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功能发挥研究贺婧【内容摘要】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辅导员队伍的积极介入。无论是从教育部 43 号令中对辅导员职责中“网络思政”的明确要求,还是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均对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明晰“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概念、目前的培育路径、高校辅导员在其中的工作定位及需要提升的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以期帮助辅导员队伍更好地投身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辅导员【基金项目】本文
2、为贵州财经大学辅导员专项课题(编号:2021FDYB08)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贺婧(1987 9),女,湖南长沙人,贵州财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020 年 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出“两新一重”这一新词,其中“两新”当中的“一新”指的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包括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等,互联网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社交等都朝着网络空间转移,大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能否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提升,或者走在这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前面,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伴随着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研究,高校网络思
3、政也开始大力推行,2017 年,教育部 43 号令对辅导员职能作了非常清晰的界定,其中之一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政的重要责任主体、行动主体 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的网络思政工作能力的提升也引发了诸多思考与探索。一、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定义关于网络文明素养,目前是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重要论述的时候,就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1。有学者认为网络文明素养是指在网络中人们共同遵守的用以规范传播内容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2。较高的网络安全意识及网络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网络守法自律习
4、惯,是网络文明素养的核心构成元素。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文明素养是人们在正确认识网络媒介基础上,以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在理性获取、客观评价、科学传播、交互运用网络信息过程中形成的意识、能力和修养3。对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定义,学者叶定剑认为“大学生正确地、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主要包括高度的网络安全意识、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严格的网络守法自律习惯、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以及引领大家共同参与网络建设的能力等”4。在本研究中涉及的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大学生在充分认识网络媒介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框架下把个人成长与社会需求充分融入网络行为的方方面面。二、大学生网络文明素
5、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学术上认为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的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高校思政工作、明晰不同责任主体责任、内外力监控或引导途径等。(一)从强化高校思政工作这一视角展开研究。在理论创新上,又具体体现为高校思政工作理念创新。高校首先应科学认识网络发展所带来的双刃剑后果,及时把握规律、抢占阵地,以趋利避害。其次,要针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与强化这一特点,以情感认同为桥梁,把主流、正确的价值观的传输与“三全育人”紧密结合起来5。在创新工作方法上,高校应避免将网络思政工作视为“政治任务”,要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政活动。另外,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宜疏不宜堵,多
6、倾听学生的心声、多立足学生的需求。要充分抓住当下大数据发展的潮流,把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放在思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从不同责任主体责任视角展开研究。1 大学生。最主要且发挥作用最明显的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本身的自我提升。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期待与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理想信念,加强自我约束与管理,主动学习网络使用相关法律规范与道德要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丰富自我大学生活方式,避免对网络游戏的过度依赖。2 高校。高校作为重要责任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时代赋予的责任。3 家庭。家庭是孩子第一个社会化场所,承担着孩子的“
7、基本社会化”责任,并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孩子的“预期社会化”,甚至是后期的“发展社会化”和“逆社会化”。如果家庭的思想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就不利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8。0012023年第22卷 第2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4 社会。社会培育包括对网络文明的监管法律的进一步完善细化、对网络使用的社会道德风尚的有效引导。(三)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内外力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内力体现在网络使用规范、道德的内化程度上,这种内化程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大学生做到适度上网、理性上网。具体表现为:大学生每天对于网络使用的时间上是有
8、规划的、可控制的;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是能够客观理性看待、冷静分析的;对于网络法律规范等是心怀敬畏、网络行为是有分寸的等。三、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教育部 43 号令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指定为辅导员基本职责之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功能定位直接决定了辅导员应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因此,本研究认为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中的角色定位具体应体现为: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研判者、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平台建设者、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规范传递者、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内化促进者、大学生网络权益的维护者与支持者。这些角色主要围绕“平台建设内容充实效果保障
