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52542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流行性出血热-Gsl.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7/1,1,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主任医师 郭少林,2023/7/1,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病理特征: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临床特征: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一、概 述,2023/7/1,3,根据我国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可分为姬鼠型和家鼠型两种主要类型,其中黑线姬鼠为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通过多年研究,已经基本明确了

2、我国存在姬鼠型、家鼠型和家鼠姬鼠混合型 3 种疫区。,一、概 述,2023/7/1,4,1982年流行性出血热(EHF)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的命名: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韩国称韩国出血热(KHF),瑞典称地方性良性肾病(NDN),芬兰和南斯拉夫称流行性肾炎(EN)等。该病病死率高,危害较大,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一、概 述,2023/7/1,5,19311932年在黑龙江下游中、苏边境盆地的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和苏联军队中发生流行性出血热,以后在苏联与满洲里交界处和黑龙江流域每年都有暴发流行。1935年日本士兵在我国东北森

3、林草原地带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曾误诊为“出血性紫斑”、“异型猩红热”、“急性肾炎”和“出血性斑疹伤寒”等。1938年7月在绥芬河流域的二道岗,有20名日本士兵患流行性出血热,当时称“二道岗热”。1939年912月日本骑兵在孙吴演习,20人患HFRS,6人死亡,当时称“孙吴热”。,二、简 史,2023/7/1,6,1940年在黑河附近日本士兵236人患HFRS,死亡26人,当时称“黑河病”。同时期在日本驻军所在地,如永安、三江、北安、横道河子和延边等,均有HFRS发生,延边当时称间岛,当地称HFRS为“间岛热”。1941年日本军队曾报告,在出兵中国东北的百万日军中,约有万人患流行性出血热,病死率高

4、达30%。有文献记载,在黑龙江流域东北支流一带,在一百万日本军队中发生了1.2万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1942年虎林发生102例流行性出血热,死亡15人,当时称“虎林热”。1942年日本陆军军医部将上述不同名称的疾病,统称为流行性出血热(EHF)。1950年黑龙江省发生18例病人后,我国年年都有EHF疫情。,二、简 史,2023/7/1,7,1、基本特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genus),统称汉坦病毒(Hantaviruses,HV),血清/基因分型至少20多个。汉坦病毒对脂溶剂和常用消毒剂敏感,如:氯仿、乙

5、醚、丙酮、甲醛、戊二醛、乙醇、碘酒、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氟等,在酸性(pH5.0)环境中可灭活汉坦病毒。加热56 30min,6010min,1001min,60Co照射及紫外线照射(1015min)可使汉坦病毒灭活。在PH 79、-20低温和-70超低温或-196液氮中汉坦病毒活性良好。EHFV的抵抗力可归纳为“三怕”,即怕消毒剂,怕热,怕紫外线。,三、病原学,2023/7/1,8,2、免疫学性状 体液免疫:病后13天即可检出IgM抗体,56日抗体滴度达高峰,1014日后开始逐渐下降,半年后多数转阴。IgG抗体病后23天可出现,其滴度高峰在病后1014天,以后仍继续升高,1年之内多数患者的

6、抗体滴度皆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后缓慢下降。病后抗体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者不到一年,长者36年以上。一般看来,姬鼠型比家鼠型HV IgG抗体持续的时间长,重型病例比轻型病例抗体持续的时间长。细胞免疫:出血热患者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率明显增高,各病期高于正常人2436倍,病程早期升高,少尿期达高峰,至多尿期仍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三、病原学,2023/7/1,9,病毒颗粒示意图,三、病原学,2023/7/1,10,侵入细胞间隙的病毒颗粒,三、病原学,2023/7/1,11,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我国已经发现100多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其中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野栖的黑线姬鼠和家栖的褐家鼠。此外,

7、还有家栖的小家鼠、黄胸鼠、野栖的黄毛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林区的大林姬鼠和实验用大白鼠。,四、流行病学,2023/7/1,12,褐家鼠和黑线姬鼠,2023/7/1,13,Deer Mouse and Cotton Mouse,2023/7/1,14,2、传播途径1.动物源性传播 伤口传播 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病毒污染破损皮肤或黏 膜而被感染 呼吸道传播 吸入带病毒宿主动物的排泄物及分 泌物污染环境形成气溶胶而被感染 消化道传播 食入带病毒宿主动物排泄物、分泌 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2.螨媒传播 通过革螨或恙螨幼虫叮咬感染 3.垂直传播 患病孕妇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带病毒

