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 舍视角研究1442023年3月(中)1 传统生态智慧国内研究现状在乡村振兴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村寨的传统生态发展,对传统生态智慧的研究多数是从传统聚落、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表1)等方面开展的。最早是1992年佘正荣从马恩思想中论证生态智慧,1994年佘正荣又从老庄思想中提出生态智慧这一观点。在工业文明到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到达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从工业革命前的民族聚居实践中探索引导我们行动的生态智慧和实践准则。2 传统生态智慧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生态智慧的研究多是基于麦可 哈格(Michael Hage)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主张在设计中应该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自
2、然中获取灵感,立足本土文化和环境,重视社区参与,注重设计过程和细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的设计。麦可 哈格并对五个方面的内容作出分析:生态系统是设计的基础。设计应该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立足本土文化和环境。重视社区参与。重视细节和过程。传统生态智慧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环境中也有不同的应用和保护(表2)。3 “五生空间”生态智慧研究的有关资料解析目前以“三生”为主题的研究已经被多用于学术当中,多个学科已涉及其中。“三生”研究逐渐趋于主流常态,但关于“五生”(生产、生活、生态、生表1“传统生态智慧”观点角度分析学传统人类聚居角度2017 顔文涛探索人类聚居的生态智慧采用历史比较法,总结出共生
3、和共栖的人居生态关系2017魏成王璐璐传统聚落乡土公共建筑营造中的生态智慧从乡土建筑角度入手,探讨乡土公共建筑所富含的生态营造智慧,丰富与深化了对乡土建筑的多样性认知与生态适应性研究2010许建湘南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经验与启示分析了其选址、布局、形制、材料与构造等方面所蕴藏的大量生态智慧特征传统哲学角度2021洪梅论程颐“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及当代价值“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现代社会的生态观具有一致性,指出对今天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资源和行为准则2017田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实现意义从儒家、道家、佛教等宗教哲学为核心思想,总结“天人合一”的生态
4、智慧观2004 何月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通过对西方生态哲学的反思,在哲理层面 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生态智慧1998 樊美筠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以美学为例从美学的角度来进行总结民族传统文化角度2019 舒心心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从地方传统文化中总结出生态观念、生态保护思想,并发展可持续的当代生态价值2011 麻勇斌苗族村寨选址的生态智慧与历史情节总结利用地方文化解释迷信活动中的传统智慧,关注当地思想逻辑摘 要本文从“五生”(生产、生活、生态、生境、生命)空间角度出发,以桂北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激活桂北民族村寨新方法与新形式,修复空间关系,改善桂北民族村寨现有发展形势,
5、结合桂北少数民族文化特点,总结桂北民族村寨传统生态智慧,探索其应对各类人居环境挑战的当代价值,为当代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及规划实践提供借鉴。关键词传统生态智慧;五生空间;民族村寨;桂北民族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00(2023)08-0144-04桂北民族村寨“五生”空间的传统生态智慧研究金凤,王剑凯(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基金项目:2023 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桂北民族村寨“五生”空间的传统生态智慧研究”(YCSW2023209)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金 凤(1998-),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环境
6、设计。居 舍视角研究1452023年3月(中)表2 国外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作者国家研究方向Fikret Berkes加拿大研究传统知识和环境管理的关系,尤其是北极地区的传统生态智慧Robin Kimmerer美国研究土著文化中的植物知识和生态智慧,并探索这些知识对环境保护的意义Vandana Shiva印度研究传统农业和种子知识,提倡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 M.Taghi Farvar伊朗研究传统生态智慧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和保护Eduardo S.Brondizio巴西研究传统知识和文化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是亚马逊地区的传统生态智慧境、生命)空间的研究少之又少。桂北地区传统生态研究多包含
7、在侗族传统生态研究中,而关于“三生空间”“智慧生态”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民族村寨的传统生态智慧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其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传统生态智慧有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了创造性、传承性、发展性的观点与理念。二是结合多元化的分析,提出了深厚的理论支撑。三是能够针对特别形式提出针对性建议。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众多学者偏向于理论性的研究,多从文化和哲学思考,停留在思想方面。二是实践多以一个方向为研究,学科的交叉性过低,单一性成为弊端。本研究力从“五生空间”的角度总结传统生态智慧,以桂北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激活民族村寨的发展活力,并为人居环境提供
8、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以及借鉴意义。4 桂北民族村寨的“五生”法则与智慧研究桂北民族村寨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桂北民族村寨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选取典型样本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以村寨典型“五生空间”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空间分析法等,总结桂北民族村寨典型五生空间模式(表3),从而进一步总结桂北村寨传统生态智慧。表3 桂北民族村寨“五生”空间法则桂北民族村寨五生空间生态智慧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生境空间生命空间产业集群村寨居民选址布局自然生命民俗习俗生产聚集习俗场所生态自然生态关系原始信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4.1 “
9、产业兴旺”:生产空间的生态智慧桂北村寨的产业多是农业生产,稻鸭鱼共生、梯田糯稻、油茶种植等农业生产结构里都包含生产生态智慧。若将桂北村寨的传统农业生产产业、结合现有的产业业态增效形式,提出数字乡村的生产方向,可以进一步优化桂北民族村寨的活力与内涵。桂北地区农作采用的“稻鸭鱼共生”系统,也称“稻田生态系统”,稻田是“稻鸭鱼共生”系统的核心,鸭子是系统中的“清道夫”,鱼是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在稻田中能够吃掉杂草、小虫子和落叶等有机物,同时为稻田提供肥料。通过稻鸭鱼共生系统,农民可以增加养鸭和养鱼的收入,同时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桂北地区传统农业是以种植糯稻为主,稻田根据其所
