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65.020B65LY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2243-2014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管理规范Regulation for invasive alien species management in nature reserves2014-08-21发布2014-12-01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LY/T2243-20144.1.3调查方法4.1.3.1根据调查对象物种的生物学特性,按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类型分别进行系统调查,生境类型的划分根据LY/T1725一2008执行。4.1.3.2调查内容包括种群大小或密度、所占生境面积、传入途径、危害等,并借助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2、(GIS)技术,建立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入侵种空间分布数据库。4.13.3依据调查结果及适用于本地区的已有外来入侵种名录,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来人侵种名录和潜在外来人侵种名录。4.2入侵种预防4.2.1自然保护区应严格管理,遵守我国有关引种法律法规和实施条例规定,避免外来人侵种繁殖体的有意和无意引人。4.22对于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应进行定期外来入侵种观察,并记入自然保护区管理档案。4.2.3在自然保护区周边发现有外来人侵种时,应设立检查站,控制使用或封闭可能成为入侵途径的道路。4.2.4进人自然保护区的人员不能携带任何外来入侵种及其繁殖体。4.25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遗弃宠物或放生,禁止倾
3、倒可能携带外来入侵种的土壤、生活或建筑垃圾等介质。4.26加强位于边境的自然保护区与邻国的国际合作,建立有效的外来人侵种防控机制。4.3外来入侵物种的早期发现、预测和快速反应4.3.1依据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种名录、潜在外来入侵种名录,制定外来入侵种早期发现、预测、监测、治理的工作程序。4.3.2制定自然保护区防治外来入侵种的应急预案。该预案需要确认负责采取措施的人员和措施截止期限。4.3.3发现和确认外来入侵种后,应在一周之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在30天内提交调查报告。4.3.4对于新发现的外来种,采用H)624一2011确定的评估方法作出评估,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其入侵风险。4.3.5迅速采取
4、有效措施清除已发现的外来入侵种的所有个体,并监测外来入侵种发现地点,以确保所有的个体均被根除并且没有残留任何种子、根茎或卵等繁殖体。4.4综合治理已发生的外来入侵种4.4.1自然保护区以根除外来入侵种为目标。4.4.2外来人侵种的治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措施等,根据外来人侵种的种类及生物学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采用的技术应以不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长期负面影响为前提。4.4.3在不能根除的情况下,应采用综合措施反复清除外来入侵种个体的方法,限制其密度和扩散,如已经发生扩散则需要在此后许多年内进行重复处理。4.44根据外来人侵种的特点和防治技术,上报治理方案到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4.5受损区的生态恢复4.5.1在清除外来入侵种后,需要对入侵区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生态恢复,以防止重新入侵。植物入侵种可采用替代控制技术,加速原有生境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