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s/T119-1999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谐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认识到缝康不仅仅意味着生理上的无疾,还应包括心理的良好状态和对社会的良好适应,于是生存质量的研究应运而生。自本世纪T0年代起,在国外产生了许多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但各量表侧重点不同,产生的国家及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缺乏权威性及可比性。目前,国际上普遍认识到生存质量量表是医药卫生领域一项重要的测址工具和卫生标准,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实现标准化。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生存质址研究组(The WH()Q(O儿Goup),本着国际可比性的目的,在美、英、俄、日等国家建立了15个研究协作中心,同步研究跨国、跨地区,多文化
2、,多语言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称WHOQOL.-100.1995年,在第二届国际生存质量学术大会上,又增加了中国、西班牙、加拿大、香港等9个中心,继续按统一计划进行研究。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负责中国中心的研究实施工作。1995年以来,在WHO研制的生存质量址表WHOQOL-100版本和量表的简表WHOQOL-BREF的基础上,进行了中文版的翻译和应用研究.期间对量表的信度、效度和灵敏度等进行了考核,该中文版得到了量表原作者的认可,最终形成了以WH(OQOL-100和WH(OQOI.-BREF的中文版本作为国内标准。本标准从2000年5月1日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积乾、郝元涛、刘风斌、史明丽,周凤晾。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山医科大学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