10、在的地理位置分梯田或垮田、冲田和坝子田,梯田沿山修建层层叠叠,直插云端,是千年万代民族祖先血汗的结晶。桂北民族因势而建的梯田不只是拥有第一产业农业经济的作用,还可以标准化发展工业经济,将桂北糯稻标准化生产,在设计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体验经济。桂北地区盛油茶,油茶是一种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其果实可提取油脂用于食用和工业生产。此外,油茶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部分村落将闲置的大块农田种植油茶,既可以形成可供观赏的农业景观,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沙漠化、湿地退化等生态问题。桂北村寨生产空间的生态智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村落经济发展有两方面的功效。(1)传统的农作生产是具有循环性的,
11、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前提之下,保证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的独立稳定,也保证了农业正常发展的稳定。(2)传统农业生态智慧具有经济性,村落经济以农业空间生产为主,蕴含的传统智慧不仅是给当地带来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还可以继续发展为旅游农作体验的旅游经济效益。4.2 “生活富裕”:生活空间的生态智慧桂北民族居住在依山傍水之处,开垦农田,引水灌溉,种植稻谷,生活上一直比较富足。历代族人营造的村寨环境是桂北民族总结出来的生活空间智慧,鼓楼、风雨桥和火塘等生活空间与桂北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鼓楼通常建在侗族村寨的中央,在侗族村寨中,鼓楼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是村民们日常生活、节居 舍视角研究1462023年3月(中)日
12、庆祝、婚丧嫁娶等活动的场所。在鼓楼中,村民们可以听到鼓声、锣声、歌声和舞蹈声,感受到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鼓楼作为一种文化积淀物,是人民生态智慧在建筑艺术上的反映,与青山绿水、吊脚楼、火塘相映成趣,村民在这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满足感和场所的归属感,是千百年桂北村落建筑空间的场域精神。风雨桥是桂北村寨常见的建筑体,也是村民们心灵平衡的寄托体。首先,侗族风雨桥是侗族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侗族村寨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对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风雨桥上,村民们可以欣赏到美景、交流情感、传承文化,感受到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侗族风雨桥也对侗族村寨的建筑和规划产生了影响。侗族风雨桥作为村寨的重
13、要建筑,常常作为村寨的出入口或连接村寨内部的重要通道。风雨桥的建造和维护也需要村民共同参与,促进了村寨内部的联系和团结。最后,侗族风雨桥也对侗族村寨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影响。侗族风雨桥是村寨内部交通的重要通道,也是村寨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村寨经济的发展。因此,从桂北民族村寨的传统生活空间里整合居住环境、生活场所等相关联的要素,发现桂北民族的生态智慧在生活空间上,多是以尊重自然,依靠自然,通过用传统的力量协调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达到丰富村寨村民生活的目的。4.3 “生态宜居”:生态空间的生态智慧桂北地区村寨选择建寨之地,一般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结合固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并遵循祖辈
14、世代传承的信仰、信念、方法而进行。为了方便生活和利于生产,村寨大都选址于缓坡上、山坳和谷地之中,依山傍水,负阴抱阳,尤其讲究山与水的配置、和谐,符合中国传统的堪舆手法。地形地貌上多选择丘陵,河流众多之地,通常选择在山坡或者山脚下建造村寨,利用山地的地形地貌特点,便于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地利用率。选址特征显示桂北民族在营建村落时,是依托和顺应自然生态环境的,体现了人类早期生存实践中形成的生态经验。首先,灵活应用当地材料。村寨在营建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木材、石头、竹子等,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又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其次,充分考虑环保因素。村寨在营建过程中注重环保,采用环保型的
15、材料和建筑方式,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村寨也会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如山林、河流、湖泊等。第三,适应气候变化,桂北地区气候多变,村寨在营建过程中会考虑到气候变化的因素,如遮阳、保温、防雨等,使房屋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桂北民族的村寨建筑及其自然环境,我们看到了桂北民族村寨建筑和环境中那种天人合一、万象一体的整体宇宙和生命观。虽然这种村寨选址包含一些宗教和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是从其选址理念和环境意识,不难看出其饱含的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师法自然的生态智慧。4.4 “治理有效”:生境空间的生态智慧在桂北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理念中,人类只是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类必须仰仗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才能
16、得以生存。因此,在桂北民族的传统观念中,要在尊重自然,节制索取资源,并在治理的过程中形成了水利、林业、农业等方面有效的传统生态智慧,保证生境空间的正常运行。其一,水利智慧。桂北地区山区多、水源丰富,传统上人们就利用山泉和雨水,建设了灌溉系统和水利工程,实现了精准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少数民族根据当地地形和水资源状况,建造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进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防止水源枯竭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其二,林业智慧。桂北民族传统上视山林为神圣的自然资源,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林业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传统的刀耕火种、树木轮作等森林管理方式有助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其三,农业智慧。当地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土地利用、作物栽培、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经验。比如,传统的“三年一耕、两年休耕”轮作制度、有机肥料的利用、梯田的建设等,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经验。利用地形地貌和水源条件进行山地稻作、水田蚕豆等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保护土壤和水居 舍视角研究1472023年3月(中)资源。桂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