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血铸就的不变真理血战湘江观后感 7月13日,渠道运营部党支部组织部门全体党员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影片主要讲述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转移过程中为了党中央能够顺利平安度过湘江,将士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视死如归的感人场面。 有幸观摩了血战湘江这部史诗巨著般的电影。整部影片用气势宏伟、细致入微、角色鲜明、形象生动的电影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中央红军在湘江一线与国民党军艰苦鏖战,突出重围的悲壮故事。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XX县区、XX县区、XX县区,与国民党军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
2、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湘江惨败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重新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血战湘江讲述的那一段历史应该可以算作是红军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也是我党历史上面临着生死抉择的最为关键的时刻。正是有了过去的苦难岁月和沉痛教训作对照,时刻提醒我们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如今我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实事求是,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共产党员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南针。在湘江之役,党内的主要领导人博古、李德听毛泽东的正确建议,顽固执行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错误战略导致红
3、军伤亡沉重。在此役之后,我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那么,及时纠正了错误,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这部电影忠于史实,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反映了湘江战役的得与失,是对我们全体党员全面的教育,既认识到历史上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又看到我党及时纠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广阔党员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得到了升华。虽然湘江战役是以红军失败而告终,但是影片中我们红军队伍里不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和革命先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我的内心久久难平。无论是在战斗过程中打光最后一颗子弹英勇就义的34师师长陈树湘,还是被红军感化的国民党逃兵虎娃,
4、正是在革命的队伍中有着千千万万这样的英雄人物前赴后继,把革命的洪流不断推向前进直至推翻旧社会成立新中国。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一种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它外表上看起来并非那么艰难,那么壮烈,但要取得胜利,却是相当不易的。作为当代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一次充满艰辛的长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长征。我们要接过长征精神的光辉旗帜,适应时代开展的要求,锐意进取,自强不
5、息,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血战湘江的观后感血战湘江的观后感 血战湘江的观后感17月1日,为纪念建党96周年,我和同事一起在牡丹江电影院观看了电影血战湘江。该影片主要讲述了1934年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的悲壮故事。电影场面震撼,情节紧凑,真实感人,让我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深刻认识。 当看到红五师师长李天佑为了确保中央纵队渡江,高声怒吼着“死守第一道防线时,我被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打动了
6、;当看到毛主席不顾伤病,将自己的药给了其他的红军战士时,我被他爱兵如子的无私精神感动了;当看到裁缝老林和他的大儿子,毅然用双手举起了机枪-支座而壮烈牺牲时,我被他们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感动了;当看到红军战士子弹打光之后,用血肉之躯继续与敌军展开殊死决战时,我被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动了。红军将士们满怀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对党的坚决信念,在“誓死保护党中央的坚强意志下,紧密团结,顽强战斗,指挥员前一个倒下了,下一位立即补上,继续指挥战斗,红军战士前一批倒下了,后一批继续向前冲,正是这些钢铁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摧毁了几倍于红军的国民-党部队一次次进攻,有力牵制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掩护了中央机关和红军
7、大部队及时渡过了湘江,艰难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红军长征的战略胜利。 电影中还重点刻画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错误,李德同志一味纸上谈兵,僵化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和军事理论,不懂得中国国情和战争形势,听不进的意见,也不顾及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执意负辎前进,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四次反围剿的惨痛损失,党中央及时总结了教训,纠正了博古和李德的“左倾路线,接受了毛主席关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路线,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由此让我联想到现在,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一直在继承并开展马克思主义,一直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改革开放,锐意创新,取得了
8、举世瞩目的成绩,正在一步一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这部电影中,我还看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当沿途老百姓给红军战士送粮时,红军战士开始一概拒绝,毛主席不忍心辜负老乡心意,同意战士们象征性地接受粮食,但必须给老乡们留下银元。这就是老百姓的战士,这就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红军,中央红军当年正是依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赢得了民心,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观影结束后,心中感慨万千,那些红军战士们很多和我的年龄相当,但他们视死如归的气概和坚决不移的信念,都让我万分敬佩,现今的美好和平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在加倍珍惜的同时,应该铭记历史、缅
