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4法院法治工作总结经验做法先进材料法院:在新征程上书写更优异的司法答卷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座古老的城市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用法治的力量烘托起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市县两级法院正在一点一滴地做出自己的努力。2021年7月,市县两级法院主动提出“11245”总体思路,确定了“八个主动仗”主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服务大局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着力强化审判职能、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服务、完善公平高效机制,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提升。2022年,全市两级法院审判质效位列全省第一,多项工作得到市委和高院的充分肯定。贴近人民群众需要
2、 让司法更有温度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工作主线。在坚持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2021年以来,中院党组着力引导全市两级法院干警培树亲民爱民为民情怀,贴近人民群众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中院党组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优化诉讼服务、强化民生领域执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持续推出务实为民的服务举措,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办理各种便民利民惠民实事6700余件,改进完善各项制度、机制135项。2022年8月,市中院少年审判庭被最高法
3、院评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2023年1月,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命名为“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省仅有4家法院获此殊荣。聚力一站式建设,提升高质效服务。聚焦“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两项重点任务,两级法院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词,大力推进一站式建设,不断提升高质效服务。在全部完成诉讼服务大厅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强化“线上+线下”诉讼服务、集约送达、“”集约服务热线、智能服务移动终端等的功能,为当事人带来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新体验。全面推广在线调解、云上开庭、远程接待等信息化平台的深度运用,努力实现群众诉讼“零跑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隔空
4、”审理、调解多起跨区域、跨国案件,得到群众广泛好评。全市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畅通与人大、工会、妇联、行业组织等对接渠道,建构起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全方位多元调解体系,多元解纷更有广度,矛盾纠纷化解更加及时。区法院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走进最高法院“非凡十年看法院”直播间;县法院与以及、建立整体司法协作机制,助推县域矛盾纠纷化解。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全市法院积极探索“法庭+”工作模式(法庭+联调、法庭+网格、法庭+法官工作站等),大力推进诉源治理,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畅通司法就近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精心打造品牌法庭、一呼即应的巡回审判,延伸司法服
5、务辐射半径,努力打造“不设围墙”的流动专业法庭,推进社会治理有力有效。临漳邺城法庭、广府法庭的实践做法,入选最高法院法庭建设工作案例;曲周法院探索源头解纷新模式,在全省人民法庭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曲周法院疃人民法庭联合镇司法所调解纠纷的事例被央视CCTV17频道报道;峰峰太安法庭源头化解矛盾的做法被人民法院报登载。等法院建设“法官工作站”,形成“乡村法治打卡地”。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受疫情影响,公司经营状况本来就不太好,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又面临诉讼压力。这次申诉人能够撤回再审请求,确实给我们企业生产经营减轻了巨大压力。”。2022年疫情期间,专程从市来到中院,将一面
6、写有“公正司法为企业,优化环境兴营商”的锦旗送到了承办法官的手中,以感谢法官的耐心调解。良好的法治环境就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市两级法院主动将审判执行工作融入优化营商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全面服务保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本地区经济平稳向好发展贡献坚实的司法力量。明确任务分工,组织保障更有力。市两级法院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法院工作的一把手工程。2022年,中院出台市中级人民法院落实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责任分工方案,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理念,对标最优,细化任务,指导各责任部门靶向发力,针对性解决营商环境领域的难点焦点问题。两级法院分别
7、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中院下设“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中小投资者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诉讼服务”“信息化建设”六个工作专班,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为优化营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司法供给,打好司法护企“组合拳”。坚持把司法护企与审判工作有机结合,把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作为执法办案的一个重点。对涉企简案,开辟“绿色通道”,在保证审判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办案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诉讼时间成本。2022年全年共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57663件。针对复工复产、融资瓶颈、劳资烦扰等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涉法热点难点问题,2022年,中院先后出台为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有力
8、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四十条等文件,涵盖立案、审判、执行各阶段,解答目前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展司法职能,主动参与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持续开展员额法官进企业和“法官优化营商环境办实事”活动,主动走访对接企业,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司法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或可行性建议等,“零距离”提供司法服务,源头化解企业纠纷矛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和司法护企宗旨,压茬开展“冀执利剑”“集中执行、百日攻坚”“涉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集中执行行动常态化与日常执行活动紧密结合,保障企业债权及时实现。同时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充分利用债权入股、厂房租赁、商品抵顶、分期履行等方
9、式,促成涉企双方执结案件,避免因案件审执活动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经营,实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聚焦破产审判,护航经济促发展。近年来,法院不断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破产审判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审理质效,努力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破产审判模式”。2022年9月19日,中院成立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积极稳妥审理破产案件。2022年共审结破产案件68件,位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开展破产工作预重整实践,制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企业预重整工作指引(试行),畅通市场主体救治与退出通道,帮助仍具市场潜力的企业纾困解难。与市发改委、国资委、工信局等部门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共同研讨推进破产工作
