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爱,我读到解析很深的是英国20世纪天才作家路易斯写的四种爱一书,他把爱拆解成物爱,情爱,友爱,爱情与仁爱。 四种爱,指的是物爱,情爱,友爱,爱情。路易斯真是如此有天分,他知道,这四种爱,需要建立在仁爱的根基上。例如讲仁爱时,讲“给予“之爱,讲到天赋的给予之爱能使人爱那些本质上不可爱的人罪犯、仇敌、低能儿、麻风病者、脾气不好的人、自命不凡的人。反思一下,给予之爱这种能力是这么重要,因为,通常如果我们审视自己,才会发现,自己是否也常常脾气不好?是否也常常自命不凡?谁知道我们每个人自身有啥查不出来的低能,比如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数学题?谁又知道我们是否有啥麻风之类的潜在疾病不?中国人有句话
2、教育大家,说人不如人,说得就是这回事,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缺陷啊,实在是不忍深挖。当我能反过来想明白自己原本有着天生的仁爱之心时,我就明白了,我们所有的仁爱之心也使得我们给自己救赎的动力,有仁爱之心,才能想关怀、想包容,想给自己改变和得到医治的机会,甚至奢想自己会有爱情。所以,要想有爱情,首先得有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别忘记推人至己,真心爱得了自己,才有希望有爱情。 若没这份反思呢,网络社会以来凡事讲简单,现在好多人对异性需求的低标准状态是希望自己应该遇到生活和情绪方面顺着自己,满足自己,或找一个让自己安全的尽享物爱的人。物爱,就是物质、身体之爱。现在年轻人的认知风格都喜欢听取毒舌负能量真知,所以
3、,进步的年轻人已经不幻想自己遇到一个尽为己悦的另一个王子或公主了。物爱的索取停留在对原生家庭的信任上,近几年大部分家庭财富巨幅进步,使得年轻人对自己的家庭信心大增,于是打出了门当户对的口号,追求物爱的供给能力相互匹配。当然,由于物爱不仅包括物质享乐,也包括对身体(包括遗传信息)享乐的追求,因此,物爱中的婚恋关系存在物质与身体优势间的交换平衡。也有非平衡的物爱,这涉及路易斯延展谈及的需求之爱,需求之爱和满足需求之爱是一种同时出现的爱的形式,具体例子是婴儿需要母亲抚育的需求之爱,母亲为孩子心甘如饴的奉献是被需求之爱。可能从人格分布上看,我们内心的需求之爱与被需求之爱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有些人可能
4、索取多一些,有些人不自觉的付出多一些,所以追求物爱好就好在皆大欢喜,大体容易平衡。 情爱、友爱和爱情就难多了。甚至,有些人也没需求了。我的理解情爱大体就跨越了物爱之爱的舒适性或本能的平稳驱动性,是一种激情。正如路易斯所说,情爱跨越了年龄、性别、阶级和教育的障碍。路易斯说,情爱是最卑微的爱,从不张扬,人们可以以爱情、友谊而骄傲,情爱却很谦虚,甚至躲躲闪闪,满面羞涩。这可能是由于情爱最主要的不是欣赏之爱,纯属偶然之爱,情爱没有等差区别,最没有希望的人也不难成为情爱的对象。在我的理解里,很多时候,情爱根本没有理由,或者,根本是非理性、最自我的理由。情爱,是带着生命神秘性的那种爱。而人们最怀念的,通常
5、也是有情爱的时光。那些在自己无能,不可理喻,甚至不觉得自己帅气或美丽的时候,没有能力也不能给予时,不能给钱财,不能生儿育女,不能予前程时,那些神奇的还曾被爱的时光。而无论人们是否知道剖析开情爱的本质,有情爱之力之人尽管不声张,依然是最令人羡慕的人。于是,从没有情爱,或者经常沧海桑田失去情爱之力的人们,也只能看着青春的爱情片,跟着年轻的情爱迷雾中的人来跌宕起伏心情。 “友爱,最不易引起情绪的波动,也不会使你面容改色。”路易斯接着说:“没有情爱便没有生育,没有情爱便没有抚养,但是没有友爱,我们照样可以生存、长大。”同时他也承认,”在古代,友爱是最令人愉悦,最具人性的爱,是生命的冠冕,培养美德的学校
6、。“路易斯如果看到现在的美剧,恐怕就不这么说了,在美剧里,友爱才是主菜,情爱,就是一碟甜品。这可能是现在有很多人已经不需要情爱的原因。如果说没有足够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东西的情感是友情,那友爱就是一种熟稔关系,而且可以没有亲情的责任。但是,路易斯也指出,友爱要有内容,”哪怕是共同热衷于多米诺骨牌或研究小白鼠“、“足不出户的人不可能拥有旅伴”。相比较而言,友爱,这是苛刻也是实在的。如果你和一个朋友并没有共同的内容,没有共享的时光,那超出内容与经历联系着你们的,没准就是内心你没办法否认的情爱。 爱情,也实在是有着神秘成分。刘易斯写到,“爱情使男人真正想要的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女人,爱者渴望
