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章 细菌(xjn)的遗传变异,遗传(heredity):系指亲代细菌与子代细菌的相似性,它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菌存在的根据。变异(biny)(variation):系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细菌之间的不相似性,它使细菌得以进化。,第一页,共四十六页。,第1节 细菌常见的变异(biny)现象,形态(xngti)和结构变异 菌落形态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代谢变异 抗原性变异,第二页,共四十六页。,有荚膜的肺炎球菌,无荚膜的肺炎球菌,细菌形态(xngti)结构变异,第三页,共四十六页。,S型菌落(jnlu),R型菌落(jnlu),细菌菌落(jnlu)形态变异,第四页,共四十六页。,S
2、型菌落(jnlu),R型菌落(jnlu),第五页,共四十六页。,第2节 细菌(xjn)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组(genome)质粒(plasmid)转位(zhun wi)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l),第六页,共四十六页。,基因组(genome),细菌的基因组位于(wiy)核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细菌作为原核微生物,虽没有完整的核结构,但却有核体,其功能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功能相同,因此又称其为染色体(chromosome)。细菌的基因组与真核细胞染色体不同,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intron)。,第七页,共四十六页
3、。,DNA与蛋白质,第八页,共四十六页。,计算机模拟(mn)DNA,第九页,共四十六页。,脉冲场电泳(PFGE)方法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手段为微生物基因组的分析提供了得力的工具。已知不同种群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范围(fnwi)从0.6Mb(分支杆菌)到9.45Mb(粘细菌),据估计低等真核生物如酵母菌同“高等”原核生物(链霉菌)的基因组大小无大区别。与高等生物相比,原核生物的基因组要小得多,编码的基因数目也少得多。然而与人类基因组中90-95%的非编码区相比,微生物对遗传物质的利用效率就高得多,相关的基因常以操纵子形式出现,这样有利于转录调控和协调表达。,基因(jyn)组大小和基因(jyn)数目的
4、多样性,第十页,共四十六页。,基因数目 基因组大小(Mb)原核生物 Mycoplasma genitalium 473 0.58 Haemophilus influenzae 1,760 1.83 Bacillus subtilis 3,700 4.2 Escherichia coli 4,100 4.7 Myxococcus xanthus 8,000 9.45真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5,800 13.5原生动物 Cyanidioschyzon merolae 5,000 11.7 Oxytricha similis 12,000 600 节肢动物 Droso
5、phila melanogaster 12,000 650线虫动物(dngw)Caenorhabditis elegans 14,000 100 软体动物 Loligo pealii 35,000 2,700脊索动物 Ciona intestinalis N 165 Fugu rubripes 70,000 400 Danio rerio N 1,900 Mus musculus 70,000 3,300 Homo sapiens 70,000 3,300植物 Nicotiana tabacum 43,000 4,500 Arabidopsis thaliana 16,000-33,000 7
6、0-145引自 George and Gerald(1996)。,不同(b tn)进化分支生物中预计的基因数目和基因组大小,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原核生物DNA化学组成差异很大,不同种群的GC含量范围是24-76 mol%,细菌种内的GC含量差别3%,属内的差别10%。另外,不同种群的基因组DNA序列差异也很大,两种DNA-DNA的结合(杂交)比例间接地反映了两种细菌DNA序列的相似性程度(chngd)。通常同一个种的细菌菌株间的序列差异可高达30%。近年来发展的DNA指纹图谱也显示了细菌种内不同菌株的DNA差别很大,常用的AFLP,RAPD,ARDRA及Ribotyping等都是鉴别菌株间
7、的重要手段。,遗传物质化学组成和DNA序列(xli)的差异,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质粒(plasmid),质粒是细菌(xjn)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环状双螺旋DNA分子。,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质粒的特点(tdin),质粒可以自身复制,随宿主菌分裂传到子代菌体。质粒是自行复制单位,有的需与核质染色体的复制同步,称为(chn wi)严紧型复制(stringent replication)。一个质粒可同时具有几种编码功能。质粒可以在细菌间转移,而且不仅可以发生在同种、同属之间,有的甚至还可以在不同种属的细菌间进行。质粒可以自行丢失(频率10-210-8),或经人工处理而消除(curing)。
8、用高温、紫外线、吖啶橙等处理,可使质粒丢失的频率提高100100 000倍。,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码细菌(xjn)重要的生物学性状的几种质粒,编码性菌毛的质粒称致育质粒或F质粒(fertility plasmid),具有F质粒的细菌有性菌毛,为雄性细菌;无F质粒的细菌无性菌毛,为雌性细菌,该质粒与细菌的有性结合有关。编码细菌各种毒力因子的质粒统称(tngchng)毒力质粒或Vi质粒(Virulence plasmid),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在黏膜上定居及产生毒素的能力可由不同质粒编码,其中K质粒编码对黏膜具有黏附活性的菌毛,ST质粒与LT质粒分别编码耐热肠毒素和不耐热肠毒素。细菌对抗菌药物或
9、重金属盐类的抗性则由R质粒(resistance plasmid)所决定。,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按其转移(zhuny)的特性将质粒分类,接合性质粒(conjugative plasmid):接合性质粒一般使细菌有致育性,如F质粒。非接合性质粒(nonconjugative plasmid):不能在细菌之间转移,但有的可以通过以噬菌体为载体或直接进入另一个细菌而转移。附加体(episome):有的质粒还可以结合到染色体上,如大肠杆菌的这种质粒称为(chn wi)。自杀性质粒(suicideplasmid):通常为R质粒的衍生物质粒,具有接合转移基因的功能。其复制需要一种大多数细菌不产生的蛋白