8、鼠通过孕鼠传给胎鼠 带病毒革螨或恙螨经卵传递,四、流行病学,2023/7/1,15,经伤口传播 无论鼠间还是人间,HV很容易通过伤口传播。尤其在秋收季节,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并下田取食,其排泄物污染土壤和农作物的机会增加;而且这时正值农忙,参加秋收人员接触土壤和农作物以及劳动中皮肤破损的机会较多。由此看来,姬鼠型出血热秋后发病增加与伤口传播有关。,四、流行病学,2023/7/1,16,3、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种族人群对汉坦病毒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病毒后只有少部份人发病,大部份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据调查,自然隐性感染人群比显性感染者多数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发病人群

9、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四、流行病学,2023/7/1,17,隐性感染 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高(5.17%),其次为混合型疫区(3.27%),姬鼠型疫区最低(1.11%)。造成姬鼠型和家鼠型疫区人群自然隐性感染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两型病毒的毒力强弱有关,与人群活动场所、范围、接触传染源(或病毒污染物)的机率不同有关。自然隐性感染者IgG抗体滴度1:10-1:80者占92.26%,说明自然隐性感染者抗体滴度绝大多数处于较低水平。,四、流行病学,2023/7/1,18,4、流行的周期性 取决于主要宿主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带毒情况,与当地易感人群的免疫状况和接触汉坦病毒的机会也有一定关系。我国

10、出血热发病率平均每 5 年左右出现一次小流行,10年左右出现一次大流行。,四、流行病学,2023/7/1,19,5、地理分布 目前世界上有 30 多个国家存在 EHF,其中发病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俄罗斯、韩国、芬兰、挪威、瑞典、丹麦等,美国也存在由汉城病毒引起的EHF。亚洲发病率最高,发病人数占全世界的90%以上。目前中国除青海、新疆、澳门未发现病例外,其余31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均有本病病例。发病比较重的省份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EHF流行强度加大,危害严重,开始被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四、流行病学,2023/7/1,20,我国不同省

11、市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2023/7/1,21,EHF病人世界分布趋势,2023/7/1,22,2023/7/1,23,不同省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人群构成比,2023/7/1,24,2023/7/1,25,2004年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河北和陕西6省病例数达到全国病例数的79%。,2023/7/1,26,6、时间分布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疫区和不同地理景观的流行季节不完全相同:姬鼠型疫区发病季节高峰每年 10月至翌年1月 家鼠型疫区发病季节高峰每年35月 混合型疫区发病季节高峰每年冬、春,四、流行病学,2023/7/1,27,1950-2004年全国HFRS发病,2023

12、/7/1,28,1950200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姬鼠型HFRS流行季节特点,2023/7/1,30,2023/7/1,31,家鼠型HFRS流行季节特点,2023/7/1,32,混合型HFRS流行季节特点,2023/7/1,33,2023/7/1,34,7、人群分布 性别分布:人群自然隐性感染率,姬鼠型(1.47%;1.09%)和混合型疫区(4.18%;3.06%)男性高于女性;而家鼠型疫区(4.64%;5.62%)则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分布:姬鼠型和姬鼠型为主混合型疫区,以1645岁人群隐性感染率较高,16岁以下较低;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疫区,以36岁以上人群隐性感染率较高,0

13、15岁的也有较多感染。职业分布:农民隐性感染率最高7.46%,工人2.25%,学生最低1.90%,其它职业感染者较少。,四、流行病学,2023/7/1,35,2023/7/1,36,2023/7/1,37,卫办疾控发201238号,2012年3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说:今年以来,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手足口病发病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局部地区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常见,布病、出血热等人畜共患传染病依然处于较高发病水平,传染病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4、,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2023/7/1,38,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强化传染病防控属地化管理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投入力度,针对辖区重点传染病与影响传染病流行的重点危险因素,制订防控方案,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要进一步完善部门合作机制,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联防联控。,2023/7/1,39,二、加强监测报告,切实做好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不断提高疫情报告质量。要加强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工

15、作,在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地区和人群中开展主动监测。要进一步加强病原学检测工作,为传染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控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传染病监测、预警、调查处置工作的支持和指导。,2023/7/1,40,三、加强科学防控,切实落实各项重点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高发地区,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儿童的晨午检制度、环境消毒等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做好手足口病和其它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频发地区,要切实做好疫情分析、实验室

16、检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布病高发地区,要继续加强与畜牧部门合作,促进畜间布病防治工作,要做到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病人,减少慢性化。出血热发病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加强对人间、鼠间出血热疫情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置,在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开展免疫预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防鼠、灭鼠活动,有效降低鼠密度。登革热输入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要认真做好疫情和蚊媒密度监测,主动搜索可疑发热病例,积极开展灭蚊工作。,2023/7/1,41,四、加强预检分诊,坚持做好传染病病人医疗救治工作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认真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登记报告工作,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坚持做好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工作,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要根据当地防病治病的需要,加强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专业人员培训,改善危重病人救治的设施条件,切实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重点加强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救治工作,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2023/7/1,42,五、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