7、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不是她能给的快乐。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寻求心爱的女人的拥抱,是因为他做过比较,知道她的拥抱比其他的女人更舒适。一旦考虑到这个问题,他就彻底走出了爱情。”在这里,我把路易斯讲的爱情与情爱一样理解为是带有非理性成分的。路易斯认为爱情与情爱的主要区别在于爱情把情爱中的需求转为了欣赏。但是,我认为爱情与情爱的区别多体现在互动与同步上。当我们情爱泛滥时,有可能是单相思,也有可能只是追求奉献。但是,爱情,是互动,是互相需要,是认知同步,甚至能够感受到灵魂中三观上的契合,转而形成互相欣赏。路易斯甚至提及卢克莱修的精辟论断,作为纯粹的酒色之徒,卢克莱修认为,爱情实际上会妨碍性快乐,感情令他分心
8、,使他不能以冷静和评判的态度去品味性快乐。没有爱情,性欲就像其他欲望一样,只关系到我们自己,和具体对象无关。有了爱情,性欲就关系到爱的对象。甚至可以说,爱情的诱惑不是性。欧美性解放的涵义就有对爱情从性的束缚中的解放的贡献,比如美剧里的主人公上床如喝水一般便捷后,观众还是能辨析与共情于主人公和谁在一起上床是运动,而与谁是因为有了爱情。爱情常常离不开性吸引,但爱情真的到来时,人们通常不知道如何全力表达是好,会用尽手段,性,只是帮助这种表达的手段之一,为的是取悦所爱对象的方方面面,种种琐事。所以,经历过爱情的人会觉得爱情常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到来,这是因为爱情比性更消耗时间和精力。同时,爱情,并没有人们
9、想象得那样会消散。甚至可以说,分离是否会望眼欲穿的想念才是检验爱情的标准。各种原因后无法在一起的恋人会知道自己经历的感情是情爱还是爱情。爱情转为亲情天天左手摸右手的夫妻,涉及到分离的威胁,或者体验过长久分居的离别,就还能真切的感受到爱情对于一生情感印记的影响。深爱,如雅歌所写,“爱情如死般坚强,大水不能熄灭,众水不能淹没。”如果,一个人的爱情没办法共情这样的感受,那可能这份感情经历还不是爱情。 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谈论爱情时,已经未必有对爱情至深的理解和辨析了。例如路易斯在谈到爱时,就曾质疑过这样的情形,谁能想象,一个人出于谨慎,因为安全性更高,会有人抱着这种心态将这点列入选择妻子、朋友、乃至
10、一条狗的理由? 在路易斯眼里,这是一种算计的爱。其实,他不知道,有时候,现在的年轻人在口口声声在讨论婚恋的般配时,就是在广泛接受安全之爱。这个时代确实和路易斯时代不太一样。汪咏梅在其翻译的四种爱的后记中写到,“路易斯一直单身,59岁时与离异、带着儿子来英国、患有多种癌症、濒临死亡的美国女作家乔伊结婚。在三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尽享了爱的盛筵心灵或肉体没有一丝缝隙不曾得到满足。“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希腊三贤”之一。他对西方文化及哲学的影响之大,可谓无出其右者。后人对其推崇备至,如怀特海曾说:“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解而已。”柏拉图著作丰富,绝大多数以对
11、话的形式写成,且有很多哲学思想是通过苏格拉底之口说出。在诸多对话作品中,会饮篇故事生动、情节精彩、语言流畅,在书中集中表达了柏拉图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观念。它可以说与理想国齐名,并称为柏拉图对话录中最杰出的两篇作品。 会饮,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一起聚会,喝酒聊天。会饮篇的故事发生在一次酒宴上,主人阿伽通为庆祝他创作的悲剧得奖,邀请好友们到他家中赴宴。席间,客人之一的鄂吕克锡马柯提议用谈论来消遣时光,并将题目定为歌颂爱神。在座者一致赞成,于是轮流发言,礼赞爱神。因此,全书就由六人的六篇颂词组成。 第一位发言者是裴卓,他借对爱神的赞颂来赞颂男子同性之爱。他认为,爱使人们努力做光荣的事,且只有相爱的人们
