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培斌: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_闵睿.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4123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培斌: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_闵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培斌: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_闵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培斌: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_闵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0清廉明鉴他笑着说:“依我看呀,黄金打造的手铐终归还是手铐!”这就是李培斌,在许多人追名逐利的时候,他却始终坚守着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组织给李培斌配了一辆轿车方便他下乡调解。但他觉得开车去和群众有距离,加上舍不得花油钱,很少开车,多数时候还是骑着摩托车,3 年了车才跑了不到 3 万公里。他的助理、龙泉镇助理司法员鲁学虎说:“出门办事,他总是骑摩托带着我去给人家调解。”妻子杜润梅回忆说:“在马家皂乡工作那会儿,培斌成天骑个旧摩托车,不管刮风下雨,没完没了地工作。”“唯一坐过一次他的小车,竟是从市里接他的骨灰盒。”在调解纠纷过程中,也有人托人情、送重礼,他坚持一条:秉公办事

2、、决不收礼。马家皂乡一位马大爷每年过年雷打不动要给李培斌送一袋自家磨的面粉。李培斌每次都悄悄地把钱塞到马大爷的兜里。一次,马家皂村两位村民来城里办事顺便带了点自家产的小米和绿豆来看李培斌。他坚决不收,两位老乡诚恳地说:“李司法,我们不是贿赂你,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来看看你。你为乡亲们操碎了心,乡亲们一直记在心里,念念不忘你对我们的好。现在你虽然不在我们村工作了,可是乡亲们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你的恩情。这次乡亲们都争着要来,但是怕影响你工作,就劝大家别来了,我们是代表全村的乡亲们来看你的,东西虽然不多,但代表的的确是全村每一位乡亲的心意,你要是不收,我们回去没法向乡亲们交代呀!”他听李培斌:用生命

3、诠释初心和使命(山西)闵睿李 培 斌(19652015),山 西 阳 高 人。1984 年 7 月参加工作,1990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阳高县马家皂乡司法助理员、龙泉镇司法所所长,并兼任阳高县信访中心主任、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常务理事等职。2011 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长。荣获 2012 年度法治人物“年度特别贡献奖”。2015 年 10 月,突发疾病因公殉职。他 30 年如一日,长期在基层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工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李司法”。秉公办事、绝不收礼李培斌曾经问过同事一个问题:“用黄金

4、打造的手铐,是黄金,还是手铐?”同事一怔,李培斌(左一)在调解之余帮助百姓收玉米51着乡亲们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朝着两位乡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谢谢你们,谢谢乡亲,代我向乡亲们说声谢谢。”他给许多信访人员解决了难题,帮助不少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了生计,而他的妻子多年来工作始终没有着落,一直靠给人打临工,挣点微薄的工资。李培斌去世后,家人和同事整理出厚厚一摞票据,有北京的、太原的,还有阳高县的,最早的是 2007 年的,都是他这些年为工作垫付却一直没有报销的票据。先顾大家再顾小家他无私忘我对工作任务十分上心,对群众利益十分关心,对自己,对家人,却把利益、荣誉看得很淡。妻子杜润梅嫁给他后,日

5、子一直过得捉襟见肘。结婚后一直租房住。每次搬家,没有一件贵重物品,人们开玩笑说:“别人搬家,大柜小箱。培斌搬家,一堆纸匣。”一直以来,他搬家时扔了很多东西,但有箱荣誉证书一直随身带着。他还总把这些证书和奖牌擦拭得干干净净,保存得整整齐齐。杜润梅说:“以前我不理解,觉得没啥用。现在明白了,在他眼里,党员干部的荣誉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不少人劝他,向组织申请一个住处吧,但他总以一句“个人的事就不给上级添麻烦了”来回绝。有一回租的窑洞只有 10 多平方米,中间还立着一根柱子,顶着快塌的顶棚,客人来了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家里摆着几个腌菜缸,他说:“买鲜菜贵,腌菜吃的时间还长。”2012 年他才在县城边

