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252951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02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器械(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两个任务:,一、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看懂常见化验单),二、会使用常见的医疗器械(体温表、血压计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以上指标有什么意义?说明什么问题?患者有什么情况?用什么药?,大三阳,小三阳,血常规检查,1.血液概述(1)定义: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2)特点:A.占体重8-9%,5000-6000ml,pH7.35-7.45 B.构成:血浆(无形成分)+细胞(有形成分)

2、,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p50.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 流行感冒、麻疹、白血病等(2)用药 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等(3)特殊感染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1)生理性 月经前、妊娠、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新生儿及婴儿等(2)病理性 细菌感染、恶性肿瘤、药物中毒,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范围 p51 1.白细胞分类(1)细胞质有颗粒:中性、嗜碱性、嗜酸性(2)细胞质无颗粒: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2.中性粒细胞(1)吞噬细胞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2)临床意义:A.增多:a.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及全 身感染 b.中毒、出血及其

3、他疾病 B.减少:a.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等 b.中毒(重金属等)及用药,3.嗜酸性粒细胞(1)变形运动及吞噬功能(2)临床意义:A.增多:a.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等 b.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牛皮癣等 c.血液病 嗜酸性细胞性白血病等 d.用药 头孢系列抗生素 B.减少:a.疾病或创伤 伤寒或术后 b.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4.嗜碱性粒细胞(1)无吞噬功能,可与免疫球蛋白结合(2)临床意义:A.增多:a.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等.b.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及铅铋中毒 B.减少:a.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等 b.用药 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等,5

4、.淋巴细胞(1)参与体液免疫(2)临床意义 A.增多:a.传染病 百日咳、水痘等 b.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贫血等 c.其他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B.减少: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等 6.单核细胞(1)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强大的吞噬功能(2)增多:传染病、寄生虫病、血液病等,三.红细胞计数 参考范围:p51.1.血液中最多的有形成分 2.作为呼吸载体,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临床意义:1.增多:(1).相对增多 由于失水,血液浓缩(2).绝对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代偿、继发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 2.减少:(1).造血物质缺乏 营养不足等(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3).红细胞

5、破坏或丢失过多(4).继发性贫血,四.血红蛋白 参考范围:p52.1.红细胞主要成分,承担运输气体功能 2.临床意义: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1)增多:A.疾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B.创伤 大量失水、烧伤 C.用药 伯氨喹、硝酸甘油等(2)减少:A.出血 见于大出血 B.其他疾病 减少程度比红细胞严重:缺铁 减少程度不如红细胞:巨幼细胞性贫血,五.血小板计数 参考范围:p52.1.作用:(1)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2)止血、参与并促进血液凝固 2.临床意义(1)减少:A.生成减少 贫血、造血功能障碍 B.破坏过多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C.分布异常 脾肿大、血液稀释等 D.其他及药物中毒或

6、过敏(2)增多:A.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B.创伤 脾摘除术后、骨折等,六.红细胞沉降率 参考范围:p52.1.定义:血沉,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2.临床意义(1)增快:A.生理性增快 女性经期、妊娠3月 B.炎症 风湿病、结核病等 C.组织损伤及坏死 D.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2)病理性减慢: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尿液检查,1.构成:97%水分,3%固体物质(有、无机物)2.特征:正常尿液黄色或淡黄色,新鲜尿液呈弱酸性 3.尿液检查的目的:(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2)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3)职业病,急性汞中毒;慢性重金属中毒(4)治

7、疗药物检测 具有肾毒或安全窗窄的药物,一.尿液酸碱度 中性或弱碱性 1.酸碱度增高(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等(2)用药 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等 2.酸碱度降低(1)疾病 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2)用药 应用酸性药物氯化铵等二.尿比重 4时同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1.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梗阻等 2.降低 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多尿期等,三.尿蛋白 1.生理性蛋白尿 剧烈运动、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 2.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病导致(2)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损伤所致(3)混合型蛋白尿 肾小球、小管同时受损(4)溢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多量异常蛋白质(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8、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多肽抗生素,四.尿葡萄糖 1.疾病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肾上腺疾病等 2.饮食性糖尿 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 3.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 暂时性:剧烈运动及头部受伤、脑出血等 持续性:原发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烧伤、感染、骨折、应用药物等五.尿胆红素 1.肝细胞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2.阻塞型肝炎 化脓性胆管炎、胆结石等,六.尿胆原 1.增多:(1)肝细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 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2)其他疾病 顽固性便秘、肠梗阻等 2.减少:(1)阻塞性黄疸 胆总管结石(2)其他疾病,七.尿液隐血 含0.1%以上血液 1.尿血红蛋白阳性 红细胞

9、大量破坏(1)创伤 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等(2)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3)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尿毒症(4)用药 阿司匹林、磺胺药等 2.尿肌红蛋白阳性(1)创伤 挤压综合症、电击伤等(2)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等(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等(4)代谢性疾病及酒精或药物中毒,八.尿沉渣白细胞 1.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2.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混入尿液等九.尿沉渣管型 1.尿液中蛋白在肾小管聚集而成 2.临床意义:不同的管型反映不同的症状(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2)肾病综合征(3)急、慢性肾盂炎十.尿沉渣结晶 1.主要为无机沉渣物结晶,来自食物和盐类代

