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_赵娉娉.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4748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_赵娉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_赵娉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_赵娉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5 月 20 日投稿网址:“双减”是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决策,学校教育生态系统是教育的子系统,可借助重塑学校教育新生态来实现重构良好教育生态的发展愿景。研究依据生态学理论指导,建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与审视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优化“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应厘清家校社职责分工、加强家校社同向共育、优化区域中学校内外环境以及系统完善顶层建设保障体系,以此促进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双减”政策 学校教育 生态系统 生态学理论赵娉娉.“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3(15):43-47

2、.摘要关 键 词引用格式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强调以生为本,以“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基本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是贯彻落实“双减”的关键。生态学理论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与发展思路,“双减”政策可借助重塑学校教育新生态来实现重构良好教育生态的发展愿景。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探析“双减”政策的生态学内涵,进而尝试构建“双减”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以期为化解学校教育实践中

3、的现存问题提供参考。一、“双减”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生态1.“双减”政策的生态学内涵从生态学视角来看,“生态”关注在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和生物与外部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重视整体性和结构性。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各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功能的生态集合体1。其涉及生态主体、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关系三个基本要素,聚焦“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强调把握“生态平衡、环境与适应”的动态过程2,推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结合生态学理论研究教育领域,在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处于相适应的样态时,教育生态系统则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和良性运行的效果,这种情况

4、下教育能满足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教育性生态研究方式重视教育系统的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性,同时强调在动态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一方面,聚焦教育生态主体与教育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是基于“静态横向”维度来探究生态主体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全局关联和独特意义。与此同时,对教育生态主体动态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把控则是强调从“动态纵向”维度来分析教育生态主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结合上述两种维度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解读与掌握“双减”政策出台的核心要义和实质价值。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师生是重要教育生态主体,“双减”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内容核心,强调通过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

5、量和时长、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以及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等措施修复教育生态无序问题,聚焦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与校内外教育生态环境的整体联系,体现了生态学“整体联系”的横向研究维度。另一方面,基于“动态持续”的纵向视角,“双减”的根本目标在于制止短视性、功利性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双减”聚焦校内外全域治理,要求全面从严管制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把好审批端、培训端、运营端三个端口,严禁资本侵入教育领域。此外,“双减”强调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要求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减轻过度的作业负担,保障学生休息权利。同时要求学校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培育,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

6、活动的每个“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赵娉娉(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阳,550025)43环节,进一步贯彻落实“立育人之德”和“树有德之人”的教育任务。可以说,学生是教育生态系统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学生个体的生命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教育系统的生命质量。有鉴于此,“双减”政策的生态学内涵在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理念,修复并完善教育生态环境,并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实现其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双减”政策强调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育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整体联系”的横向研究视角出发分析政策实施对学校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基于“动态

7、持续”的纵向视角来探究推进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2.“双减”为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新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导向在践行过程中出现偏差。教育本应基于价值理性,以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现代化为旨归。当下工具理性大肆盛行,主要表现为推崇以唯分数、唯升学的短视化和功利化为主的教育评价取向,这显然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导致当前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作为教育生态主体的学生身心健康难以保障。二是家长作为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联系紧密的主体,出现教育焦虑愈趋严重的现状。三是受资本裹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攀升,其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已严重扰乱了公

8、共教育体系秩序,影响学校教育生态。四是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被动摇。“双减”政策要求以生为本,为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营造教育良好生态。其一,“双减”要求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式完善作业改进,且在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倡导构建“5+2”的学校课后服务,通过有效运用好学校的存量资源,在保证时间、提高质量、拓展渠道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生态化发展。其二,“双减”倡导学生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理智看待孩子成长预期,充分尊重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家长减负意识的提升利于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

9、其三,“双减”在严治校外培训机构、禁止资本入侵教育的同时,重视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要求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特别是强调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聚焦动态性的教学过程,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双减”政策出台前,校外培训的无序发展导致学校的一些教师在教学出现“应教不教”“课内不讲课外讲”“课外讲了课内不再讲”等乱象,进而陷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畸形循环,学校教育教学进展被严重扰乱。由此,“双减”有助于使学校教育教学回归科学合理的秩序,为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最后,“双减”强调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同时政策指出严禁将

