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卷 第 期 年 月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校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困惑与优化路径 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建设为例王霞(湘潭大学 法学院,湖南 湘潭)摘 要:混合式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升课堂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建课平台如何选择、线上课程来源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学生负担如何配置等方面的困惑。要想充分挖掘混合式课程的固有潜力,使其在高校教学中持续发挥作用,有必要在认准课程改革本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优化混合式课程建设的路径。关键词:混合式课程;线上课程;课程改革;“互联网”教育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线上线下
2、混合式课程(以下简称“混合式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把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学习有机融合,实现学习目标最优化的课程模式。年 月 日,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划,“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广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在在线学习资源的支撑下,近年来混合式课程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正在引发教育模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鼓励教师进行混合式课程改革,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发布政策对混合式课程改革加以支持和推动,混合式课程改革为
3、打造高校“金课”奠定了基础。随着课堂规模的扩大,混合式课程改革从最初的广泛推动阶段发展到目前的精细化发展阶段,学生、教师、学校管理部门、在线教育平台在协调统一的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渐暴露,这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及时应对教学情势的变化。笔者拟结合自己在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在对标高校教育改革初衷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高校混合式课程运行的背景及优势高校课程改革起源于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条件的改善、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型以及高校教育功能的变化。在线学习是互联网时代学习模式转型的第一步,其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便捷的协同交流、友好的互动等独特优势,但
4、在线学习缺乏教师的参与,学习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理想。以翻转课堂为内核的混合式课程正是在弥补在线学习对学生管理不足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相对于纯粹的线上课程,混合式课程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总体而言,混合式课程改革旨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作者简介:王霞(),女,湖南岳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财税法学教学与研究。年湖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5、第 期王霞:高校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困惑与优化路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混合式课程的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在互联网兴起之前,知识更新速度慢,人们对知识获取的能力弱,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这一现象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线上课程不仅扩张了传统的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互联网知识库”思维,使其习惯于将互联网信息作为自己的知识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混合式课程的线上课程具有可加速、可回看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学习速度和回看次数,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可以适当精炼简化,这样有助于加快授课速度,扩大课堂
6、信息量。例如,笔者依托自己主持的线上慕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与案例”进行混合式教学。该慕课共有 个知识小节,覆盖了近 个全真司法案例。教师在线下课堂讲授案例搜索、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线上课程的内容和老师所提示的方法自主进行无穷拓展,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由此可见,混合式课程中的线上课程以及互联网信息成了知识库,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需求。第二,实现课堂翻转,优化教学效果。一方面,混合式课程中,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变成引导学习的掌舵人,教师的功能转向把握学生学习的主方向、传授学习方法和检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混合式课程可以使
7、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器”模式中解放出来,将教学重点集中于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线上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劳动合同”版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线上视频之后,在线下课堂中提出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劳动合同运行中的问题,这对学生拓展实践认知、建立社会常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产生了良好效果。第三,减少重复劳动,减轻教学负担。随着高校扩招的快速展开,各高校的师生比呈现失衡状态,高校教师教学任务加重,同一门课程的相同内容需要在多个班级、多个年级反复讲授的情况十分常见,教师在体力和精神上疲于
8、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混合式课程中线上课程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从相同知识反复讲授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高校混合式课程运行的现状及困惑虽然高校混合式课程改革已成常态,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各高校的混合式课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惑,如果不正视这些实践中的困惑,混合式课程的应用效果或将大打折扣。竞争还是统一:互联网教育平台选择的困惑从一流课程建设的角度分析,线上课程面向社会公众,其建课单位通常为互联网教育平台,因此平台选择是线上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混合式课程是以高校为建课单位的校内翻转课堂的具体形式,理论上不存在建课平台选择的问题,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教师的混
