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_贾超.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46892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_贾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_贾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_贾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2 卷第 2 期2023 年 3 月高等职业教育探索HIGHE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ATIONVol 22 No 2March2023收稿日期:2022 10 26作者简介:贾超,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文章编号:2096 272X(2023)02 0050 07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贾超(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摘要: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根基,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离不开高等工程职业教育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工科”建设的关键节点,需要社会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已成为

2、共识。因此,基于四螺旋理论模型,将“公众”引入到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建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产业政府公众”协同耦合的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这一模式下高职院校、产业、政府、公众与先进制造业各要素之间的契合、互动、演进过程,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动态协同的角度分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为提高我国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为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供给高质量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理路参考。关键词:先进制造业;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理论模型;新工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1,在涵括生物工程、

3、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技术等领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纵观国内外,发展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提振各国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各国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转向的着眼点。美国 2018 年颁布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将“教育、培训和匹配制造业劳动力”作为“再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将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列为美国政府的优先事项之一,旨在复兴制造业2。在我国,自十八大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3 以来,多次强调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意义,而其关键之一在于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与

4、机制的理论探索中,主体涵括政府、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先进制造业企业等多元要素,并连接高等工程职业学校、科研机构、先进制造业人才与制造业劳动力等群体,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产学研”及“政产学研”等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仍存在痼疾:其一,先进制造业对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不足4,致使先进制造业高学历人才缺口难以弥合5,这与公众对传统制造业的就业观念偏见6、人才培养忽视公众参与7 等密切相关,严重降低了高学历人才向先进制造业的流动意愿;其二,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普遍存在“低学历、低技能”的劳动力供给矛盾8。其根源在于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

5、程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转化的脱节9,因此亟待转变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供给角度为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赋能,纾解先进制造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需求与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低学历、低技能”人才供给的矛盾。一、公众参与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需要“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10。2017 年,教育部在“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新时期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肯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公众是社会力量的本源,内在地涵摄社会力量,其与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05培养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四

6、螺旋理论是重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路选择既有对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多是基于埃茨科威兹(Etzkowitz)和雷德斯多夫(Leydesdorff)等人构建的“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螺旋理论(Triple Helix Theory),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1。埃利亚斯G卡拉雅尼斯(Elias G Carayannis)等人的四螺旋理论(Quadruple Helix)模型,是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公众”这一主体并与之耦合的理论模型(如图 1 所示),主张公众参与的无边界人才培养12,是重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路选择。图 1三螺旋到四螺旋理论

7、模型的结构演变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解决先进制造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缺口的重要来源。重视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扭转公众对制造业的固有偏见,鼓励并吸纳优质人才涌入先进制造业,即四螺旋理论模型中的“公众”主体的作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涉及多个环节,核心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公众参与在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起到的重塑作用不容忽视13。因此,有必要把公众纳入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参与主体中,并对其在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理路进行分析。在四螺旋理论模型下,高职院校、产业(企业)、政府、公众四个相

8、互对等的互动关系,使多元参与主体在职责功能上相互交叠,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四螺旋理论模型,通过促进高职院校、产业(企业)、政府、公众之间的互动,并与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要素形成协同耦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螺旋式上升。(二)公众偏见是制约先进制造业人才吸纳的重要因素公众对传统制造业“低人一等”的固有偏见,悬置或否定了先进制造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仅消融了公众对先进制造业的价值认同,也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对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的吸纳。这一固有偏见源于传统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固有属性,表征为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作不体面、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等社会固

9、有认知14。加之传统制造业作为解决公众就业的重要岗位来源15,对于低学历群体尤甚,这进一步加重了公众对制造业的固有偏见。从近十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中对我国制造业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情况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0 至 2020年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为初中(2010 年为 52.1%、2020 年为 49.8%),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占比从 13.3%增加至17.1%,而截至2020 年代表着具备先进制造业研发能力的研究生学历就业人员占比仅从0.4%增加至 0.6%,表明先进制造业对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的吸纳能力严重不足,这对于以新材料、新技术来推进的传统制造业转向先进制造业

10、是十分不利的。区别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需要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且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学历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1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 2021 年第三季度“最缺工”的前一百个职业中,半数以上是“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的职业需求,而且预计到2025 年,中国制造业10 个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率将达到 48%17。这一人才需求缺口主要体现在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制造业行业,亟需从公众的“人才池”中吸纳大量人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力资源的供给,离不开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提供的智力支持和开发行业潜力的积极作用。公众是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来源。

11、所以,扭转公众对制造业的固有偏见,是纾解制约先进制造业人才吸纳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聚集型转向的当务之急,也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发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应然选择。(三)公众参与是重塑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力量公众参与跟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二者看起15来相互作用并不显著,但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本质性的交互作用。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培养质量水平高低虽然不能直接扭转公众对制造业“低人一等”的固有偏见,但公众对制造业的观念重塑却能够直接作用到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之中,影响着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价值的提升。2021 年,习近平

12、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没有公众对制造业的观念重塑,没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就难以从公众“人才池”中吸纳高质量人才加入先进制造业,也难以建立起高质量的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尽管政府、产业(企业)、高职院校均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但公众对制造业的观念重塑及其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概言之,公众参与是重塑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力量,公众参与对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重塑作用。先进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成果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业,既具有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提升基础性

13、传统制造业的本质属性,也具有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形成引领性新产业的功能属性。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是培养大量高质量的先进制造业人才。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高端、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等特点18,这些特点决定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高质量人才供给,离不开公众参与作为重塑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力量。换言之,在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培养高端人才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研发,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也需要扭转公众对制造业的固有偏见及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吸纳更多的高质量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从事先进制造业。而且公众在参与

14、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能够填补制造业巨大的人力资源缺口,纾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题,形成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良性循环。二、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与路径分析为此,引入“公众”这一主体,构建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产业政府公众”协同耦合的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纵向培养与横向培养路径(如图 2 所示)。(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质量先进制造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满足,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产业(企业)及公众多主体协同耦合发展。基于四螺旋理论模型,将公众参与引入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由四个基本组织单元构成:高职院校、产业(

15、企业)、政府和公众,其中四者的互动是实现协同创新、赋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模型中,高职院校、产业(企业)、政府和公众多元参与主体,在发挥各自职责功能的同时,相互交叠,形成人才培养的多主体协同耦合机制,并与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链的价值传递契合,形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知识)产业(产品)政府(治理)公众(参与)”协同耦合的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政产学研众”高质量螺旋式发展。图 2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四个主体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构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新格局,

16、形成高等工程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知识)产业(产品)政府(治理)公众(参与)”协同耦合的四螺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四螺旋理论模型嵌入到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使高职院校、产业(企业)、政府和公众多元主体与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内蕴的“高职院校知识空间”“产业市场空间”“政府权利空间”“公众社会空间”等多维空间交叠,与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有效链接,盘活“知识流动人才流动资源流动”,实现各主体在25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最大化。(二)纵向培养路径分析其一,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人才培养链。高等工程职业教育四螺旋人才培养链条由一系列环节所组成,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涵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等环节。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各环节相互融合、环环相扣,价值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依次流动,实现先进制造业知识的创新再造并沿着人才培养价值链逐步扩散、推广,这一整个链条都离不开高等工程职业教育人才参与。其二,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集聚”人才培养链价值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