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乡土建筑研究——以衡水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例.pdf

上传人:哎呦****中 文档编号:2579014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乡土建筑研究——以衡水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乡土建筑研究——以衡水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乡土建筑研究——以衡水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72023.11/Study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nd Historical Area 传统聚落与历史地段研究culture and to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ocal architectural culture.Key words sociology;living conditions;social culture;social change;local architectural culture社会学(sociology)是一门将社会作

2、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并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学科1。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是每一个人的意志体现,而建筑又凝结着每一个人意志。通过发掘社会与建筑的关系,解读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和特定情感。社会学的视角为乡村独有的乡土建筑文化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学者李梦雷等从社会组成、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等方面对乡土建筑进行研究,归纳出乡土建筑的发展规律2;学者言语等在社会学的视角下对记忆空间进行讨论,引出对记忆空间的思考3;学者翁乃群等在“建筑学对话人类学”的访谈录中提出,社会学的视角可以为建筑学带来许多学科外的启迪4;学者张峰在社会学视角下对苏黎世社会住宅进行研究,为中国社会住宅的营造

3、提供可借鉴的经验5;学者欧雄全等提出建筑社会学理论,认为建筑应该从时间、空间、社会三个角度来理解6;学者万展志等提出,将建筑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思考养老社区的社会学问题,再用建筑学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学问题,对当下建筑学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7。文章以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西汪村乡土建筑变迁的影响因素。摘要乡土建筑凝结了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寄托了人们对家乡的情感。文章以衡水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研究对象,从生活条件、社会文化、社会变迁三个方面整理归纳了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村民生活和建筑的影响。研究表明,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是西汪村社会文化变化的驱动力,社会文化随着村民的意愿而

4、改变。生活条件的提高促成了社会文化的改变,建筑文化又源于社会文化,进而社会文化改变了建筑的形态。基于社会学视角对西汪村建筑文化进行认知和解读,有助于发掘乡土建筑文化,对乡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社会学;生活条件;社会文化;社会变迁;乡土建筑文化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识别码ADOI10.19892/ki.csjz.2023.11.25Abstract Local architecture has condensed the memories of most Chinese people and conveyed a large amount of hometown

5、emotions.Taking Xiwang Village in Zhengjiaheyan Town,Hengshui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villagers life and architecture in recent years from three aspects:living conditions,social culture and social change.The research has shown tha

6、t the willingness of villagers to pursue a better life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in Xiwang Village,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follow the wishes of the villagers.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has led to changes in the social culture of the villagers,a

7、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originates from social culture,which in turn has changed the form of architecture.The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Xiwang Villages architectural culture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can help to explore the local architectural 作者简介:韩聪(1996-),男。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通信作者:吕红医(

8、1970-),女,教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基于社会学视角的乡土建筑研究以衡水郑家河沿镇西汪村为例Research on Local Architecture from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A Case of Xiwang Village inZhengjiaheyanTown,Hengshui韩 聪吕红医 范首权Han Cong,L Hongyi,Fan Shouquan118城市建筑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2023.111 西汪村介绍西汪村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郑家河沿镇

9、西北偏南3.6km 处,明永乐年间,由杨氏携家眷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乡东迁至此建村立业8。因古时村东方向有一河道,地势低洼,烟雨时节常被水泡,且村落位于河道西侧,因此得名西汪。西汪村建村后并未出现大规模迁村现象,村址一直为今天的位置。全村一共有 177 户村民,常住村民 109 户。村落中有两条东西向主要道路,将村落划分为三部分,两条道路由南向北依次为前街和后街。前街是村中建设较早的一条街道,自村落建成便已存在,后街则是因为近代村中人口增多、住宅增多而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中集体兴办农村合作社,为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统筹管理农民种粮,将村民按前街、后街的位置关系划分为一大队、二大队。为防

10、盗和降低车辆通行速度,前街和后街均未采用笔直的设计,而是采用向内凹进的弧形。村落整体形态向四周发散,大部分村民居住在前街和后街两侧,少部分村民居住在村西北角和东南角。村民活动中心、村委会、村卫生室位于村中心偏北位置,对于村民娱乐活动、办理事务、看病医疗十分方便。村中后街东头为已停用的村棉纺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汪村的第一个村办工厂,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村西侧有一水泥厂,为现代村办企业,主要生产水泥、石灰等。村外共有两条公路与村落连通,村北侧的魏西路为主要道路,通向衡水桃城区的城市主干道中湖大道,为村民进城务工的主要通道;村西侧的乡道为另一条公路,主要通向相邻的焦

