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2 1 世纪以来,随着艺术种类间的边界不断被打破,高等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元。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接受更多知识的可能性,而且使他们能够具备弘扬民族文化、体悟全球文化的能力。同时,高等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需求导向、全面发展的动态化发展理念和规范化、地域性、体系性、模块化、多元化等时代特征。尤其近几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当代高等院校的中国画教学改革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概念所指时间跨度上看,“中原画风”指的应是1 9 8 4 年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2、以来河南美术的绘画风格。2 0 世纪8 0 年代,李明在担任 河南日报 美术编辑时推出了 中原画风初探 专版和“中原画风”美术系列报道,这为“中原画风”的提出提供了学术准备和思想启蒙。2 0 0 7 年,画家、美术理论家马国强概括提出“传统、生活、创新、中正”的“中原画风”定位。其中,“传统”和“生活”用于解决创作的灵感源泉与具体方法问题,“创新”和“中正”可以揭示创作发展与审美气度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中原画风”的学术定位。2 0 1 2 年5 月1 5 日,大河报 刊发了李庚香的 努力打造“中原画派”积极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其中写道:“近年来,河南美术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包
3、含了老中青三代优秀画家的规模团队,已经在全国美术界刮起了强劲的 中原画风。”1 此文可视作“中原画风”概念的正式确立与公开提出。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使河南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弘扬中原地区悠远厚重的文化艺术积淀,是重要的课题。正如席卫权所说:“中原画风 作为一个当下概念面临建构之思,从实践到理论,从艺术到管理,从艺术家到作品,需要精神引领、讲求内涵、助推高峰和服务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2 因此,文章试图梳理河南高等师范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与课程体系,并提出课程创新的相关建议,以期助力“中原画风”视域下的河南工笔画创新。一、河南地区高校中国画教学概述古代,河南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
4、的重要地区。在新式学校教育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河南现代美术教育得到复兴。1 9 0 2 年,开封市前营门原游击衙署成立了河南地区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河南大学堂,其中设有手工图画课程,并以线描、铅笔画、简笔画、水彩画等为主要教学内容。1 9 0 6年,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创办,随后河南艺术学校、河南艺术师范学校、河南美术专科学校、河南女子艺术学校等十几所艺术学校相继成立并开设美术课程和美术专业。由此,河南现代美术教育逐渐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尚没有独立的美术学院。河南地区当代的高等美术教育延续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奠定的临摹、写生、创作结合的教学体系,同时受到各种艺术教育改革思
5、想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解决现当代艺术理念与传统绘画程式的矛盾,以及如何用传统绘画语言表现新时代、新生活、新题材、新观念。自1 9 8 8 年潘絜兹提出“复兴工笔画”这一理念后,全国各地不同的工笔画组织相继建立,为工笔画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工笔画坛逐渐呈现出绚烂的景象,各类展览中入选和获奖的工笔画作品越来越多。不仅工笔画得到了进一步普及,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工笔画作为自己的研习与创作方向。但各地院校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理念不同,部分院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不够新颖,河南省工笔画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二、河南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课程体系现状近年来,高等艺术教育受到越来
6、越多的重视,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和相关支持,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某种角度讲,影响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教育教学创新效果最明显的就是课程问题。1.培养目标设置滞后作为河南高等艺术教育的主体,目前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中教授工笔画相关课程的主要是美术学专业(师范类)和绘画专业(非师范)。美术学专业(师范类)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为中小学基础教育事业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师资力量。不同于专业画家,美术教师的职责对其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其在掌握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之外,更要胜任新时代的美育使命,借助各种层次的教育教学传播美中原画风视域下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课程创新徐智川摘要
7、:在“中原画风”视域下,如何使河南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弘扬中原地区悠远厚重的文化艺术积淀,是重要的课题。近几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文科建设的发展,高等院校的中国画教学改革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文梳理河南高等师范院校的工笔画教学与课程体系,并提出课程创新的相关建议,以期助力当代“中原画风”视域下的河南工笔画创新。关键词:中原画风 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 工笔画教学 课程创新1 4 3育理念,弘扬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绘画专业(非师范)则多培养具有坚实的文化理论知识、绘画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能力,能从事美术馆、
8、画院、画廊、艺术教育机构、新媒体等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但是,河南省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偏差,课程目标定位相对陈旧,课程设置存在同质化问题,课程学时不足,课程主体间缺乏逻辑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的有效实施。具体到工笔画的相关课程,部分院校的课程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存在重传统技艺摹写、轻当代思维训练的倾向。2.课程设置相对封闭目前,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中美术学专业(师范类)和绘画专业(非师范)的本科教学基本采用前两年基础课、后两年专业方向课的线性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专业本身的系统
9、性和完整性,基本能达到使学生夯实基本功、提高综合素养、成为“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但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部分高校并未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要完成的课程相对固定,如:一二年级需要完成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等大多数基础课程;三四年级需要完成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毕业设计(论文)等。因此,要在四年内安排完所有规定课程,就需要压缩课时量。这对于画科分类较多、技法程式性较强、需要较多学时的工笔画科不利,容易造成工笔画和其他学科、画种、画科横向联系的割裂。其次,一二年级的部分专业基础课、理论课尚未和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形成紧密的逻辑联系,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文