10、谢 2.不同结晶意义不同,十一.尿酮体 1.酮体是体内脂肪酸氧化的中间产物 2.酮体增高见于:(1)非糖尿病酮尿 婴儿、儿童急性发热(2)糖尿病酮尿 提示酮酸症中毒十二.尿肌酐 1.体内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肾小管不重吸收 2.临床意义(1)病理性增加:A.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B.消耗性疾病(2)病理性减少:A.疾病 严重进行性肌萎缩 B.其他 碱中毒、肾衰竭等,十三.尿尿酸 1.尿酸增高:(1)疾病 痛风等(2)核蛋白代谢增强(3)生理性 使用嘌呤食物过多(4)用药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2.尿酸减少:(1)疾病 肾功能不全(2)饮食 高糖、高脂肪饮食十四.尿淀粉酶 1.增高:(1)急性胰腺炎发

11、作期(2)疾病 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等 2.减少: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粪便检查,一.粪外观 1.特点:正常人黄褐色,婴儿黄色 主要受粪胆素影响 2.影响粪便色泽的因素(1)饮食:肉-黑褐色;绿叶菜-暗绿色 巧克力-酱色;西红柿、西瓜-红色(2)药物(原型或代谢物):炭、铋、铁制剂,中草药-灰黑色 大黄、番泻叶-黄色;解热镇痛药-红色;抗生素、利福平-橘红至红色;抗凝血药-红色,3.临床意义(1)稀糊状或水样便、粘液便、冻状便、脓血便 胃肠道疾病、痢疾、肠炎等(2)米泔水样便:大量分泌水分,见于霍乱等(3)乳凝块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常儿童(4)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痔疮、肛裂等)(

12、5)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被消化)(6)白陶土便:阻塞型黄疸(胆汁缺乏所致)(7)细条便:直肠狭窄所致,见于直肠癌,二.粪隐血 1.消化道溃疡: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2.消化道肿瘤:出血量小但呈持续性三.粪胆原 1.增加:溶血性黄疸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2.减少:阻塞性黄疸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1.白细胞、红细胞及吞噬细胞增多:肠道炎症等 2.上皮细胞:肠壁炎症(结肠炎等)3.真菌: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肝功能与乙肝血清学检查,1.肝脏简述 人体各种物质的代谢和加工中枢。(1)双重血液供应:肝动脉-氧 门静脉-营养物质(2)丰富的酶类:生物转化和解毒功能,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

13、移酶(ALT)1.存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等组织细胞中,富含AL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ALT从细胞释放进入血液,其增高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程度成正比。2.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胆管炎等(2)其他疾病:ALT来源于其他组织(3)服用有肝毒药物或接触化学品:A.抗生素类:红霉素、依托红霉素肝毒大 B.抗真菌药:氟康唑、灰黄霉素等 C.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 D.调血脂药:他汀类,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存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及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2.临床意义:(1)心肌梗死:心梗时AST最高,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2)

14、肝脏疾病:A.急性或轻型肝炎:AST上升幅度低于ALT B.慢性肝炎及肝硬化:AST上升幅度高于ALT(3)用药及其他,三.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T)1.存在于血清及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 2.-GT升高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2)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1.骨、肝、乳腺、小肠、肾脏浓度高 2.ALP增高临床意义(1)肝胆疾病:阻塞型黄疸、胆道梗阻等(2)骨骼疾病:骨损伤、骨疾病等,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G)1.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在肝脏合成 2.A/G=1.52.5:1 3.临床意义(1)血清总蛋白 A.增高:a.脱水所致:呕吐、腹泻等 b.合成

15、增加:多发性骨髓瘤等 B.降低:a.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 b.血清水分增加:水钠潴留等 c.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2)白蛋白 A.降低:a.营养不良:摄入不足等 b.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等 c.合成障碍:肝功能障碍 B.增高:严重失水导致的血浆浓缩(3)球蛋白 A.增高:a.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b.自身免疫性疾病 c.骨髓瘤和淋巴瘤等 B.降低(合成减少):a.生理性减少 b.免疫功能性减少 c.低-球蛋白血症,(4)A/G比值 A.A/G比值小于1:慢性肝炎、肝硬化 B.急性肝炎早期,A/G比值正常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1.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为

16、乙肝病毒感染最早期血清出现的特异性血清标记物.2.临床意义(1)慢性或迁延性乙型肝炎活动期(2)慢性HBsAg携带者:肝功能已恢复正常而HBsAg尚未转阴,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而患者既无乙肝症状也无ALT异常.,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1.人体针对HBsAg产生的中和抗体,为一种保护性抗体,表明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2.临床意义:乙肝恢复期、已接种疫苗八.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1.HBV复制的指标,位于HBV病毒的核心部分 2.临床意义 阳性(1)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为活动性(2)乙肝加重之前,HBeAg即有升高(3)HBsAg和HBeAg均为阳性的妊娠期妇女,可将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九.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1.HBeAg的对应抗体,非中和抗体,出现于HBsAg转阴之后 2.临床意义 阳性(1)HBeAg转阴的患者,即HBV部分被清除或抑制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1.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对应抗体,非中和抗体,为急性感染早期标志性抗体,主要包括IgM和IgG两型 2.临床意义 IgM阳性提示患者血液有较强的传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