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梅戏研究(主持人:江爱华博士)黄梅戏语言与方言研究体系探索与构建江 爱 华据2015年文化部全国戏曲普查结果,国内目前尚存续348个剧种,除京、昆两大国剧之外,余为地方戏剧种。地方戏剧种随着戏曲艺人冲州撞府得以流布四方,为符合地方观众观剧习俗,其流布过程中沿袭土俗,错用乡语,因而地方戏曲语言中不仅蕴含着戏曲用语、谚语、戏文用字,也包孕着地方方言,方言成为地方戏语言基础,三百余地方戏剧种为戏曲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广博的空间。系统梳理戏曲语言研究,撇去其浮光掠影,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为文化民俗层面,即研究地方戏语言与方言的关系;其二为演唱技法层面,即研究地方戏语言的音韵、发
2、音与演唱。就黄梅戏语言与方言研究而论,其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仍然集中在上述两大层面。研究者们在该领域纵横捭阖,深入研究黄梅戏的道白、唱词、声腔与安庆方言的关系,黄梅戏的语音、语法、词汇与安庆方言的关系。其中班友书撰写了 语言 声腔 地方性兼谈黄梅戏的优势 黄梅戏语言音韵初探,前者分析了地方性是地方戏的核心属性,后者对黄梅戏音韵做了详实的研究,诠释了黄梅戏“十三字韵”,即“面、上、定、东、葵、代、道、起、求、过、固、下、结”等十三字代表的黄梅戏十三韵,并与京剧“十三辙”做了比较。江龙生的 黄梅戏舞台方言及其衍变 中对黄梅戏舞台语言做了简单的划分,提出古装黄梅戏的舞台方言用韵白,生活传统小戏用小白,而
3、现代戏的舞台方言用近似于普通话的方言。对于黄梅戏剧种与安庆方言的深度交融,鲍红撰写了系列论文,如 黄梅戏艺术与安徽安庆方言 黄梅戏舞台方言的语音变异考察 黄梅戏韵白与方言白差异之辨析及发展走向的思考 黄梅戏舞台方言文白异读的语言选择策略,上述论文从黄梅戏剧种与安庆方言、黄梅戏舞台方言的语音变异、黄梅戏韵白与方言的差异、黄梅戏舞台方言的文白异读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张莹的 黄梅戏唱词的语言特区属性 首次提出黄梅戏语言特区的概念,指出黄梅戏唱词不仅要满足韵律的要求,还要不妨碍语义的表达。学者们致力于黄梅戏语言与安庆方言研究,开辟了黄梅戏艺术与语言学跨学科交互研究的新领域,为后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4、意义深远。本期刊发的两篇论文 从黄梅戏小戏看戏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色彩与旋律:黄梅戏唱词文本音韵探赜,前文兢兢于基础功夫,以黄梅戏小戏中念白、唱词为例,深入探索了黄梅戏小戏与安庆民俗文化既互为依托,又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出黄梅戏小戏语言有被普通话同化的趋势,因而保护地方方言意义重大。后文立意潇洒,立足黄梅戏唱词文本音韵,结合唱例首次将黄梅戏音韵细分为声母和韵母,指出声母韵母作用于唱词的音色并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再探析了黄梅戏唱词的内在规律,与明清曲学“五音四呼”“平仄阴阳”“辨声捷诀”遥相呼应,可视为明清曲学余绪,令人耳目一新。此两篇论文,有创新有传承,巩固和充实了该领域研究基础。戏曲二字分则为
5、戏与曲,合则为戏曲,因而戏曲研究广义分为戏文研究与曲学研究。戏曲语言与方言研究则难以归属划类,既涉及戏文的文法、句式,又涉及曲学的音韵、发音,实则为戏文研究与曲学研究的综合。本刊立足黄梅戏研究专栏,致力于开拓黄梅戏研究新领域,推动黄梅戏与其他学科交互研究,依托学者们数十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梳理,提出构建黄梅戏语言与方言研究体系设想,因而本栏目欢迎有志于该体系研究诸君同仁赐稿,共襄构建。2023年4月第42卷第2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Apr.2023Vol.42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