10、质,因此当其进入宿主细胞后,不能复制。穿梭载体(shuttle vector):是一类特殊的质粒,可在一些种属关系差异较大的微生物中转移,例如在大肠杆菌与酵母之间。,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转位(zhun wi)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是一类独特的DNA片段,不依赖于同源性重组可以在细菌的基因组中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也称为跳跃基因(jumpinggenes)或移动基因(movable genes)。转位因子插入细菌基因组后,因在插入部位影响(yngxing)了细菌基因组DNA的正常结构,可使细菌失去某些功能,影响(yngxing)细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等。转位因
11、子主要有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转座子(transposon,Tn)及Mu噬菌体3类,新近发现的基因盒整合子系统也应归属其内。,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插入序列 IS与Tn具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都携带编码转座酶(transposase)的基因,二是在其DNA末端都有短的反向重复序列(invertedrepeat,IR),IR长401 000bp。IS较小,长0714kb。IS是细菌染色体、质粒和某些噬菌体的正常组分,最初(zuch)是从细菌的乳糖操纵子中发现的一段自发的插入序列,它阻止了被插入的基因的转录。
12、其插入作用可以双向进行,既可以正向整合到基因组上,也可以反向整合到基因组上,IS插入位点一般是随机的。,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转座子(transposon,Tn),Tn比IS大,长225kb,除转座酶基因外,还含某些具有(jyu)重要特性(例如抗性标记)的基因。当Tn插入某一基因时,一方面可引起插入基因失活产生基因突变,另一方面可因带人抗性基因而使细菌获得耐药性。根据结构特征的不同,Tn可以分为复合型转座子、Tn3系转座子和接合性转座子3类。,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Mu噬菌体,是促变噬菌体(mutatorphage)的简称,是一类具有转位作用(transposion)的温和(wnh)噬菌体
13、,可随机插入大肠杆菌DNA中,从而导致大肠杆菌基因组突变。其核酸为线性DNA分子,游离状态和整合状态的Mu噬菌体具有相同的基因序列,但不含末端IR序列。Mu的溶原性整合和裂解周期的复制均以转座方式进行。,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基因(jyn)盒整合子系统(gene cassetteintegron system),1991年由Hall提出,能捕获并表达外来耐药基因(jyn),形成多重耐药性,是近年来发现的细菌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之一。,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毒力岛(pathogenicity island,PAl),PAI是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jyn)群,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基因
14、(jyn)组,但位于细菌基因(jyn)组之内,因此称之为“岛”。近年来发现在许多病原性细菌中都存在着PAI。,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1.编码细菌毒力基因簇的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20100kb左右)染色体DNA片段;2.一些毒力岛的两侧具有重复序列和插入元件,但是也可以没有;3.毒力岛往往位于细菌染色体的tRNA基因位点内或附近,或者(huzh)位于与噬菌体整合有关的位点;4.毒力岛DNA片段的G+C mol%、密码使用和宿主细菌染色体有明显差异,有的比宿主细胞的G+C mol%明显高,有的 明显低;,毒力岛的特点(tdin),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5.毒力岛编码的基因产物(chnw
15、)许多是分泌性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6.一种病原菌可以有一个或几个毒力岛;7.细菌的毒力岛应该包括位于噬菌体和质粒上的、与细菌的毒力有关的、其G+C百分比和密码使用与宿主细胞明显不同的DNA片段;8.毒力岛可能与新发现的病原性细菌有关。,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第3节 细菌变异(biny)的机制,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细菌的基因发生了改变(gibin),使相应的性状也发生变化,并可以遗传下去,称为遗传性变异。遗传性变异一般又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转移两个方面。,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基因突变(j yn t bin),细菌与其他生物细胞一样可发生突变,突变也可按其发生改变范围的大小分为染色体畸变(
16、chromosomal aberration)和点突变(pointmutation)。染色体畸变是指染色体的一大段发生了变化,它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delection)、重复(duplication)、插入(insertion)、易位(translocation)和倒置(inversion)。点突变是相应基因上的DNA链中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改变,包括核苷酸对的置换(replacement),进一步可分为转换(zhunhun)(transtion)、颠换(transversion)以及因缺失或插入而造成的移码(frame shift)。,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突变(tbin),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细菌(xjn)的突变,也可分为自发突变(spontaneousmutation)和人工诱变(inducedmutation)。自发突变是在未经人工诱导的外界(wiji)条件下自然发生的突变,它经常发生,但发生的几率(突变率)很低,通常仅11061109。人工诱变是在应用诱变因素的影响下而发生的突变,其突变率常高于自然突变。许多物理和化学因素,如X射线、紫外光、亚硝酸、吖啶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