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精准量化测评科学分类施保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精神,把提高农村低保救助科学化水平作为改革重点,积极探索实践,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突出系统性,力求机制化、流程化、精细化 一是健全整套机制。在全面落实相关政策要求根底上,在省市民政部门指导下,学习借鉴内蒙XX县区、xx丰都、四川宣汉等地做法,联系实际,研究探索,制定实施了以“1图1卡1票8书6表3函2单1记录2方法2标准2纪要3公示为主要内容的XX县区农村低保工作手册,机制化科学实施。二是坚持流程操作。农村低保办理严格按照户主申请乡镇受理调查评议审核一次公示民政局抽样调查二次公示民政
2、局审批发放低保金长期公示“八个步骤流程化实施。同时对调查审核、收入测算、抽样复核等明确了具体程序和做法,对各个步骤明确具体时限和要求,做到有效统筹、繁简得当、公平公正。三是全面梳理细化。充分考虑各种情形,分类细化制定操作方法和计算方法等。比方,将备案由经办人扩大到公职国企人员,将赡抚养人收入进行精细化测算并进行联网比对,对符合低保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在综合测算中适当加分,对在外地居住的申请户进行函询调查,把赡抚养人车辆价值和折旧情况核算进来,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突出操作性,做到有依据、有标准、有方法 围绕条件认定和享受标准,一是明确标准依据。参照本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耕
3、地亩产净收入、各类养殖市场收入、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等,制定家庭成员情况、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3类2023目34项76种评分标准及依据,对收入支出精细明确,按照2:2:6的比例综合测算。二是注重区别对待。针对不同家庭情形,按照综合评分,以80、65、36三个分值为区限,确定了四个类次标准;针对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划分为四区四类,进行精准核算;针对人群劳动能力差异,按4种情形6个年龄阶段,精准计算劳动力系数,作为家庭收入和赡养金测算的重要依据;针对医疗支出,区分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住院治疗与门诊支出、长期慢性病与无医疗支出依据等情形。三是精准测算方法。依托信息表、量化表和评分表,制定测算方法和公式,
4、进行精准研判。比方,家庭种植业收入一类地区亩产平均纯收入耕地质量系数耕地亩数劳动力系数。务工人员收入打工地最低工资标准个人劳动力系数打工月数,等等。特别是将赡养费根据实际确定为:(赡抚养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被赡养人数。 三、突出联动性,确保能实施、能落地、能见效 一是部门联动。围绕有效衔接、应保尽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建立了全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副县长担任总召集人,统筹相关部门职能,严格落实组织协调运行机制、双向衔接机制、四级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上下左右联开工作格局。二是机制联动。落实60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未纳入低保、未纳入贫困户的农村低保户、未纳入低保户的贫困户、因病因残等申请农村低保户“四表分析研判,因学、因残、大病、灾害“四主动发现纳入,谁入户、谁调查、谁签字、谁负责“四主体管理,统一位置、格式、内容和举报 “四统一公示等机制。三是力量联动。构建起“领导小组+业务骨干+民政助理员+社会救助协理员+乡村干部的社会救助队伍。其中,建立政府购置社会救助效劳专项基金,市场化、契约式招聘了22名社会救助协理员,通过强化业务培训、分组联乡、综合管理、考评鼓励,已经在“天天到现场脱贫攻坚一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