6、盖起 3 间不到60 平方米的小平房。房子一盖好就把母亲从村里接过来,安顿到上房,了却了多年的心愿。他自己住在南房,炕短、个头高,他睡觉连腿也伸不直。他去世时,盖房的几万元欠款还没有还上,部分墙皮都已经开始脱落,家具简陋,还在使用老旧的显像管电视机,家里有着大大小小七八个腌菜缸。杜润梅说:“结婚这么多年,家里日子一直不太宽裕,培斌的思想上也很有压力,其实家里也不是没机会改善经济状况,曾有一个煤矿老板提出让培斌去帮忙,说了几次,他也没动心。”2012 年李培斌当选十八大代表后,家里竟然找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参会,不得已才花了 100 多元给自己做了一套新衣服。同年,他荣获阳高县“首届道德模范”,奖

7、品是一台洗衣机。但他一直很忙,直到去世,那台洗衣机依然没有拆封2013 年李培斌兼任阳高县信访服务中心主任后,工作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他明知自己有高血压、高血脂、胆结石病,但仍忘我工作。一次胆结石急性发作,他痛得要命,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他和领导申请换个岗位。他说:“难受就撂挑子,这还是个共产党员吗?”到医院做完手术后没几天,他就赶到现场调解了一场纠纷。他生前一再跟妻子说:“我可能随时倒下,我死后不要给组织添麻烦。”他还常叮嘱孩子:“你们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李培斌也不是不顾家,是确实没时间。平时有时间也会去买个菜啥的,出去开会也会想着给孩子买件衣服。可就是太忙了,有时刚回到家,

8、电话就响了;有时刚端起饭,又撂下了碗;有时半夜,也被叫出去。老百姓没有节假日、上下班的概念,他的生活就没有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这样。妻子说:“有时候真的挺怨他的,有时候都想和他离婚。”“前些年孩子小,那时候既要照顾孩子和老人,还要打理家务,农忙时还要忙农活,我一个女人家真是吃不消。可是每天看到他回家后一脸疲惫,我是又恨又心疼,慢慢也就习惯了。”女儿李乐乐于 2014 年 5 月远嫁新疆。由于工作忙,他竟然把女儿的“回门”一次次推迟,最终推到了 2016 年春节。然而,他却没能等到女儿回门的这一天。这成为一家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李乐乐说父亲一直很忙,很少顾得上家,自己大学毕业后到新疆工

9、作,“从工作到结婚,爸爸只去过一趟”。“我恨过爸爸,因为他总是很忙,很少陪我。小时候,爸爸每天早晨在我醒来之前就上班走了,晚上52清廉明鉴斌马上找到开发商协商。他运用物权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规劝,又运用以柔克刚法耐心开导,把道理讲到家,开发商最终接受了调处,补偿给老人 9000 元,比原来增加 6000 元。李培斌还帮老人办理了高龄老人农村低保。龙泉镇富贵村 79 岁的老人袁桂如一生孤苦,先后送走 4 位亲人丈夫和 3 个儿子。这些年来,是李培斌隔三差五到她家去看望,送米送面。她和李培斌的相识,缘于刑满释放、患了脑梗的儿子张建国,出狱时口齿不清、行动不便。太原一监先后 3 次将其送回老家,都被袁桂

10、如拒之门外。监狱方找到司法所,请求李培斌调解。他到了袁桂如家,看见家里一贫如洗。袁桂如说:“儿是娘的心头肉,当妈的咋能不让儿子回家呢?可家里这情况,你也看到了,让我们娘俩咋活呀?”李培斌看着贫困的家,说:“您先让儿子进家,生活困难我来想办法,党和政府不会不管您的。”听了李培斌的话,老人失声痛哭。之后,他多次来往于监狱和老人家里,为张建国解决了 3 万元医疗费和生活费,又向镇党委和县民政局作了汇报,为母子俩申请办理了低保,接着又几次跑县残联,给张建国办理了残疾人证,争取到轮椅和相应资助。几经周折,终于使母子俩有了基本生活保障。2012 年春节,张建国去世了。李培斌放弃了和家人的团聚时光,冒着严寒

