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_耿赛.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292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_耿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_耿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_耿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才培养42|2023年07月行曲1,为新时代高等学校研究型、专业型人才培养和“新工科”教育改革指明新方向、开辟新路径,同时也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五优”人才2。2 我国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如果想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提高质量,应该要把握先机、勇于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向着更高质量、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目标迈进,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方向,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然而,我国目前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仍较为明显,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2.1 招考人数

2、剧增,生源质量下滑教育部大力实施关于研究生群体的教育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和综合性发展对高层次0 引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前提保证,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百年巨变、前所未有,目前国家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新思路、新变革,对高层次科学和研究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因此,高校应当深入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的问题、深刻剖析其原因,最大化整合和利用国家、高校、企业、社会等各方资源,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输送人才迫在眉睫。1 新工科理念下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和目标为应对新一轮科技

3、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的热点话题。从“复旦共识”到“天大行动”,再到后来的“北京指南”,已经吹响了“新工科”建设的冲锋号和进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探索耿赛,秦洪庆,刘仕伟*,刘福胜,孙明媚,裴立军(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042)摘要:以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为例,剖析了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在招生规模、导师配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现实情况。文章针对目前中国的研究生培养现状,分别从价值引领、学生主体、导师助力、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企业资源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六位一体”培养模式,为社会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有爱国情怀、有

4、坚定信念、有文化自信、有责任担当、有青春活力、有道德情操的高质量研究人才。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六位一体;新工科中图分类号:TB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800(2023)19-0042-04DOI:10.19900/ki.ISSN1008-4800.2023.19.012Explor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on Ability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GENG Sai,QIN Hong-qing,

5、LIU Shi-wei*,LIU Fu-sheng,SUN Ming-mei,PEI Li-jun(College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42,China)Abstract:Materials and chemical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for example,analyzed the new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

6、g in the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scale,the supervisor allocation and training mode of the reality,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in our country,respectively from the main body,value guidance,student power,market-oriented,innovation-driven,from six aspects,such as ent

7、erprise resource put forward the“six of one”training mode,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research talents with patriotism,firm faith,cultural confidence,responsibility,youth and moral sentiment for building a strong modern society.Key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multiple dimensions;new engineering2023年07

8、月|43而言较为单一6-7,突出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缺乏专利论文撰写、工程问题解决等应用性实践课程,并且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学术领域前瞻性科研成果普及;二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大多为静态 PPT 课件演示,动画、动态模拟实录等资源手段严重匮乏;三是联合培养机制和企业实践平台不完善,多数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是走马观花的形式,未能真正了解企业技术和管理等核心问题。这样的单一化形式化的培养模式极大地束缚了研究生创造性思维,使得创新型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受到阻碍。另外,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界定不清、有名无实的同类型培养问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

9、要求和角色定位上,虽然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但在落实到实际中培养内容、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却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类似。3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探索为顺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对懂科技、看局势、学技术、谋方向、主动创新并服务社会的全能性人才的需求,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六位一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任务重大,意义深远2。3.1 涵养家国情怀,肩负使命责任研究生教育要顺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8。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

10、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建设者,因此其培养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家国情怀和价值观念,融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打造具有家国情怀的“思政金课”,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于“中国制造 2025”“服务十强产业”等国家和省市的重大发展战略的建设中,力求在高校的育人大课堂中,持续激发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报国的热情。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科研能力、拥有科研潜力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生家国情怀教育往往被淡化。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基本都开设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等课程,但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度普遍不是很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日常教学中,应该将课堂教学作为主阵地,将家国情怀有机结合到课堂教

11、学中。同时,在要注人才的需求。5 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原来的 72 万多人增加到 117 万多人,招生规模继续攀升,而招生规模的扩大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生源质量的降低。从总体上看,以“非双一流”省属院校为例,因为学校本身的层次就不高,而且学科也不是重点学科,也没有博士点,学生报考的情况就很不乐观。以某沿海城市的省属高校的优势学院为例,学科评估档次为B+档,学科水平已经比较好了,但是生源质量仍然不好,愿意报考本校研究生的比例仅占 15%左右,更多的选择“双一流”或北京、上海的院校,或考公考编。目前在校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较差,“科研、论文为重”的观念日益凸显,科研现状突出表现为:简单变改

12、、简单拓展、简单指出浅显的现象和推理3,在科研过程中缺乏创新、主动和深层次的探索意识,对现有的理论与研究结果缺乏质疑,很多情况下存在延续师兄师姐的课题,进行二次延伸,创新性思路缺乏等问题4。2.2 导师配备不足,人才发展受限高校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大不相同,这对导师的专业性指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来看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5:其一导师队伍数量不足,校内和校外导师增速跟不上学生扩招的速度,出现较为严重的比例失衡,师生比例不均;其二担任学术型和专业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导师,存在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无法专注的培养学术或专业学位等某一类研究

13、生,出现导师队伍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况;其三校内导师指导次数少、校外导师指导不到位和挂名现象、导师队伍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应该以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同培养,但是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法和观念上差异性比较大,学校导师重理论和学术,企业导师则重应用和实践。然而,高校导师发表的 SCI、EI 论文,出版的教材和专著等成果虽然比较多,但是重理论,专利等实践成果相对较少,而企业导师则相反,学校和企业导师之间难以共鸣。2.3 培养模式老旧,改革创新不足“新工科”背景下,聚焦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完善的培养机制和实践平台、创新性的教学和方法内容等,是实现材料与化工

14、专业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的重要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比较人才培养44|2023年07月是什么,使得人才培养针对性较强,少走弯路;将前沿技术和行业领先的科技引入高等教育,使得高校师生可以快速便捷地接触和感受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提早做好行业和相关领域前沿变化的预期和方案;引进企业师资和实践培训,可以使得专业研究生提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实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4 明确导师职责,坚持教书育人要坚持将立德树人和潜心育人相结合,坚持将潜心研究和聚焦创新相结合,坚持将学术自由和科研规范相结合,坚持将持续攻坚和健康生活想结合。高等学校要改革

15、创新研究生人才的教育和指导方式,遵循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真心、用心、潜心育人,落实、落细、落小责任,将政治素质、师德师风、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作为评聘定级、聘期考核、劳务分配等的重要依据,发挥绩效考核和职业评价等激励机制的作用。3.5 强化导师助力,拓宽创新空间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之一,校内导师应做好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企业导师要在实践操作和平台为学生提供助力。“双导师”的帮扶助力,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度和拓宽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9。研究生在科研和企业领域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其平台和资源匮乏,行为认知也不高,此时就亟需导师的助力

16、,导师要敢于让研究生参与到科技研究项目中,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科研空间和学习机会,尽可能地提高科研平台;要勤于助力,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在科研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杜绝“一周见不到一面”的情况;要放下身段,勇于吸纳新鲜的血液,与青年学子一起讨论研究,共同进步。同时,一定要做好导师培训,让校内导师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让生产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鼓励让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走进一线实地参与,掌握第一手资料和生产数据,提升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水平。3.6 坚持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共育坚持产教合作,助力学校和企业实现同频共振,提高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科研的融合度,是实现研究生“新生态、立体化、全链条”培养的关键。对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的结合,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调研中国”“青年中国行”“暑期三下乡”等实践调研活动,应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3.2 激发内源动力,提升创新能力“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进行了强调,高等学校应该持续以创新引领驱动,把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群体创新能力纳入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