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品德课讨论问题策略 :许多教师为了表达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常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讨论小组的分组不合理等,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合理分组,重视分工;注重评价,适当鼓励;内容,深入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改革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这充分表达了新课改“以生为本,表达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既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又表达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能力,使学
2、生学会与组内成员相处。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现在的思想品德课中的小组讨论存在问题不可小视,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小组讨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讨论的题目设计不合理。在课堂教学中,讨论主题要明确、清晰,有讨论的必要性与价值,这关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思想品德课的小组讨论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讨论的主题脱离生活实际。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开展奠定根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开展。但是,在思想品德课的教
3、学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题目,根本上是围绕书本重点、难点展开,是典型的为考试而设计的讨论。比方在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中,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是“为什么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第三框中设计的讨论题目为“只要在青少年时树立一个高目标,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改变目标,你就一定会实现目标,这些题目的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时刻围绕中考,教师往往把中考的考点或者本课的重点设计成一些讨论的题目,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这些根底知识点,在题目的设计方面缺乏生活性,与学生的实际脱离,渐渐地学生失去了讨论的积极性。 (2)讨论主题缺乏层次性。课堂讨论的题目要精心设计,既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又要有提出更高的要求,
4、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有讨论的必要性与价值。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的题目难易度把握不够好。有些题目设计过分简单,有些题目又设计得太难,致使小组讨论解决不了。 如七年级下册第22课增强自我保护中设计了“网络的利与弊“为加强网络的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讨论题目。从拓展学生知识面、联系生活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教材中并未涉及网络的相关知识,如果在课堂中讨论这两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尤其是对网络管理提出建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再进行小组讨论。而有些题目设计得太过简单,直接在书本就能找到。题目设计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对讨论的内容缺乏兴趣。 2.讨论小
5、组的分组不合理。思想品德课小组的分组情况是否合理,决定小组讨论的效率与成果。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在分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1)分组程序的简单化。分组的随意性,很难保证小组内部形成优势互补与思维的碰撞。 (2)小组讨论时缺乏分工。小组内对于讨论的问题缺乏分工,致使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3)小组讨论缺乏有序性。教师在讨论中作一些引导性的诱导和点拨,是讨论能够有效开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在思想品德课中,笔者发现,小组讨论过程往往缺乏有序性。 (4)小组讨论缺乏监控。在小组讨论时,大局部教师是站在讲台上观望,或者随意地
6、在每组之间来回穿梭,偶尔对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5)对小组讨论缺乏评价机制。小组内部讨论缺乏互评机制,影响了一局部学生的参与性。 二、提高小组讨论实效性对策探讨1.合理分组,重视分工。在分组时,不要单纯地以固定的座位来分组,应该尽量考虑学生之间的亲疏程度,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根底,更要考虑到整个小组的团结合作。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可以在考虑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前提下,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进行有机组合,让每组的“综合实力相当,既表达公平又可以调动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同时,对所有小组编号,如1组、2组等,每个小组设立一位组长,负责该组的讨论情况记录。对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编号,如1组1号,2组4号等。
7、 在小组讨论时由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讨论主题等。 2.注重评价,适当鼓励。小组讨论的教学效果考查,依靠的是学生提交的多样化的学习成果。教师对小组讨论成果的科学评价及时进行意见反响,可以促进小组学习的效率,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在评价时,注重教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评价要高屋建瓴,对小组的讨论有指导意义;组间评价能发挥其他小组对问题的认识,看到此小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本小组更好地讨论;组内互评对组员参与情况、认真程度等进行评价,可以表扬先进、催促后进。在评价时可以采用加分、扣分制度,学期末对各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公布,对优秀小组、优秀成员进行适当奖励。从实际的执行效果看,
8、此方法效果较好。 3.内容,深入讨论。讨论内容是否恰当关系到讨论的价值与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内容,适宜小组讨论的主题一般包括:学生需要互相启发来拓展思维的问题;学生理解不一致又有必要争辩的问题;学生希望解决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等等。教师要扮演好讨论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对小组讨论的规那么、纪律要求、讨论的程度等方面进行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批评与扣分;其次,教师在小组讨论时,要全程关注、深入到小组内部,对各小组进行指导,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内磋商、协调、参考;或及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思维素材和深化题旨的信息,帮助学生挖掘讨论的深度。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