10、开展,维护本地区经济平稳运行。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市场新活力。2022年,中院已完成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家基层法院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权下放工作,有序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正常开展。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深入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企业在经营中的“疑难杂症”,针对性提出风险防控和相关法律建议,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借助诉讼服务中心的诉前调解机制,建成线上线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处理网络。2022年共调撤知识产权案件1548件,调撤率达到83.45%,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诉讼负担,营造了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搭建信息高速,司法服务更便捷。便民高效是法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法院积极推行在
11、线立案、查询、交费等诉讼活动,打造贯穿大厅服务、热线服务、线上服务的智慧诉服新模式,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诉讼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2022年网上立案102166件,在线调解纠纷58009件,接听诉讼服务热线56319次,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普惠均等、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2023年2月,法院撰写的创新数字服务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首届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是全省基层法院唯一入选案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职能作用,延伸司法职能,更好地为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法治保障。用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
12、惠的民生福祉。2021年以来,法院立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理念,以环境资源审判为抓手,创新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方式方法,提升司法保障能力水平,妥善处理各类环境资源纠纷,为优美宜居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法院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入选全省法院2022年度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典型事例。落实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要求,服务保障美丽建设。中院组建了环境资源专业审判团队,在全市率先实行环境资源类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审判的“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制定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环资审判落地落细。全市法院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严肃
13、追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开辟“绿色通道”,建立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工作机制;建立信息联络、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严格适用缓免刑,依法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妥善使用禁止令和从业禁止,发挥司法裁判矫正作用和预防性保护功能,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推动建设美丽提供有力司法服务。秉承生态修复司法理念,打造生态环境保护“新引擎”。近年来,法院注重“恢复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机制在环境资源审判中的运用,改变以往破坏生态环境后一赔了之的做法。通过与检察机关、环保部门、林业部门等沟通协调,建立实行“恢复性”判决替代“赔偿式”判决的长效机制,允许通过限期履行劳务代偿、第
14、三方治理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以“补种复绿”的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修补,维护公共环境公共利益。坚持生态保护司法职能作用,及时向社会公布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引领公众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价值取向,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跨域协作多元共治,构建环境资源保护新格局。立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环境介质的流动性和自然资源的公共属性等特点,法院积极推动跨省域、市域、县域司法协作,从环境资源纠纷诉源治理到生态环境修复,从审执业务到信息资源共享全方位开展合作,不断突破环境资源保护区域壁垒,推动构建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建立,全力打造跨流域、跨区域司法协同共治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新格局。中院与、
15、等中院签订备忘录,合力加强段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共护壮美;等基层法院分别同、邻省相关基层法院建立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辖区各基层法院广泛开展司法协作,就等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机制;两级法院与环境资源相关单位广泛建立环境资源保护多元治理协调联动机制,畅通环境资源执法和司法沟通渠道,打造“司法规范+行政监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人民法院环资审判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中院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法院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环资审判工作中,不断延伸环境资源审判职能,着力构建更加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不
16、断推动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法治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绿水青山。”推广“道交一体化”改革 开启便民“快车道”采用多元解纷机制,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2022年3月,市决定在全市推广市“道路交通法庭”经验,并作为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交由中院牵头组织。在各方努力下,经过学习复制、推广实施、梳理汇总、完善提升、验收评估五个阶段,历时5个月的紧张工作,改革任务提前圆满完成,全市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环节大大减少,当事人解决纠纷所费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社会综合治理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符合当地社情民意的道交一体化解纷新格局已经形成。强化组织领导,将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中院党组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推广市“道路交通法庭”经验的实施方案,确立进度目标,坚持挂图作战,扎实组织推进落实。各基层法院发