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管数据质量调研报告 如果把地税征管信息系统比作森林,征管数据就是一颗颗树木。近年来,地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正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开展,征管数据的采集和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尤其是多元化申报方式的推行,网上办税数据的传输,对征管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征管信息软件系统中一些无效、不合法、口径不一致的征管数据不断地出现,直接侵占了税收网络资源,干扰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质量和效率,影响了税收的征收管理。这些被我们称为征管垃圾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影响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的因素 (一)、征管数据采集不标准 新系统上线时,由于新旧系统的数据库结构不同,原来使用业务
2、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无法迁移到新系统中,只能重新采集录入。因此在征管数据采集过程中,难免出现过失。征管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达在: 一是在数据采集环节。由于纳税人文化程度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局部人对税务登记表、纳税申报表等数据信息采集表格填报口径不一致,不能比较正确地填写纳税根底信息,加之个别税务管理人员对数据采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纳税人填报的采集数据没有实地调查、审理不严等因素,因此,从源头上形成了征管垃圾数据。 二是征管数据录入环节。由于征管数据是通过手工输入微机的方法,纳税户递交申报的原始资料原本就不完整,不准确,在手工输入微机时又可能发生错误,
3、因而致使信息资料失真或不全,计算机的依托作用便难以发挥出来。再者,税务机关数据录入人员往往只注意数据采集表中的数据和信息,而无视其他方面各种有用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在日常工作中,数据录入主要表达在为纳税户办理税务登记、征收期受理纳税申报和发票销售及核销环节,这都是一些繁锁的手工操作过程,这不仅要求数据录入人员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如果责任心不强的话,就容易出现以下情况:发现纳税人填写的数据错误或填写不清,却嫌数据采集表退回登记流程的手续繁琐,大都采用猜测代填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了省事,只录入系统数据保存时必要的工程,对纳税人填写的附表或其他指标,一律以0代替录入;对房产税、土
4、地使用税申报表只录主表数据而不录附表数据,造成统计汇总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等等。 三是初始数据核定环节。初始数据核定管理薄弱,每天征管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产生大量新的数据,由于负责初始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的核定人员对业务标准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给新纳税人办理初始税务登记、申报及纳税核定时,对纳税户所属行业、应纳税种和预算科目核定的随意性很大,造成其中一局部错误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征管信息系统。 四是征管数据质量监督环节。征管数据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在信息化建设中,数据质量的控制和监督往往是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疏忽的。在新系统征管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及核定的流程中,只采取了办税厅岗审核或一次性的交叉审核
5、的方法,而没有建立后续必要的数据质量监督机制,各个环节出现错误的数据因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正,其他的数据信息质量更加无法得到保证。 (二)征管系统软件自身设计的缺陷,缺乏前瞻性 当前,我们的税收征管系统着重于税收的征收管理,侧重于方便税务部门征收,在为税务部门税源预测、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发挥的职能作用根本不到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征管信息系统。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是第一位的,当前在软件工程中已经别离出了需求工程,而需求是源于管理的需要,从而管理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需求的制定,当然需求要在原有根底上进行管理流程的重新界定和调整,而当前税务机关的管理模式、管理流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并经
6、常发生变化,从而很难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需求。同时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库中存放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很强,相关性不仅表现在数据依存的时间、地点(部门)、类型、名称等原始属性上,还会在数据的转移过程中,产生再生的相关性。而且希望从数据中发现的东西越多,相关性的要求就越高。应用需求不明确,必然影响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在征管软件系统开发完成后,不断冒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形势的开展,修改、完善周期拖得很长,这样的系统,肯定会影响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二、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树立全员数据质量观,增强税务干部增强信息意识与数据采集能力 税务干部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具体组织者和实
