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CS65.020.01B65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2521-2015舞毒蛾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control on Lymantria dispar(L.)2015-10-19发布2016-01-01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LY/T2521-2015舞毒蛾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舞毒蛾的发生、危害和成灾分级指标、虫情监测调查、预测方法、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等内容。本标淮适用于狮毒蛾监测、预报与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2、(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2475农药心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舞毒蛾Gypsy moth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毒蛾属Lymantria,学名Lymantria dispar(L.),异名Bombyr dispar L.,Ocneria dispar L.,别名秋千毛虫、柿毛虫
3、、杨树毛虫、松针黄毒蛾、吉普赛蛾。以幼虫食叶危害,严重发生时可将被害树叶片全部吃光。舞毒蛾主要寄主、分布及识别特征参见附录A。3.2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 dispar Nucleopolyhedrosis virus简称LdNPV,是卿毒蛾专化性病毒,隶属于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cleopolyhedrosis),是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狮毒蛾幼虫,具有致病力强、持效期长、使用量少、安全可靠等特点,3.3标准枝法branch sampling method用于抽样调查舞毒蛾幼虫发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即低龄幼虫期,在树冠按上、中、下三个部位,
4、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随机抽取50m长的样枝1个,调查各样枝上狮毒蛾幼虫数量等相关情况,估算各株虫口密度。3.4阻隔法blocking method利用狮毒蛾4龄以上幼虫具有上下树的特性,在树干胸径处用塑料薄膜、毒绳等缠绕成环、涂抹粘LY/T2521-2015虫胶环或涂毒环阻隔防治幼虫的方法。环宽度不小于10cm。4发生、危害和成灾分级指标4.1发生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针叶树每株幼虫头数为20头40、41头70和71头,阔叶树每株幼虫头数为20头40、41头100和101头,发生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和重度。4.2危害树木失叶率60%以上为重度危害。重度危害以上为成灾。
5、5虫情监测调查5.1监测5.1.1诱虫灯监测幼虫开始化蛹后7d,开灯监测成虫,羽化盛期15d后灯诱结束。各虫态发生期参见附录B。调查内容见附录C中表C.1。诱虫灯使用方法见LY/T1915。5.1.2性信息素监测幼虫开始化蛹后?d,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成虫。诱捕器应固着于林缘或林间道路的树干上,下端距离地面1.5m2.0m,间距100m,布设数量1套/hm2,非发生区可降低布设密度。诱捕器分为船型诱捕器(适合林区或机场、港口等环境)、粘胶板诱捕器(适合风沙小或较封闭环境)和桶型诱捕器(适合收集虫体)。成虫出现前每2d3d检查1次,成虫出现后每5d7d检查1次。调查内容见附录C中表C.1。5.2踏查5.2.1踏查区域沿林班线、林间道路、公路、铁路、果园和农田林网等线路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林缘、阳坡、居民区周边、放牧区、港口附近和停车场等。5.2.2踏查时间各虫态踏查时间参见附录B。5.2.3踏查方法在树干、房檐、电线杆、倒木下方、桥或涵同的同壁上、石块下等隐被处调查卵块数、卵粒数等:幼虫发生初期在林缘和树冠下方调查危害情况,当需要进行发生或危害程度调查时,应进行标准地调查。踏查内容见附录C中表C.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