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与楹联探析_傅德元.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227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与楹联探析_傅德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与楹联探析_傅德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与楹联探析_傅德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3747/ki.bdxyxb.2023.04.022摘要:保定古城区西南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于晚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淮系总首领李鸿章首倡修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特色是昭忠祠部分为徽派建筑,公所部分为北方建筑,二者有机结合。昭忠祠暨公所全部楹联均出自晚清桐城派名士吴汝纶手笔。仔细观赏这一淮军历史遗迹,会使我们更深地了解中国古代优秀建筑艺术及文化内涵。关键词:李鸿章;吴汝纶;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楹联赏析中图分类号:K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2494(2023)04013106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与楹

2、联探析傅德元(西安思源学院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8)收稿日期:20230420作者简介:傅德元(1956-),男,河北香河人,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清史、李鸿章与淮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等。2023 年 7 月保 定 学 院 学 报Jul.,2023第 36 卷第 4 期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Vol36 No4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老城区西南隅的淮军昭忠祠暨公所,被民国 清苑县志 及保定人误称为淮军公所,并沿用下来,2013 年 5 月 25 日被国务院以“保定淮军公所”的名称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

3、淮军历史遗迹,与晚清名臣李鸿章及安徽名士吴汝纶有着诸多联系,并记录了淮军的重要历史。一淮军自组建后,参加了在苏南、上海、浙闽地区剿杀太平军的战争以及在北方剿杀捻军的战争,在战争中因大量将弁战死沙场,李鸿章效仿曾国藩及湘军先例,奏请清廷后,修建了无锡、武昌及苏州等淮军昭忠祠,以祭祀阵亡将士。约光绪十四年(1888),盛军将领湖南提督周盛波等给李鸿章上呈文,提出在直隶省城保定修建淮军昭忠祠。此呈正合李鸿章意,他遂于五月初十日(1888 年 6 月 19 日)给清廷上 保定请建昭忠祠片。奏片称:同治四年(1865)捻军北犯,直隶、山东等地戒严,“情势岌岌”。淮军潘鼎新等各部相继北上,“诸军忍饥苦斗,

4、力遏凶锋”,先后将东、西捻军剿灭。在征战中,“将士日驰百数十里,不得一饱,夜即枕戈露宿,或竟疾趋达旦,祁寒暑雨,未能少休。仰仗国威,歼平巨寇,而良将猛士,锋镝疾疫,死亡已多。事过时平,弥足怆念”。请求由周盛波等集捐,在保定修建淮军昭忠祠,将历次阵亡伤故员弁兵勇,分别正祀、附祀,设位致祭,“庶足妥侑毅魄,激劝方来”,并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彰义烈而励戎行”1。此奏很快被清廷允准,淮军即开始筹建保定淮军昭忠祠。清廷允准后,李鸿章派安徽合肥籍盛军将领卫汝贵(18351895 年)、贾起胜(18351898 年)到保定选择建祠基址。他们选定了直隶总督衙署西南隅靠近护城河和城墙的一块地方,原来可能为清苑

5、县土地祠基址及其南部,九圣庵西侧,西大寺路东。经李鸿章同意后,即确定为淮军昭忠祠基址。与选址同时进行的是李鸿章与淮系人员为建祠捐资。李鸿章作为首倡和表率,独自捐银 15 000两,131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4 期这是该昭忠祠最大的一笔捐款。据现存保定淮军昭忠祠西路 建立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捐资文武衔名碑刻记载,另有 65 人为工程捐资,其身份分为四类:一是淮军将领,叶志超、丁汝昌、卫汝贵、唐仁廉、贾起胜、梅东益等。二是出身于李鸿章幕府的淮系官员,如直隶按察使周馥、直隶津海关道刘汝翼、山东东海关道刘含芳、直隶通永道杨宗濂等。三是其他官员,如四川布政使龚照瑗、天津府知府邹振岳、望都知县戴华、博

6、野知县戴世义、蠡县知县马庆麒等。四是一些淮系病故人员家属(他们以病故人员名义捐助),如原湖南提督周盛波、原直隶提督李长乐、原直隶大名镇总兵徐道奎、原任直隶清河道叶伯英等。总计捐银 55 000 余两。从捐资人员所任职务之高、任职地域之广,可见当时淮系势力遍布各地。保定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正式动工修建应在光绪十四年秋季或光绪十五年(1889)春,由卫汝贵、贾起胜负责工程事宜,光绪十七年(1891)春夏之际工程基本完竣。七月,保定淮军营务处会同各淮军统领公议并制定出 淮军昭忠祠公所善后章程十六条,经李鸿章批准后,同年十月刊刻于昭忠祠西路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墙壁上。二根据昭忠祠西路原始碑刻 淮军昭忠祠公