10、片面的升学率和分数作为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能够促使学校摒弃短视化、功利化的教育行为,树立动态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价值目标。二、“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理论模型1.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建构学校教育生态是教育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内部环境与其所关涉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其教育效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内部环境主要指学校的领导机构、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等,外部环境则指与学校常规运行相关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因子通过相互联结与作用形成不同情境,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能。依据尤 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

11、er)的发展生态理论,对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做进一步分析。布氏认为,个体的发展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而构成了若干个系统,由内而外可分为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一是微观系统,它是指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及与其存在直接且密切联系的系统环境,如家庭、社区等。其中,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是构建微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因子。如在学校层面,学校内部对“双减”政策要求的重视程度,学校教育硬件和教育软件的供能差异等都是影响该系统发挥效用的限制因子。二是中介系统,主要指个体所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且中介系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大小与微观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数量、质量及

12、程度有关4。如爱泼斯坦(Epstein,J.L)的研究显示,家长与学校教师的积极沟通与共同参与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促进其品德发展。这表明学校与家庭两个微观系统相互联结的效能可能远高于赵娉娉:“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分析与优化44学校和家庭的单独影响。三是外在系统,主要指在学校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中,一些环境因素虽未与学校教育产生直接联系,但仍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学校所属地区的经济资源条件、当地教育部门管理等。四是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所置身于其间的整个社会环境,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在内的意识形态背景,该层级囊括前述三个系统的所有内容。如当前工具理性的价值观、社会教育风气

13、等都会作用于其他三个系统,从而形成影响学校教育生态发展的宏观系统(如图 1)。图 1 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模型如前所述,基于布氏生态理论的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强调改变仅从单一层面来探究学校教育发展的片面性认知,应从系统视角出发,不仅要考察譬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在内的微观系统,还要重视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如此,才能有效实现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2.“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理论模型是对学校教育现实生态系统的抽象化和公式化表达,是厘清系统内互动关系及分析系统运行的有效工具。通过参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并结合前文所述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含义及划分的组织圈层,由此可探寻构建学校教育生

14、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双减”作为新型生态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学校及其相关生态环境发生改变,进而逐步演变成新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其一,在微观系统中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是组成该系统的重要生态因子。就学校层面来看,“双减”要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系统的效能发挥取决于学校是否能有效履行完善作业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落实课后服务等职能。除此之外,学生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扶助等外部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二,从中介系统视角看,意见 指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也就是说“双减”主张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微观系统要注重形成统一减负认识,倡导家校、校社、家校社要做好积极配合和良性互动。其

15、三,在外在系统上“双减”强调规整被商业资本所裹挟的校外培训行业,从本质上看这是在治理因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引发的不良教育竞争乱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化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其四,从宏观系统上来看,当前“唯分数”“唯升学”“唯学历”的人才选拔体系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导致社会分层、教育内卷等负面影响愈演愈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双减”出台后,“住家教师”“私教”“拼课”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双减”背景下学生补习需求依然存在,学校和家庭仍处于想减又不敢减的教育沼泽中。“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改进应注重不同层级生态系统中限制其发展的不利生态因子,并以此为突破点

16、,竭力使其转化为有利的生态因子,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三、“双减”背景下优化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进路“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结构是一个教育共同体,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的驱动下,教育生态各圈层系统要素交汇相融,组成统一整体,共同完成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微观圈层生态系统:厘清家校社职责分工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受到学校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等微观系统影响。学校作为落实“双减”要求的实践场域,应主动承担起减负提质、修复学校教育生态的重要任务。一要落实应教尽教的课堂教学职责。“应教尽教”是指教师应将该教的知识内容教足教到位,与此同时要教会“好中弱”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二要落实优质高效的作业管理。在作业布置上,注重把握作业“质”与“量”的平衡,适度的作业数量利于保障作业活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作业设计上,既要选择增添实践性、探究性以及综合性的内容形式来丰富作业内容,也要注意为“好中弱”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置分层化、弹性化以及个性化的作业。在作业实施上,有必要通过同桌合作学习、亲子互动等方式为学生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