11、高村(见图 1、图 2)。2 生活方式与西汪村的乡土建筑2.1 西汪村村民生活方式特点建村至今,西汪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历过多次改变。从山西大槐树乡东迁至西汪村时,农耕是村民唯一的谋生手段,也是村民基本的生活方式。在没有大机器生产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靠天吃饭是主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这种稳定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村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观念等3。2.2生活条件的提高对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进入现代后,生活条件的提高使得村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不断更新和添置的家具、家电对老住屋的空间提出新的要求,曾经够用的生活空间可能因为新空调、新冰箱等先进家电的加入

12、而变得局促,新的采暖方式的普及和室内装修风格的风靡让旧有的土坯房不再适用。在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下,火炕取暖、生火做饭的生活方式不得不被废弃。家庭人口的增多,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以及追求白墙抹面、瓷砖地面等室内装修观念的改变,使得旧有的土坯房屋不再适用,因而近年来乡村中越来越多的土坯房屋被推倒重建,乡村中遗留下来的老房子也越来越少。虽然不断有新房子建设,但新房子的布局仍然沿用老房子的布局,正房坐北朝南,厢房居于两侧,正门设置影壁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也是对乡村古老营建智慧的传承。因为以上的变化使得在面积并不大的西汪村中能看到上百年的大瓦房(见图 3),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第一

13、批翻盖的房子,20 世纪 90 年代第二批翻盖的房子和近几年新建的房子共存的景象(见图 4)。村落范围高标准农田 村落范围 村集体墓地 村办企业 村委会及村民 活动中心图 2西汪村村落功能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1西汪村卫星图(图片来源:作者改绘)1192023.11/Study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 and Historical Area 传统聚落与历史地段研究2.3劳动方式的改变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近年在劳动方式上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体现最明显的便是生产工具的改变9。进入现代之前,西汪村村民的生产方式主要为农耕,由于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村民们日

14、出而耕,日落而归,生产工具主要是镰刀、铁锹等工具,往返于耕地与家之间的工具主要为骡子拉车,耕地主要靠黄牛和人力。在农作物的灌溉上主要靠天气,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可以保一年的收成,遇到旱灾则会影响收成。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拖拉机等机械逐渐普及,20 世纪 60 年代后西汪村有了第一台拖拉机,自此拖拉机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开始走进村民生活,传统人力的农耕方式开始发生改变。进入 2000 年后,农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加快,先进的生产设备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使得农村的生产力不断被释放出来,农民生活中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0,因而催生了另一种新生农民,即在家乡耕种在城中务工的新型农民,在耕种和秋收时节回乡耕

15、种,在闲暇时节在城内务工。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型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空间,比如在建筑风格上出现西式的小洋房,室内装修向城市看齐。3 社会文化与西汪村乡土建筑3.1 西汪村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指社会中的人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每一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4。建筑是文化的具象形式,体现着一个地区的人民的物质水平、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11,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西汪村从建村至今,以自然经济为主,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社会形态决定了西汪村村民对外界的依赖性很小,人与人的交往主要依赖与自然空间的联系和住所距离的远近

16、。在文化上的体现主要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相对封闭、守旧、安于现状等传统文化特征1。在西汪村的乡土建筑布局上,呈现为建筑对外相对封闭、对内开敞自然的布局特点。受“安于现状”文化价值观念影响,西汪村建村至今乡土建筑的布局都未发生重大改变。3.2 社会文化对建筑形态、布局的影响在建筑上,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对院落格局、房间布置的影响12。在院落格局上正房坐北朝南,厢房坐西朝东。正房以三间居多,在正房的房间布置上,当心间为客厅,设置餐桌、茶台和香炉。客厅东间为主卧,为老人居住的房间。客厅西间为晚辈住房,正房外西侧为厢房,做厨房和储藏杂物之用。院落东侧一般只设置院门,不设置使用房间,因为夏天日晒严重,非常炎热,会造成使用不便。院落中一般会种植蔬菜瓜果,为日常食用(见图 5)。4 社会变迁与西汪村乡土建筑社会变迁是社会系统和功能的更替过程,我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具有稳定性,变迁是局部的、缓慢的11。近代以来,西汪村的社会变迁主要体现在技术变迁和经济变迁两个方面,技术变迁是指生产工具的升级,经济变迁是指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4.1 生产技术变迁对村民住房的影响技术变迁可以分为生产技术的变迁和营造技术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