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集中隔离点储藏工作汇报非常欢迎各位领导莅临x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就x县集中隔离点储藏工作作以汇报。目前,我县已储藏集中隔离点8处,分别为x,房间总数1270间,到达每万人40间集中隔离用房要求。截至4月10日,已启用集中隔离点3处、房间587间,分别为老区招待所、关中风情园、县社会福利中心,隔离人员 262人,使用房间345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高度重视,充实配强工作力量及时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的集中隔离点储藏工作专班,负责全县集中隔离点的发动、征用、改造、储藏、管理等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四次主持召开储藏隔离酒店工作专班专题工作会,明确了县人大常委会3名副主任、县政协2
2、名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等6名县级领导分别担任储藏集中隔离点专班班长,8名科级干部任副班长,从公安、卫健、商信等部门按照标准抽调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157人,按照“一班七组在集中隔离点设立临时办公室,下设7个组(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安全保卫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组、人文关心组)两人一组,实行AB岗,明确各组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集中隔离点工作标准运行。同时,我们还成立了集中隔离场所专班临时党支部,每个集中隔离点设12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先锋模范和带头示范作用。二、提高站位,积极储藏集中隔离点县集中隔离点工作专班会同疾控中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全县酒店逐一
3、进行摸排,对照“整体建筑是否相对独立,是否与人口密集居住活动区保持一定防护距离,远离污染源,封闭式安全防护,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等标准标准要求,组织开展能力评估,摸排出康庄聚悦、关中风情园等8家符合集中隔离点要求的场所。工作专班及时跟进,对照集中隔离场所标准,指导储藏的集中隔离点按照标准标准要求开展硬件设施提升改造,标准设置“三区两通道和标识牌,安装视频监控、电子门磁、窗户限位器等。建立了隔离点腾空预案和隔离点梯次启用工作方案,签订了隔离点腾空协议,确保备用隔离点在征用后及时腾空。县委组织部及时为已启动储藏隔离点配备青年干部,要求全部入住隔离点协助专班开展工作。三、标准操作,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按照
4、国家隔离点工作专班管理规定和隔离点工作人员行为标准要求,我县召开了两次全县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培训大会,邀请疾控中心专家,分两批对抽调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岗前培训。同时,由每个集中隔离点工作专班按照各自隔离点实际情况对专班内工作人员开展班内培训,另外,还通过建立微信群在群内实时开展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熟悉日常隔离管理、心理疏导、安全保障、物资配送、信息报送、紧急情况处置、医废垃圾标准处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做到标准培训、标准上岗。四、严格启用,严防交叉感染储藏的集中隔离点在启用前,必须经县疾控中心专家进行检查验收。一是检查验收空调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单独控制回风。二是检查验收视频监控是否全覆盖,
5、隔离场所的进出口、走廊、电梯间、仓库、缓冲区、医疗废弃物暂存点等监控角度是否适宜。三是检查集中隔离点是否有独立化粪池,保证污水在进入市镇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四是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房间窗户是否有限位器,隔离房间门磁是否完好。五是检查集中隔离点是否有专门的医疗废弃物进出通道,是否有专人管理、上锁,是否有明确的警示标识,每日是否及时清运等。对储藏的集中隔离点做到五检查五验收后才能正式启用。五、标准运行,严格实施闭环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运行、闭环管理要求,对正在启用的隔离点,工作专班副班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入驻开展工作。一是统一标准齐全准确记录各项统计数据,完善统计报表,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6、二是严格执行封闭管理制度,专班人员在工作周期内不与场所外人员接触。三是对隔离人员从接收、医学观察、解除、转运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每个环节责任到人。四是实施隔离对象分类管理,对不同批次、不同链条的隔离对象,不能在同层进行隔离,严防交叉感染。五是严格落实消毒制度,明确消毒方式、时间、范围,安排专人执行到位。六是标准处置医疗废物,对废弃物安排专人专车,实施闭环转运、定点处理,严防污染外溢。六、优化效劳,强化安全责任保障一是建立隔离人员微信群,收集隔离人员生活需求,最大程度给予帮助解决。二是提供提供优质医疗效劳,坚持每日健康巡查,重点对孕妇、老人和有严重根底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对有健康异常情况人员要及时报告并送医院治疗。三是坚持心理疏导,对年龄小、心理脆弱、情绪波动的隔离对象,联系专业人员及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人文关心和精神抚慰等效劳。四是做好安全保障,在酒店大门、各楼层设置安全监督岗,落实专门视频监控值班室,24小时进行值守,确保隔离点位安全标准运行。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要求和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下一步,我县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认真按照检查组的检查要求和指导意见,把集中隔离点储藏工作抓实抓细,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好,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