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呼吸过程(精)(1).ppt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250330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4.6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过程(精)(1).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呼吸过程(精)(1).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呼吸过程(精)(1).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呼吸过程(精)(1).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呼吸过程(精)(1).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呼吸过程(精)(1).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呼吸,第一页,共四十七页。,呼吸过程,第二页,共四十七页。,第一节 呼吸道与肺泡 一、呼吸道与肺泡 气管支气管中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肺泡囊。,第三页,共四十七页。,呼吸道分级示意图:肺的传导部肺的呼吸部,第四页,共四十七页。,正常肺小叶结构,第五页,共四十七页。,二、肺泡,一呼吸膜的结构:肺泡外表活性物质液体层肺泡上皮间质层基膜层毛细血管内皮6层结构的总厚度仅为0.21.0m通透性大,气体容易扩散通过。,第六页,共四十七页。,肺泡外表张力,肺泡上皮内外表分布有极薄的液体层,与肺泡气体形成气-液外表。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产生外表张力,使液体外表有收缩的倾向,使肺泡趋向

2、回缩,并与肺泡壁含有的弹力纤维的回缩作用共同构成肺泡的回缩力。按照拉普拉斯定律,液泡的回缩力(P)与外表张力(T)成正比,与液泡半径(r)成反比,即:P=2T/r。,第七页,共四十七页。,二肺泡外表活性物质 由肺泡壁型细胞合成和分泌,是一类脂蛋白,其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其亲水的极性端伸入液体层,疏水的非极性端伸入肺泡气,破坏了气-液外表结构,大大降低肺泡的外表张力,削弱肺泡回缩的趋向。作用:减弱肺泡外表张力,防止肺不张。,第八页,共四十七页。,肺泡外表活性物质的作用,动态地稳定肺泡容量:吸气时肺泡处于扩张状态,肺泡壁外表积增大,DPPC被分散稀释成一层极薄的分子层,降低外表张

3、力的作用减弱,肺泡回缩力增加,防止因吸气而使肺容量过分增大;呼气时肺泡容积缩小,DPPC密集成分子浓度较大的液层,大大增强了对抗外表张力的作用,使肺泡的回缩力量减少,防止因呼气而使肺泡容量过小。保持肺泡内相对“枯燥的环境:肺泡的外表张力,具有吸引肺毛细血管内液进入肺泡的作用,诱发肺泡积液,DPPC可以防止发生这一现象。,第九页,共四十七页。,第二节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第十页,共四十七页。,一、呼吸运动,定义:指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胸廓体积改变 呼吸肌收缩胸腔容积变化肺容积变化肺 内压变化肺泡与大气压力差肺通气。呼吸肌: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

4、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胸式呼吸:肋骨和胸骨运动腹式呼吸:膈肌舒缩活动平和呼吸:膈肌、肋间外肌。,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二、肺内压与胸内压的变化 1.胸膜腔: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的腔,是胸廓与肺之间 密闭的腔。2.胸内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平和呼吸时,胸内压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原因: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大于肺的生长 气胸:因某种原因导致胸膜腔密闭性破坏,使空 气进入形成。,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一肺容量 1.潮气量:平和呼吸时,每次气体进出肺的气量。2.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补吸气量:平和呼吸后,尽力吸气所吸入的气量。深吸气量:潮气量和补吸气量之和。3.补呼气量:平

5、和呼吸后,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4.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时间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一定时间内尽力呼气所呼 出的气量。5.余气量:最大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5.肺总容量: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肺容量图示:潮气量 补吸气量和深吸气量 补呼气量 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肺总容量 无效腔,第十五页,共四十七页。,二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次/min 2.肺泡通气量 单位时间内进出肺泡的气量.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解剖无效腔-上呼吸道内无呼吸上皮,也无肺循环血液供给,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称-。肺泡无效腔

6、-肺泡内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腔。,第十六页,共四十七页。,三、肺通气阻力 1.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 肺的弹性阻力 2.非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组织粘滞性阻力 3.呼吸功,第十七页,共四十七页。,四、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一旦呼吸停止,可人为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来维持肺通气。,第十八页,共四十七页。,第三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第十九页,共四十七页。,一、呼吸气体的分压和溶解度混合气的总分压=各气体的分压的总和,第二十页,共四十七页。,二、气体在肺和组织的交换,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七页。,气体交换动力-气体的分压差肺部:肺泡气中O2的分压大于 肺毛细血管O2 的分压,O2

7、 进入血管.肺泡气中CO2 的分压小于 肺毛细血管CO2 的分压,CO2进入肺泡.组织:组织中O2的分压小于毛细 血管O2 的分压,O2进入组织.组织中CO2 的分压大于毛细 血管CO2 的分压,CO2进入 血管.,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七页。,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三、肺泡通气与血流量的相互关系,每分肺泡通气量V为4.2升,每分肺血流量Q为5升,V/Q=0.84,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七页。,第四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 物理溶解(少,2%的O2,6%的CO2)化学结合(多,98%的O2,94%的CO2)物理溶解是化学结合的根底,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七页。,一、氧的运