11、赶到袁桂如家,帮忙张罗后事。2015 年 10 月,老人在得知李培斌去世后,嚎啕大哭:“你走了,我依靠谁啊?”矛盾调处过程中,还经常会遇到惊心动魄的场面。龙泉镇安定营村民李亮有一年跟村支书闹矛盾,喝醉后带着板斧找村支书“算账”,支书往后躲,李亮往前逼,众人都不敢上前拉架,眼看就要出人命,恰好赶到现场的李培斌二话没说冲上前去就夺板斧,李亮一斧子扫过去砍在李培斌左手上,鲜血顿时冒出来。他忍痛把李亮抱住,和赶来的李亮家人一起把李亮送回家。事后,险酿大祸的李亮十分感激。多年工作中,类似的危险情形发生过多次,一起参加调解的干部劝他注意安全,不要动不动就冲上前,万一伤了自己,我睡了之后才回家,每天见爸爸一

12、面都是奢望。现在理解爸爸了,他是我的骄傲。”“有事情,找培斌”“有事情,找培斌。”在阳高,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口头语。李培斌常说:“咱父母就是扛弯弯钩(指锄头)的,不能吃了几天公家饭,就看不起老百姓。”“把乡亲们的事办顺当了,基层就稳当了。”李培斌之所以受到群众欢迎,就是因为他把权力看得很淡,把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始终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来司法所找咱的人,不是背着气,就是带着怨,不管是谁,都要热情接待,让他们带气而来,带笑而归。”“善人要善对,恶人要恶对。但不管好赖,人心都是肉长的,他就是块石头我们也要把他焐热了。”李培斌经常这样告诫助理鲁学虎。有一年 8 月,古城乡下娘城村农民邵日联在

13、内蒙古临河打工受重伤,法院判决后遇到执行困难。邵日联家人找到李培斌,李培斌陪着他们先后 3 次到临河,讨回了 4 万元工伤补偿款。有一天,李培斌在下乡的路上发现路边搭着一顶小帐篷,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妇人住在帐篷里吃着干馒头,地上铺着羊皮褥。简单询问后,得知老人因对拆迁补偿不满意,所以搭起帐篷,准备打持久战。随后,李培群众给李培斌(左一)送锦旗53史料荟萃佃农的贫苦生活,寻找中国革命的动力之源。之后,他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又留下了三本重要的“伙食账”。一、三湾改编时的“伙食尾子账”“伙食尾子”指伙食费用的节余,是人民军队最早的津贴形式,最早出现在 1928 年 11月 25 日毛泽东代表中共红四军前

14、委给中央写的报告(报告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井冈山的斗争)中:“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此时“伙食尾子”津贴制度已替代了军饷制度,且这种分配制度是有效的。“伙食尾子”平均分配的基础是规范的账簿,这本伙食账是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亲自创建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受挫后,悲观情绪弥漫(北京)葛长银 杨彤 毛泽东与账本的渊源已久。1936 年 9 月,毛泽东在保安窑洞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我刚识了几个字,父亲就让我开始给家里记账。”还说到他父亲脾气暴躁,常常打他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

15、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从 9 岁到17 岁,毛泽东一直给家里记账。1910 年秋毛泽东留下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夹在父亲每天都看的账簿里,离开韶山从此走上了求学、革命的道路。1920 年毛泽东参与创办长沙文化书社时,尝试将“年度结账”会计制度改为“半年算”,还率先向社会披露会计信息;1926 年 12 月下旬他入户佃农张连初家进行试点调查,又用算账的方式写出中国佃农生活举例,用数据揭示中国毛泽东的三本“伙食账”但他说:“不怕,我打头,你们跟在我后面。”“群众都点赞,30 年无差评。”在阳高,老百姓都说培斌人好,即使问题没有完全解决,那份热心肠也让人感动。在龙泉甚至更远的地方,老百姓有点好吃的总想送给他。几块新炸的油豆腐、几根新摘的嫩黄瓜,表达着真诚的情意。有了喜事,小孩升学甚至牛羊生崽,也会想着告诉他。2015 年 11 月 1 日,当载着李培斌骨灰的灵车缓缓驶入阳高县城时,街上的人们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自发加入护灵车队,要送他最后一程。他去世后,景家庙村 60 多岁的老支书一说起他就忍不住抹眼泪,好几次失声痛哭李培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他的一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每件事都让人体会到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他两袖清风,倾情奉献,用忠诚和担当、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共产党人的奉献之歌。(责编孟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