12、肯为对方牺牲性命,爱神是最能导致品德和幸福的。 第二个发言的是包萨尼亚。他区分了两种爱神,一个为天上的,一个为凡间的。他认为只有那驱使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爱神才美,才值得颂扬。凡间的爱神眷恋的是肉体,只为达到目的而不管方式好坏。与此同时,天上的爱神专注于灵魂和终生相守。在他看来,男子同性之爱是神所准许,是很光荣的事。但双方不应为利益结合,而是以增进品德为目的。 第三个发言的是医生鄂吕克锡马柯,他从医学角度出发并进一步拓展到音乐、占卜乃至自然界,论证爱是将相反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的和谐力量。 第四个发言的是喜剧作家阿里斯多潘,他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故事是说从前的人分为三个性别:男人、女
13、人、阴阳人,他们有四只手、四只脚,器官数目都依比例加倍。因为他们体力强壮,试图与诸神交战。宙斯将他们一劈为二,以示惩罚。被分开的两半相互思念,相互寻找。爱就是这一半寻求另一半,由分散重新回到整体的过程。这个故事表明,异性恋是由阴阳人劈开的两部分,同性恋是由男人、女人劈开的两部分。两者是并行合理的。而阿里斯多潘更欣赏男子同性之间的爱情。 第五个发言的是主人阿伽通。他认为前面的发言者是称颂人类从爱神那得来的幸福,而他要描述爱神的内在品质与品德。于是盛赞爱神是神灵中间最幸福的,是最美、最善良的,他不仅公正、审慎,而且勇敢、智慧。 第六个发言的就是苏格拉底了。首先,苏格拉底反驳阿伽通的观点:通过他一贯
14、的提问方式,一步步使阿伽通认识到爱神不是美与善的。接着,苏格拉底宣称这些都是他从一位曼底内亚女人狄欧蒂玛那学来的,并向大家转述了他们俩之间的对话。狄欧蒂玛使苏格拉底明白了,爱神是介乎美丑、善恶、神与凡人之间的一个大精灵;爱情的目的在于在美的东西里生育繁衍以追求不朽,这种生育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灵魂的。身体的生殖是孕育后代、产生子嗣的过程,灵魂的生殖是以孕育品德、产生智慧为结果。所以,狄欧蒂玛建议苏格拉底由追求美的形体到追求美的知识,最终上升到追求美本身。 在这六个人的发言中,苏格拉底的见解无疑可以全部归入柏拉图名下,而其他五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柏拉图的主张。从会饮篇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认为存
15、在两种爱,一种是低级的爱,即肉体之爱;一种是高级的爱,即灵魂之爱。肉体之爱是情欲之爱,是对美的形体的爱。其目的是寻欢作乐,结婚生子,发生于男女之间。而灵魂之爱已超越肉体,是爱美本身,是追求智慧、追求善,发生于男男之间。柏拉图并没有否定肉体上的性欲,但关键是要有节制。爱人之间应控制这种欲望,转化成共同追求善的热枕。 从会饮篇中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一以贯之的思想,即灵肉的二元对立。在柏拉图看来,肉体与灵魂是不同的存在,肉体是灵魂的束缚,是短暂的。只有灵魂才是主宰,才可以不朽。因此,在爱情当中柏拉图更推崇的是灵魂而不是肉体。同时,一方面由于当时古希腊社会的主体是成年男性公民,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在政治生活中完全没有参与权。另一方面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斯巴达取得了胜利。斯巴达崇尚武力、推崇男性雄健、男性力量的风气迅速影响到了雅典社会。在这两点主要原因,及种种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古希腊逐渐掀起了男子同性恋的风气,并且得到社会认可与法律保护。在此背景下,柏拉图的爱情观更倾向于指向男子同性之间的爱情。这是有他的社会背景的。 最后,我们似乎可以总结一下,柏拉图式爱情(或者说柏拉图的爱情观)的真正涵义指的是,发生在两个男子同性之间的,超越肉体肉欲层面,在精神上的交流孕育,共同追求善与美以达至灵魂升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