9、”这一逻辑来进行定位。(一)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研判者。辅导员能否精确研判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过程中的问题,直接决定着网络思政工作的方向。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问题主要有“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足”“对网络言论自由有误解”“对时政感兴趣却很难作出有政治高度的判断”。(二)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平台建设者。当下诸多新媒体平台,例如抖音、快手、微信、微博、贴吧等在大学生网络使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平台的使用已经无法凭借个人去阻挡。辅导员如何利用好上述新媒体平台主动参与建设,对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三)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规范传递者。戈夫曼的戏剧
10、论提出了“前后台”,前台是个人表现出来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一面,后台则是别人看不到自己可以自由发挥的一个空间。将其放在当下,网络虚拟世界很容易会给人们一种“后台”的错觉,也就是误认为自己的网络行为是在屏幕前的。从心理学的“破窗效应”来看,清明的网络环境更是要防微杜渐。从近年来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侵害他人正当权益的事件中,社会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网络使用规范方面,不论是法律制定、完善还是道德风尚的引导,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辅导员需要在日常思政工作当中,将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传递给同学们,提前预防大学生在网络世界出现不当行为。(四)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内化促进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是
11、网络文明素养内化的动力。辅导员要把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案例生动地传授给同学们。正面案例大力宣扬,负面案例在保障案例主体的隐私权的前提下,充分告知同学们问题症结以及后果。以生动案例为媒介,促进网络文明素养在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形成中的内化。(五)大学生网络权益的维护者与支持者。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更容易遭受网络诈骗、黑客入侵等,自身网络权益受到侵害。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于学生可能受到的不法侵害有一个清醒的预判。在学生网络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学校、公安部门等及时作出反应,有效维护与支持大学生的正当网络权益。四、影响辅导员培养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因素辅导员
12、在促进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过程中,突出表现出来以下矛盾。(一)辅导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使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工作专业化程度较低。首先是辅导员的专业化。高校辅导员来自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专业,所以,一旦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就会使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上的专业化程度降低。(二)“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未受到足够重视不仅仅体现在责任主体对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具体内容不了解以及不知道怎样做。而且体现在大学生这一网络文明培育的受众,受多年网络使用习惯的影响,新的网络文明素养内容的
13、接受过程比较缓慢。(三)“三全育人”理论未得到充分体现。尽管近年来高校通过课程思政等在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网络思政的活动阵地似乎只有有限的新媒体平台。之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全员参与体现出来的是辅导员未与专业授课教师形成合力;全过程开展体现出来的是大学生在课余之外的网络游戏、论坛发帖等网络行为并未得到有效干预与引导;全方面开展过程中,活动的形式往往囿于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单一。五、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升的路径(一)把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提升纳入继续教育。教育部 43 号令对辅导员的发展与培训做了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
14、于 16 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 年参加1 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这一规定给予高校较大的自主权,并未严格界定培训内容。但笔者认为,在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养中,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技巧,都应该纳入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涵盖大学生网络认知素养培养、大学生网络心理素养培养、大学生网络使用规范素养培养、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培养等,把网络思政工作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养高度结合、融合在一起。(二)进一步明晰辅导员功能定位。针对辅导员角色冲突,应在严格按照辅导员与大学生 1:200 的比例配备辅导员队伍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分工。结合辅导员发展激励政策,明确辅导员在处理自身专项工作的同时,将大学生网
15、络文明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三)营造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一是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提升”的主题辅导员工作室,将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培育摆在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活动,例如通过讲座论坛、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将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性传递给大学生。三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网络观。对于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宜疏不宜堵,通过组织电子竞赛等让同学们清醒认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对于网络上的不良文化,辅导员要通过紧密联系学生干部了解101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2期Indus
16、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2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刘紫东【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三师图木舒克市拥有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历史中红色基因明显,但在党性教育的开发利用中起步较晚,红色资源开发模式相对单一,保护力度亟待加大,史料挖掘不深,需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区域资源布局;采取抢救措施,保护濒危重要遗址;强化精品意识,打造优质教育基地;发挥历史优势,传承活化红色资源;加强协同开发,创新党性教育模式。【关键词】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开发利用【作者简介】刘紫东(19889),女,陕西紫阳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文史类及兵团当前重点难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红色资源作为我们党艰苦奋斗的见证者,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存在。”“要增强对红色资源的利用,通过党的优良教育的开展和理想理念的启迪,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新时代特点为出发点,促进革命优良传统的发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