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点 ARGUMENT 人才培育140高等院校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路径探讨文/张玉璇当前,人类文明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智化变迁。面对数字人才供不应求、数智化创新能力急需提升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的视角,通过阐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三条培育主线,挖掘现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院校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的两种模式及解决策略,旨在为高质量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随着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数智化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经济参考报相关研究显示,从 2013 年到 2021
2、年,以传统和新兴数字人才培养的高校及专业数量为评价指标的数字人才指数由 1000 增长至 6440.46,增幅达 544.05%。面对数智化创新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历程,总结出培养资源匮乏、培育体系不完整、成果转化困难等过程性问题,以及数智时代下信息容易被披露、被盗用等社会性问题。其次,本文从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的角度出发,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路径,并提出先“守正”后“创新”的人才培育原则。最后,本文从高等院校、企业、政府三个主体出发,提出资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培育模式、建立以创客空间为载体的创新创业实验室等有利于改善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
3、效果的路径。一、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的发展历程(一)基础建设阶段:以互联网为主的多元化培育自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化逐渐成为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此,人才培育 论点 ARGUMENT141高等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展开多元化培育和实操训练,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培养路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在中国大学 MOOC(慕课)平台上,学生既可以学习本专业知识,也能跨专业学习其他知识,知识储备量、知识涉及面得到有效扩充。与此同时,现阶段科技的突破、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因此,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恰好为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
4、供了技术支撑。(二)定向培育阶段: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侧重发展数字技术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海量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与经济、社会、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之一,数据的作用不容小觑。度过了以互联网为主的多元化培育阶段,国内对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向逐渐从培养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转向“志、趣、能合一”方面。“志、趣、能合一”的培养模式比传统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更为精准、高效,搜索成本大幅降低。随着志、趣、能匹配度的提高,数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率有望得到同步提升。(三)提质增效阶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双向交流为提高自主创新动能、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创新驱
5、动发展战略向更深层次发展,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开始向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向转移。在此阶段,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不仅为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还逐渐发展成产学研融合的关键技术。“数字技术为探究知识的本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知识创造提供了拟真的条件与资源。”在人工智能助力高校学子更好地理解和转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虚拟仿真等技术也带动了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深的思考,帮助其建立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国内某高校开设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国际技术贸易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仿真模拟平台,旨在锻炼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总而言之
6、,只有逐步递进与融合数据驱动、技术驱动和场景驱动,才是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最完整、最高级别的应有之义。二、高等院校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一)缺乏资源支撑,培养体系有待完善缺乏持续、稳定的资源支撑是国内高校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最根本的,也是最致命的问题。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资源整合是否到位、资源利用是否有效等一直是阻碍培育进程的主要难题。首先,身处数智化时代,技术更新日新月异,高校或者学生自主购买的软件难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学生用于学习和训练的软件还停留在落后甚至淘汰版本,那么学习效果将很难跟上技术更新的速度。其次,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数据和知识通常有限,难以满足实战、仿真模拟的要求。最后,师
7、资团队的数智化水平同样是决定学生数智化素养提升的关键。当前,部分年龄稍大的教师在面对新兴技术时,往往需要花费更长的接受和学习时间,也有部分教师对数智化的理解相对浅显,这些都不利于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另外,资源的匮乏还会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不通畅,学生难以兼顾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产生不能适应社会要求、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焦虑心理。(二)存在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在数智时代,数据和信息资源的获取更加简单便捷,但隐藏在这些数据资源背后的安全风险也更容易发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必须意识到,数字技术虽然能够为分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也容易将论点 ARGUMENT 人才培育142142个人信息
8、暴露于海量数据之中,从而加大了个人隐私的泄露风险。而如何应对或者减少此类风险,将是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过程中值得深究的问题。(三)成果转化率不够理想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知识成果的有效转化,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李明媚等人在研究中指出的人才“三维”核心素养文化知识基础层(知识力)、自主发展关键层(思维力)以及社会参与保障层(实践力)为例,大部分高校的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虽然夯实了基础层的需要,但对于学生思维力和实践力的开发却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进而导致知识成果转化困难、学生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不强等问题时有发生。三、高校数智化创新人才培育策略(一)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
9、育模式,实现产学结合首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即自主培育模式和合作培育模式。高等院校数智化创新人才培养更适合采用后者以解决资源匮乏、人才培育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具体来说,高校可从以下两条路径着手。第一,校际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帮助学生接触更多新知识,为数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完整、及时的理论知识体系;第二,校企合作搭建成果转化平台。高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入校开办系列专题讲座,以拓宽学生视野;企业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基于理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与企业共享实践成果。高校可以此达到“强基”“固本”“培元”的培养目标,形成完整
10、、通畅的数智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除此之外,政府部门也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促进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助力培养数智化创新人才,赋能我国经济、社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二)基于创客空间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加快成果转化当前,以创客空间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已经成为各高校推进科教与产教双融合的重要窗口。创客空间作为创新创业实验室的载体,承担着学生自主“创新”的“孵化器”以及“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桥梁。创客空间的创新性更强、开放度更高,是鼓励、推动学生创新的重要平台。例如,北京大学的创客空间融合了“智慧保定创新创业基地”“北京大学创客实践教育中心”“同方科技孵化器”等多个创新孵化机构,并与行业领先的北
11、京创客总部建立长期合作,引入了专业的孵化器运营团队,成为面向校内师生的公益开放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积累创业经验、加快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三)坚持“守正”原则,重视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因此,高校在培养数智化创新人才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守正”后“创新”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守正”不仅要求培养团队和培养对象遵守客观规律,拒绝冒进行为,还要求培养对象具备优秀品质,深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而言之,只有打牢“守正”的基底,“创新”的结果才有意义。参考文献:1冯志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守正”与“创新”J.中小学管理,2022(12).2 宫长瑞,轩宣.数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图景展现及其实践策略 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3 李明媚,李世勇,龚敏.拔尖创新人才核心素养及培育路径:基于茨格勒理论J.高教学刊,2022,8(33).4 李雪雪.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关键环节与落实举措 J.经济研究导刊,2022(24).5 李德丽,刘立意.“科教产教”双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逻辑与范式改革基于创新创业实验室的探索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1).(本文作者张玉璇,就读于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