7、所善后章程十六条 和 建立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捐资文武衔名 来分析,该建筑群的正式名称应为“保定淮军昭忠祠暨公所”,简称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该建筑群现坐落于保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隶总督署和古莲花池西南约一华里,部分建筑被毁,主要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总占地面积约 40 亩。整个建筑群分为祭祀淮军阵亡将士的昭忠祠、作为淮军活动场所的公所及西侧休闲管理区三部分。昭忠祠位于整个建筑群东南部,分为中、西和原东路三部分,为建筑技艺高超、美观坚固的徽派建筑风格。中路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位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高大宽敞,从南到北依次有照壁、大门、天井院、前正殿、戏楼、后正室等建筑。照壁亦称影壁,现已不存。

8、照壁和大门之间为一封闭型小广场,来宾从广场东侧的木牌楼进入。昭忠祠大门建在三层石台阶之上,为一高大雄伟的门墙式建筑,高约 10 米,宽约 15 米,下面为三座门洞式大门,中间大门较宽敞。大门上方墙面用尺寸较大的青砖,采用“干摆墙身”即磨砖对缝工艺砌成。其上面为与三座大门相对称的分隔成三部分的“硬心包框墙”,中间的硬心包框墙核心部位,镶嵌着一竖式汉白玉祠匾,在淮军昭忠祠时期,是否有祠匾,未见记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鸿章病逝后,保定淮军昭忠祠中路改为“李文忠公祠”,因其规制很高,大门可能被重修,并镌刻了“敕建李文忠公祠”祠匾。三座大门均使用汉白玉石雕门框,再配以朱红色“镜面板门”和高大的门

9、墙。穿过门洞和南房,进入一封闭天井式四合院,其东西跨度较宽,南北进深较短。据笔者二十几年前访问当年住户,他们称:在 1966 年前,天井院有东、西两座精美的御碑亭,琉璃瓦盖顶,约 1970 年被拆毁,石碑被砸断。2019 年修缮时,施工队从东侧地下挖出一通被砸断的残碑及龟趺,残碑尚存部分碑文,经笔者核对考证,为李鸿章病逝后,光绪皇帝为他亲撰的 谕赐祭文 及 谕赐再祭文。这两则祭文叙述了李鸿章出将入相 40 年为清廷立下的功勋,并对他给予了极高评价。从天井院甬道往北,是昭忠祠中路第一进主体建筑前正殿,也称总祠或享堂,根据中国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的分析,这类殿堂在淮军昭忠祠时期,应是正祀淮军北上剿捻

10、及后来抗击外国侵略中阵亡将领牌位之所,一般生前职衔较高将领的牌位才能在此奉祀。前正殿屋顶为青瓦盖顶和骑缝,屋脊为非常美观的“透风脊”,屋脊两端是高约三尺的鱼龙吻脊的鳌鱼,两侧山墙是体现徽派建筑最重要特征的高高的马头墙,更增添了徽派建筑之美。以上材料来源于保定淮军昭忠祠西路第一进院东侧 建立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捐资文武衔名 碑刻。这两则碑文,详见 李鸿章全集 第一册:卷首 上谕,第 3 页、第 4 页。谕赐再祭文 在御碑中被改称为 赠太傅李鸿章和议告成祭文。132从前正殿后面的卷棚式抱厦穿堂通过南北约 5 米的甬道,即进入中路重要的建筑戏楼。作为官式建筑的京师昭忠祠不建戏楼,但保定淮军昭忠祠与官式建

11、筑不同,采用了中国祠堂及会馆一般建有戏楼的建筑规制,修建了一座极具特色的二层戏楼。这座戏楼在晚清堪称保定城最有名的戏楼。戏楼修建在三级台阶上,南面大门上方雕刻了较多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松鹤延年、瓶(平)升三级、狮象把门等砖雕。建筑面积近 1 000 平方米的戏楼南面为戏台,坐南朝北,戏台前面一楼的看台,东西跨度约 20 米,南北进深约 12 米,中间无一根柱子,完全靠顶上的封闭式罩棚支撑,体现出工匠高超的建筑水平。二层北侧及东西两侧均有看台。戏楼底层北面中间有一屏风斗门,由此可进入后面的后正室。戏楼北面的后正室也称大祠,修建在五级台基之上,正房七间,中间三间为卷棚式抱厦,屋顶大式瓦作,青瓦盖顶