9、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险、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年。 血战湘江的观后感2陈力导演、柳建伟等编剧的血战湘江,是一部壮怀剧烈的战争电影,描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关系到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的全过程。这一战,放在资治通鉴和世界战争史上都是如此,浴火重生的这支军队,从此不再有如此被动危急的时刻。北上抗日的中-共,必须要参军事上立住脚,才有可能将其理想和抱负实现。 1840年以来,一代代人(仁人志士)寻找和选择救中国的主义、方式、方法,事实证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北洋政府、国民-党(数次时机)等,都没有实现将中国焕然一新的能力,既无从解决中国一盘
10、散沙的基层,也解决不了各自为政的地方实力派和军阀,更是触摸不到工业化的边缘,至于科学、教育的现代化完全无从谈起。从国家(民族)利益至高无上的角度来看,无力者就应该退位,但是任何居于历史舞台中心的失败者都不甘心退出。 1921年创立于上海的中-共,也是经过了在城市的开展和实验,在文化教育界和城市工人运动、国共合作后发现,革命不彻底和反复的国民-党无法作为稳定和有远见的革命共同体,中-共必须拥有自己的军队,才能实现组织化、纪律化的中国,才有可能将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寻找时机建立起工业体系,追赶以及超越西方兴旺工业国(也就是列强)。而这一切的关键,首先在于活着,然后开展。 自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1、之后,红军转移就成了重中之重,以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中-共领导人博古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决定着红军的前进方向,以朱德、彭德怀、林彪等代表的实干派在长征途中与左倾路线、冒险主义的李德、博古进行了政治、军事和路线上的坚决斗争。王霙饰演的毛主席,以大无畏的胆识,不但要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及军队作战,也要和桂系军阀白崇禧周旋,更要和XX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何健进行血拼,尤其是后者更是杀死朱德夫人的元凶。桂系军阀与中央军有合作有矛盾,期间的缝隙可以利用,但也要随时应对变化。至于何健,血海深仇无法共存于天下,是一条追来的疯狗。 而在党内、军内,组织和军事强行扭曲,特别是来自共产国际的李德刻舟求剑,
12、不能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在反围剿和长征路上以教条主义不断在客观上牺牲着红军将士,而年轻的博古也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历史认知,无法担当起特殊位置的考验。而周恩来那么被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那么不断边缘化,然而他与中华苏维埃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的红军的战略性大转移,史称“两万五千里长征,但是“正在进行时的长征,却没有多少浪漫可言,而是血淋淋、赤-裸裸坦荡荡、的生死之途。血战湘江关系尤为重要,出发时的八九万人,渡河之后只有两三万生还。1949年后的解放军元老们,回忆往事,都会想起这一战,关系到中-共中央及红军绝大多数领导骨干的生命之战,是那么的接近于团灭。 国民-党军队高层的各怀鬼胎、以邻为壑
13、、畏缩不前,即使让红军损失沉重,但是以红军34师陈树湘为代表的牺牲者的强力阻击,还是为红军主力赢得了渡过湘江的时间。血战湘江将批判的武器对准将士的血肉之躯,镜头非常贴近战场,子弹横飞、炮火连绵,李德在冒进的同时还要求毛主席的部队携带着成了累赘的辎重,导致红军行进速度过慢,让国军的轰炸和追击造成更惨痛的伤亡。血战湘江并没有将毛主席塑造成神,也给了李德自我辩护的理由。毛主席以其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和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的熟稔,诉求明确的提出建议。而李德那么“主观上是好的,但是能力确实缺乏以在最需要强有力的战略军事家的时刻继续待在那个位置之上。 在不久之后的遵义会议上,历史选择了毛主席作为核心。血战湘江讲
14、述的便是,没有核心的红军是要被历史有所牺牲的。而有组织、有纪律和上下精神的高度统一,那么是党派、企业实现自身目标,在历史的大风口上有定力,有能力把握住这风口的关键。 第三篇:血战湘江观后感(共)血战湘江观后感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这句诗令我想到了血战湘江中一个个为国献身,坚决不催的英雄。 血战湘江主要讲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打的一次剧烈的战争。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共产党与国民党苦战5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但是,因为博古和李德同志只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应用军事理论,没有实战经验,不了解战情,不听取他人意见,也不顾及战士们的身体,执意前进。渡过湘江后,也为此
15、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多人。多么令人震惊的结果。 在这部电影中,令我感动的是老百姓为战士们献出自己的粮食,战士们开始时是全部拒绝的。可是我们的毛主席不忍心拒绝,让战士们适当拿些粮食,但要留下银元。在战士们即将离开时,百姓们说:我们等你们回来过大年。这是多么殷切的希望,这是多么温暖的话语,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互相关心,团结一致。 还有许许多多令我不能忘怀的场景一个个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一个个战士扛着极重的物品前进;一个个战士即使已经患病,却还在尽力干活。还有我们的毛主席,把自己的药全部给了战士们,完全不顾及自己。这是多么顽强的毅力。这么多么令
16、人惊叹的事迹。这是多么坚决的精神。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感受颇深。我深知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如今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中;享受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制度;因此我们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过着“住高楼、开汽车、穿新衣、吃大餐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苦,说累呢。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没有。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以前比起来,简直幸福的太多了。我们不能对不起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加倍珍惜。在此同时,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做一名有志气,有担当,有理想,有信念的热血青年。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