8、输Hb与O2结合特征:Hb+O2=HbO21个珠蛋白Hb 4个血红素(Fe2+),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七页。,一氧的化学结合 1.氧合: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方式 2.氧容量:每100ml血液的血红蛋白化学结合 氧的量20ml,称为血红蛋白的 氧容量 3.血红蛋白氧含量:每100ml血液的血红蛋白 实际结合氧的量,称为血红蛋白氧 含量。4.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氧含量所占血红蛋白的 氧容量 的百分数称为血红蛋白氧饱 和度。,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七页。,氧的化学结合 Hb+O2=HbO2100mL动脉血含20mL结合O2,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七页。,二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氧离曲线:表达氧分压与氧饱和度之间的

9、关系的曲线。,上段:血氧高饱和度 在氧分压变化大 的情况下 血氧饱和度变化 不大.下段:组织细胞中,氧 分压稍有变化,血氧饱和度下降 很大,即可释放氧。,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七页。,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1.CO2和pH的影响 PCO2 PH曲线右移 H+可增加Hb的稳定性,降低其与O2的结合能力2.温度的影响 T 曲线右移 T,H+活度3.2,3-DPG的影响 红细胞无氧代谢产物 2,3-DPG(Hb与O2亲和力下降)曲线右移,第三十页,共四十七页。,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一二氧化碳的化学结合 1.碳酸氢盐形式 氯转移 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二二氧化碳的运输与酸 碱平衡,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七页。,第

10、五节 呼吸的调节,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七页。,一、各级呼吸中枢及其相互关系,1、脑干各级呼吸中枢,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七页。,呼吸中枢:1.延髓根本呼吸中枢 是产生节律性呼吸的根本中枢 吸气中枢 呼气中枢 中枢化学感受器2.长吸中枢脑桥的下2/33.脑桥呼吸调整中枢脑桥的上1/3能抑制长吸中枢,调整呼吸节律和深度,可以促进吸气向呼气转化.,第三十四页,共四十七页。,呼吸神经元:吸气神经元 呼气神经元 跨时相神经元,第三十五页,共四十七页。,2、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通过脑桥和延髓对呼吸中枢的作用,调节呼吸的节律 通过皮质脊髓束和和黑质红核脊髓束,下传直接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调节其活动。意义:

11、意识性呼吸。,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七页。,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七页。,1、肺牵张反射(黑-伯氏反射):在吸气或人工吹气,而使肺扩张到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受刺激,兴奋由迷走传入纤维传到呼吸中枢,抑制吸气中枢的活动,引起呼气,使肺回缩。即:肺的扩大或缩小所引起的反射性的呼吸变化。,第三十八页,共四十七页。,迷走吸气抑制反射肺扩张反射 肺扩张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吸气中枢,引起呼气。迷走吸气抑制反射肺缩反射 肺萎缩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牵张感受器兴奋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兴奋吸气中枢,引起吸气。意义:肺扩张反射有利防止吸气过深过长,加速由吸气向呼气转换。(与

12、呼吸调整中枢作用相似)肺缩反射有利阻止呼气过深,防止肺过度萎缩。,第三十九页,共四十七页。,2、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感受器为肌梭兴奋时传入冲动到达脊髓反射性引起所在肌肉收缩加强。,呼吸肌的本体感受 性反射弧示意图:感受器-肌梭传入神经-脊神经传出神经-脊神经胸段效应器-呼吸肌意义:维持正常呼吸,第四十页,共四十七页。,3、防御性反射 咳嗽反射:感受器位于喉、气管、支气管黏膜,为防御反射 喷嚏反射:感受器位于鼻黏膜,为防御反射,以去除鼻腔中刺激物。,第四十一页,共四十七页。,三、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七页。,1、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的分压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13、,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中枢化学感受器:H+延髓腹外侧浅表 1.头端 2.中间部 3.尾端,第四十四页,共四十七页。,2、CO2、缺氧、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血液中CO2浓度增高 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形成碳酸解离出H+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2.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缺氧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3.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H+浓度增高 中枢主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肺通气增加。,第四十五页,共四十七页。,第四十六页,共四十七页。,内容总结,第七章 呼吸。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呼气肌:腹壁肌、肋间内肌。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的腔,是胸廓与肺之间。时间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一定时间内尽力呼气所呼。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组织:组织中O2的分压小于毛细。3.血红蛋白氧含量:每100ml血液的血红蛋白。3.2,3-DPG的影响。3.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第四十七页,共四十七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