10、化审美与内涵理解不足。在工笔画具体画科教学中,部分教师多采用鉴赏、临摹、示范等方式开展写生和创作的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多注重对绘画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精神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难以将传统审美与西式审美、古典技法与当代题材有机结合,对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也不够了解。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对于与工笔画有较紧密联系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其他科目如传统壁画、岩彩绘画、绘本、民间艺术形式等的相关课程安排不足,这进一步导致工笔画教学容易脱离世界艺术发展体系,脱离当代生活,难以适应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3.课程内容不够全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画的主题逐渐拓展为多角度反映国家建
11、设、社会发展等,反映都市生活、都市文化及人们的心理状态等,关注信息社会带给人们的生活变革等。但当前部分院校工笔画仍按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进行分科教学,课程内容相对局限于传统形式与题材,多重视技法训练,理论和审美修养的培养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突破画科界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创作思维。尤其是除美术史等课程外,针对民间艺术、河南地区艺术学脉、现当代艺术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实操相关内容的课程安排略显不足,既没有特别贴合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实际,又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基地)、外省名校以及校外机构如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得不够紧密,难以使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河南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厚重的
12、艺术积淀。三、河南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课程创新的建议与策略1.探寻更明晰的课程定位工笔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符合民族审美和自身发展的程式化体系,北宋时期河南地区的院体工笔画、风俗画等达到了发展高峰。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河南省高等美术教育的主体力量之一,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定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对不同内容和取向的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其中,对河南地区画史学脉的挖掘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应是工笔画课程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是不断发展的,正是一代代画家和理论家的不断总结与创新才造就了人们今天认识的传统。这就要求高校工笔画教学不能固守经典,必须在以精品与经典为
13、师的课程观基础上,拓展“临摹写生创作”课程体系之内涵。同时,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呈现出更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这也要求当代工笔画的课程体系1 4 4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要加强人文知识和审美素养、传统画学理论和现代美术教育理论、当代艺术发展和新媒体与新艺术形式等相关课程的比重,强调画科与画科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力、审美力,开阔艺术视野,提高技法水平与综合学习能力。2.建构更开放的课程结构笔者认为,河南本地高校首先必须加强学科交
14、叉课程的设置,丰富学科来源,增加选修课的设置比例和相关课程中有关中原文化的知识,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当代工笔画出现了很多新题材、新内涵、新理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工笔画的艺术语境更为复杂多元,西画与中国画、工笔画与水墨画、架上绘画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流互渗越发深入。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入交流中,中国画各画科都在积极探索,力图实现现代转型与当代发展。这样,工笔画教学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分科与工笔、意笔的技法差别,要帮助学生在掌握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拓展工笔画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课程结构,就必须具备更多样的组合形式,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扎实、全面,更具有可发
15、展性。第三,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不能“一刀切”,要适当调整色彩学、透视学、构图学、材料学等强调理性、科学性的课程内容,使之与传统绘画审美意象相契合,因为“艺术强调感性、个性;而科学强调的是理性、共性。艺术教学则必须强调二者的相互统一。由于任何事物都要受宇宙法则的制约,为了寻求艺术规律,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手段”3。因此,高等院校的工笔画教学除了要弘扬中国艺术精神,体现文化自信,还需要从科学性、规律性着手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探索。另外,还可以开设诸如古典壁画临摹与创作、意笔写生与创作、实验水墨、综合材料与技法、艺术市场、创作思维建构与转换、艺术批评等课程,以帮助学生建构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真正体现出“
16、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3.拓展新媒体视域下的课程内涵近年来,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助力下,知识的广度得到了拓展,传播也更快、更高效,信息渠道更多样,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知识的同步化、立体化传播得到实现,各种知识的交替性、互动性与可分辨性都被增强。新媒体与各类知识、信息的连接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空间的各个传播节点和传播行为之间,从而形成各式各样新的、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传播现象与形态,这不仅是河南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高校拓展工笔画教学内容与方式的良好途径。因此,新媒体视域下的高等师范院校工笔画教师要在认知、思维角度上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构架设计上发挥新媒体优势,在知识传播形态上全方位解析工笔画审美体系与创作程式,通过创新思路与形式拓展工笔画教学,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其审美接受力,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结语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除了培养美术创作人才、理论研究人才和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还要担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发挥其基础性、师范性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拓展课程设置,引入新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