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好水利根底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新时期党的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加强水利建设,如何高标准、高质量解决好农村饮水问题,如何完善农村灌排体系等根底设施建设,是水利工作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同时,中央又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的开展战略。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开展与制定农业和农村开展政策的根本依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水利工作而言,当前,就
2、是要坚持四个立足点,扎扎实实地抓好水利根底设施建设。 一、立足于人民群众根本生存条件的改善,大力推进甘露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平安。 一是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及农村饮水解困的根底上,彻底解决饮水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吃水难问题。二是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落脚点,把解决农村饮水平安问题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力争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达70以上。三是围绕农村城镇化的推进,抓好集镇供水工程建设。完成12个乡镇集镇供水水厂建设,解决15万农村人口平安饮水问题。四是强化管理,优化效劳,降低本钱,提高水质,开展和扩大供水市场。 二、立足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
3、高,大力推进现代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平安。 一是围绕实现现代农业的开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化为契机,以增强粮食产量为动力,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大力抓好小型灌区建设。突破性地开展“五小(即小井、小塘、小库、小渠、小窖)水利工程建设,以增强农业作物的抗灾能力;加大现有水库渠网配套工程建设和现有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力度,对水利设施进行大修复、大改造、大配套、大建设、大提高;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做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u型渠、滴、喷、微灌等节水技术,并积极推广新一代旱地龙抗旱剂的应用,开展耐旱、耐涝及抗灾作物的生产。二是加强农村水利根底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生态农业,着力建设好五大万亩
4、灌区。把灌区生态林网与农村路网相结合,力争把各灌区打造成“渠成网,树成行,路相连,人水和谐,洪旱无虞,环境优美的山区水利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区,逐步构建“以水为线,依林铺路,小镇连景的生态水利风景区,实现农业水利向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经济水利和旅游水利的根本性转变。 三、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山川秀美工程,保护生态平安。 一是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以流域为单元,以村庄为依托,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二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到达修养水源,拦沙固土目的。同时实施保土耕作措施,因地制宜采取等高带状耕作等高沟垄耕种、横坡栽种、间作套种、轮
5、作或少耕免耕等生产方式。三是加强排污口的管理,严禁垃圾倾倒河边,严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四是切实抓好农村河道清淤清障和生态建设,改善农村水质状况,建设“碧水工程,创造生态乡村,给广阔农民群众提供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五是实施“以电代燃料工程。把“以电代燃料工程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保护林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四、立足于解决水患问题,大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平安。 一是进一步加强水利防灾工程体系建设。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根本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把病险水库加固与改善库区周围生态环境相结合,使每座水库在充分发挥其防洪减灾效益的同时,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成为当地的人文风景;加强堤防建设,根本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使重点乡镇集镇能到达防御2023年一遇洪水能力;整治河道,加快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努力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分期分批对重点地质滑坡险点进行根治,消除隐患。二是加快完善各项防汛非工程措施。建立完善山洪灾害水文、气象、地质监测站网,构建预警预报及信息发布系统;尽快完善省、市、县三级防汛通信专用网,并逐步延伸到基层乡镇防汛指挥机构,早日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和资源共享;加强防汛及科技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基层防汛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防汛抗灾工作需要。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