雷泽在他的经典名著金枝中所指出的那样,初民对于语言和事物不能明确地区分,他们相信名字与它们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之间,不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联系,还存在一种实在的物质上的联系。所以同一部电影中,当其他非人类动物被赋予充分或更多的角色时,动物可能仍然只是道具的存在,它们却保持沉默,它们没有名字似乎无法被观众所认识。在公主与青蛙中,蒂安娜变成青蛙后遇到了很多拟人化的非人类动物,会唱歌的鳄鱼和一群乐于助人、爱聊天的萤火虫等。对于非人类动物而言,它们在电影中承担叙事的作用,就是在对自我生命的讲述。迪士尼动画中,动物行
15、为标志着其动物身份形式的破裂,这与清空动物内容的拟人化传统,以及作家努力将动物描绘为非人类社会主体的其他模式有关,即使这种讲述中关于自我的境遇很大程度上都来源于创作者的无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影射则普遍存在于以迪士尼为代表的非人类动物动画中,小鹿斑比讲述了成长的苦痛,海底总动员歌颂了亲情的伟大,人类社会的种种被以动物童话的方式在动画中展现。但是这些非人类动物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是附着于人类的普世价值观而出现的。结语虽然在具体的电影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很难脱离固有的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叙事模式,但当我们对这些非人类动物投以关注的视角时,我们所拥有的是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社会。在对迪士尼为代表的非人类动
16、物的动画研究中,动物的拟像作用不再是关注的重点,而应将关注的角度放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上,我们希望人类将动物置于独立于人类生命之外的独立生命主体,它们不是道具或是符合,它们仅仅是它们自身。我们应平等地对待这些非人类动物,以此来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范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平等地对待动物以谋求动物的解放,以此再寄寓全人类的解放。(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参考文献1MonikaFludernik,TowardsaNaturalNarratology,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6.2PaulWells,TheAnimatedBestiary:Animals,Cartoons,andCulture(NewBrunswick:RutgersUniversityPress),2008(03).3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姚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 马克思恩格斯卷:上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6韩辰锴.论生态系统的道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