12、,瓦作为合瓦骑缝。这是这所昭忠祠规制最高的建筑物,在淮军昭忠祠时期正祀淮军剿捻及在北洋对外战争中阵亡将领,改为李文忠公祠之后,应是祭祀李鸿章牌位的殿堂。后正室南面东西两侧各有一月洞门。东侧月洞门外,原来应建有祭器库、宰牲房、治牲所、遣官房等用于祭祀的附属建筑。昭忠祠西路有两进院落,从南面西门进第一进院,东、西两侧为碑廊,有两通内容相同的 淮军昭忠祠公所善后章程十六条 碑刻2,和东侧分成两部分的一通 建立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捐资文武衔名碑刻。20 世纪 90 年代,笔者在西路第一进和第二进院中,曾发现三通青石材质的有关这所昭忠祠的残碑,估计可能是在 19661976 年间被砸断,现在有一通被保存。中

13、国古建筑讲究对称性,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基址有足够空间,从现存建筑进行综合考察,笔者进行了大量社会调查后认为:当初修建昭忠祠时建有东路,东路可能经过了几次变迁。一是光绪二十七年淮军昭忠祠改为李文忠公祠,东路中间靠近西侧位置有一面积较大、规制较高的厅堂,建于高约二尺的台基上,前有卷棚式抱厦,屋顶采用“勾连搭屋顶”,厅堂内雕梁画栋,极为讲究,可能将原来正祀于中路后正室的淮军将领牌位供奉于此。二是民国初年,清苑县立第一小学校设立于此,祭台、牌位等被移出。三是 20 世纪 40 年代此地又成为淮军公所小学校址。四是约 19802007 年间东路古建被毁,修建了一幢二层楼房的“某胡同幼儿园”。现在,幼儿园

14、虽已迁出,但原来的古建筑已无存。在昭忠祠中路西侧和北侧、西路北侧,有五进四合院,坐南朝北,人员从北门进出,其建筑规制低于南面的昭忠祠,建筑风格也与昭忠祠迥然不同,为北方建筑风格,此即淮军公所。所谓公所,即保定淮军活动场地及往来人员短暂居住之所。淮军昭忠祠公所善后章程十六条 规定:祠所后另建屋宇,原为淮军将士致祭时公聚之所,无论外省、皖人、现任、候补及旅游斯土者,概不得租借久住。淮军公所虽为北方建筑风格,但门、窗大部分采用隔扇样式,窗棂格则采用传统四合院中步步锦、冰裂纹、灯笼锦等样式,门前一般有走廊,走廊两侧的山墙(廊墙)大多装饰成软心包框墙,上面再绘以淡色图案,显得淡雅美观。中国建筑大多采用坐

15、北朝南方位,保定淮军公所则采用坐南朝北方位并单独辟北门供人员出入。淮军昭忠祠西路和淮军公所西侧,为整个建筑群的休闲管理区,占地面积较大。北部原为一较大操场,西南部原有一荷花塘,从一亩泉引来之清水通过暗沟自北墙外缓缓流进荷塘,再经南门流到城外。荷花塘附近还有凉亭和假山。夏秋时节,荷花盛开,微风习习,别有一番情趣。荷花塘东侧原有一独立四合院,为淮军昭忠祠公所义地管理人员办公场所。在西面临街北侧围墙有一西门,其工艺及规制均非常讲究:两扇黑漆“镜面板门”,门楣上方有四个门簪,门脊为鱼龙吻脊。三中国古代讲究在一些重要建筑物醒目位置,如大门等处的楹柱上,悬挂与建筑物宗旨相适合的语言简练、对仗工整、竖式书写

16、的对联即楹联。另外,在一些建筑物的门头或梁上,还悬挂一些竖式或横式傅德元: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建筑特色与楹联探析133保定学院学报2023 年第 4 期书写的匾额。楹联和匾额一般要请功于书法、有较高学识且有政治地位之人书写,以起到宣扬、歌颂和表达情感的作用,提高建筑物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的社会地位。楹联和匾额将中国文化中的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以及政治文化中的社会关系融为一体,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也有这样几副引经据典、非常著名的楹联(祠联)和匾额,均出自吴汝纶手笔。吴汝纶(18401903 年),字挚甫,安徽省桐城县(今桐城市)人,同治四年进士,曾入曾国藩和李鸿章幕府,1889 年后受总督李鸿章聘请,任直隶保定莲池书院山长,是晚清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桐城派名士。李鸿章与淮军敦请他为保定淮军昭忠祠公所题写楹联和匾额,原因有四:一是他和李鸿章有主幕身份和同乡之谊,关系融洽;二是进士出身;三是他曾任直隶冀州、深州知州,政声很好;四是他当时任直隶莲池书院山长,在政界及教育界均有声望,受人尊敬。在昭忠祠中路前正殿的楹柱上,悬挂着吴汝纶题写的一副总祠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