7、施者,因而增强税务干部的信息意识与数据采集能力对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税务干部长效培训,首先要通过强化税务干部培训,让每个岗位税务人员明白,他们所处的每个岗位都在整个信息化系统的流程上,虽然征、管、查在形式上三别离,但之间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认真管理好自己的数据信息,才能利用更多的共享信息进行更高质量的管理,而不仅仅是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开票工具。只有税务人员处理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增强了,才会重视数据采集的质量,才会在日常的征管活动中主动认真地、不断地捕捉筛选一切可以利用的征管信息,并尽可能地确保其准确性。由于税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各级税务部门每年均要对局部岗位实行轮岗制,所以必须
8、注意加强对岗位新人员的后续培训,使其能在岗位过渡中顺利适应并较好地完成新岗位的数据操作工作,使整个系统的征管数据信息始终保持准确性与一致性。除了要加强税务干部的长效培训外,还要加强对新、老纳税户的培训辅导工作,特别是进行填税表(票)的培训,以提高纳税人纳税申报水平和填写各种税表(票)的质量。 (二)拓宽征管根底数据采集面,保证原始征管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原始的征管数据来自于多个渠道,而这些数据是开展税务信息化最根底的数据资料。搞好税收信息化建设,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十分靠根底数据。而随着税务信息系统各项应用的逐步深入,收集和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初始数据的输入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在征管根底数据
9、的采集与传递上要抓住数据的源头,拓宽根底数据的采集面,加强与社会其他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获取纳税户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生产经营信息,以及与税收征管相关的各种数据信息。为了尽可能地防止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有误,或税务人员操作失误,或数据采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应注意各种渠道数据的交叉审核,实现在统一标准和内容下进行数据采集。 (三)把好“三关,建立健全征管数据管理制度 目前,数据操作过程十分复杂且干扰因素较多,出现过失的可能性较大。要保证征管数据的质量,应从抓好“三关入手,一是数据采集关;二是数据录入关;三是数据审核关。但如何把好“三关呢。结合现行岗责体系,征管数据的管理必须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
10、制度。一是建立定期自查、互查和核查制度。以基层分局为单位分别进行自查和互查为数据管理提供根本的质量保证,定期对系统数据的进行自查和互查,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解决;以核查为主要手段,对数据运行质量实施监控,包括各单位对数据采集、录入的全程监控。二是实行数据采集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以征管部门为主的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指导、监督、检查其他部门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他数据采集部门要确保征管数据采集准确无误。三是推行定期清理制度。基层单位应定期(每季度或每半年)组织人力对本单位管辖的数据进行集中检查,对检查错误的数据信息给予修正。这样可以有效地发现数据信息中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不断提高数据的质量。
11、四是强化征管数据管理监督责任制。由于每个税务人员都可以从系统中输入、输出数据,而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对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监督的过程。因此相应地,各单位应当依照“统一管理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相应地承担所管辖的业务数据质量监督管理责任,而不能光靠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完善征管数据管理制度,到达“针对初始征管数据,强化责任落实;针对沉淀征管数据,强化工作整改;针对全部征管数据,强化平安管理。从征管工作的需求出发抽取征管数据;从征管数据分析中查找征管薄弱环节;依据征管数据分析结果改进征管的效果。 (四)完善征管系统软件,提高征管数据质量 依据税收征管方式的变化,不断完善征管系统软件。一
12、是及时监控源征管数据的变更。一旦源征管数据发生变化,提供警告机制,并可以记录后续的数据修改的时间、所使用计算机ip及操作人员代码,防止人为因素修改数据而系统无法记录,对数据操作代码和配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以保障后续工作正常进行。二是设置完善的数据校验屏障、根底性错误检测设置。由于错误的发生是不可防止的,因此完善各类数据管理自动检错、纠错程序很有必要,使数据检查、修改、调整尽可能地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手段完成,去检测和过滤不法数据,防止错误数据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错率。加强对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找出疑点,及时排查、纠正,防止不良数据的进一步积累。四是加强计算机系统征管数据的整合与
13、分析,要使数据质量有深层次的提高,必须注重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征管数据整合与分析是在原有征管信息系统的根底上,通过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技术对业务信息进行深加工,从中抽取知识或规律,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将所发现的知识运用到下阶段征管信息软件的完善中去。 (五)加强征管数据质量监控的考核和责任追究 强化对数据质量监控管理的考核是提高税收征管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主要加强对以下三方面的考核:一是由各工作部门出现的问题,考核相关工作人员;各职能部门出现的问题,考核相关职能部门,并追究相关工作人员责任;二是对省局、市局检测或抽查出的各类数据质量问题,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并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对所有征管数据质量实行定期通报制度。 通过将各单位的数据管理列入全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将每个操作员的录入质量与所在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紧密挂钩,真正创造一个征纳和谐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得最后录入征管主系统的数据是准确的、有效的。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