9、合式教学改革都起步于本人的线上课程建设。从混合式课程改革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选择了自己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作为线上素材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平台的选择和应用同样是混合式课程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目前,互联网教育平台大多是商业化运营,通过与各高校或者教师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为教师提供线上课程建设或课程运行服务,实现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持。实践中该环节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学校向教师提供课程改革项目,教师自行选择建课平台并与之签订服务合同;第二类是学校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定互联网教育平台并以学校名义与之签订服务合同,平台再依合同约定向相关教师提供服务;第三类是学校确定建课平台的选择范围和
10、定价标准,相关教师在该范围内选择合同相对方签订服务合同,并按照学校的经费使用标准向平台付费。市场化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授课和管理模式,学生作为终端受众,是该教学模式效果的最直接承受者。上述第一种模式的建课平台选择权由教师掌握,从理论上来说,交易双方处于平等的谈判状态,教师在选择平台时会衡量技术水平、建课价格、服务方式等,理应能达到最优选择效果。然而,建课之前教师往往对互联网课程服务模式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建课平台的销售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判断。更重要例如,笔者在主持的在线开放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原理及案例”于 年在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强国慕课频道等平台上线之后,即以
11、该慕课为依托着手进行校内课堂的混合式课程改革。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第 卷的是,市场上的建课平台日趋多元,每个平台对应自己独立的课程管理系统,如果教师运用不同的平台建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课程切换不同管理平台,这必然加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技术负担,并且还有可能因为遗漏信息而影响过程评价结果。第二种模式下,学校统一进行建课及平台管理,从管理效果来看,该模式固然能避免因学习平台过多而增加学生负担的现象,但是又可能因平台缺乏竞争而失去优化课程效果的原动力,同时,教师无法根据自己课堂的特色选择相适应的服务平台。第三种模式对前两种模式进行了折中:相对第一种模式而言,进入学校的建课平台不至于过多过
12、泛,避免过度竞争造成学生的负担;相对第二种模式而言,教师尚保留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能够满足自身课程特色的基本需求。然而在该模式下,不同教师采用不同平台使用课程。对学生而言,仍然存在平台切换的负担;对职能管理部门而言,对不同平台课程的管理也需要有不同的标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平台选择的困惑。自建还是借用:线上课程来源的困惑在混合式课程建设过程中,线上课程资源的来源有主讲教师自行建课和借用已有的线上课优质资源两种。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线上课程资源的可选范围存在差异。慕课发展早期,线上资源可选范围小,因此各高校教师在混合式课程改革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建课程,鼓励老师建课也是各高校教学管理的重点
13、。随着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进程的加快,可利用的线上教学资源快速增加。因此,充分应用线上“金课”进行本地化改造及探索线上“金课”的多种应用模式应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高校教师在混合式课程改革过程中仍然倾向于自己建课,主动选择其他优质在线课程作为课堂素材的做法尚不普遍,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改革存在惯性期,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不能迅速对快速增加的在线课程作出反应,仍然维持了改革之初的建课惯性;其次,教师使用其他老师的线上课程存在遴选和理解的成本,大部分老师倾向于维持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惯性,不愿自己的教学计划被他人的课程节奏打乱;第三,不同教师对知识的理解、
14、方法的传授和体系的组织各有特点,因此选择其他优质课程可能会产生“课堂排异”,导致课堂出现线下老师思路与线上课程思路“两张皮”的现象。很明显,在教育部已经进行了多轮全国一流课程评定、各省市亦同步进行了省级一流课程评定的前提下,海量的课程资源已经足以为大多数混合式课程提供线上资源,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师如果仍然保持自建课程的模式,必然引发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在自建课程和利用已建课程之间进行合理的取舍,是有效平衡授课质量和建课效率的要求。线上还是线下:课程内容布局的困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专业课学习不仅要充分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实践运用,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由此可以划分为
15、基础知识和拓展应用两大版块。在混合式课程改革过程中,这两部分教学任务可以分别配置在线上和线下课程中。线上讲授基础知识体系、线下进行知识拓展是目前大多数混合式课程内容配置的常态,但在部分线下课堂中,教师仍然以系统讲授基础知识为主,而将拓展性知识和专题知识以线上课程的形式呈现。不同课程内容布局的模式各有利弊。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线下通过师生互动、问答、论辩分析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理论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省课堂时间,实践中对部分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确有明显的知识拓展和能力提升效果。然而,对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这种模式缺乏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和管
16、理,可能导致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完整、不牢靠,最终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线下由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线上由学生自觉完成拓展训练的模式下,多数学生在线下课堂上完成知识系统的构建,实现了大多数学生的同步学习,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线上课程的内容,量力而行地完成知识拓展,真正做到“保基础,促提升”。但是这种模式下,相对基础知识而言,拓展性知识的更新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与固化为电子信息的线上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因此,混合性课堂仍有必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优化内容版块的配置,既要避免教师管理不足导致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问题,又要保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和拓展。同时,在线上线下课程布局的问题上,还需要注意线上课程的可考察性,应当保证线上课程的学习也能够得到较为客观的学习效果评价。第 期王霞:高校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困惑与优化路径 有效利用还是越界占用:学生课业负担的困惑“对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是慕课时代的口号之一,线上课程的推广从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效果,这种效果在混合式课程中同样能够达成。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辅助下,课外学习和管理成为可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